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三段統計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對丁寧、李曉霞在第51屆鹿特丹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各項技戰術的使用特點進行統計,分析她們在發球搶攻階段、接發球搶攻階段以及相持階段的技戰術使用特點,并總結出二者在技戰術特點的運用上所具有的明顯的優勢和不足,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技戰術水平,以期在今后的訓練、比賽中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第51屆世乒賽;乒乓球;丁寧;李曉霞;三段統計法;技戰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3
1、前言
本文通過對51屆世乒賽丁寧、李曉霞技戰術特點的分析,旨在為女子乒乓球運動訓練和后備力量的選材提供參考和依據。2008年,國人實現了期盼已久的奧運夢,第29屆奧運會來到了中國。奧運會中中國乒乓球隊包攬了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的第一、第二、第三名以及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冠軍的所有金牌,讓國人為之振奮,成為了中國體育界一大奇觀,如此驚人的佳績在世界體壇也屬罕見。中國乒乓軍團在奧運會、世錦賽上頻頻“滿堂紅”的戰績是國人的驕傲,是中國乒乓球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的見證。中國隊實現了由60年代以近臺快攻打法為主到90年代以王皓、馬琳等為代表的直拍橫打技術的創新,同時也應正了了中國乒乓球在尋求技戰術上一直堅持走不斷革新和改進的道路。在上個月剛剛落下帷幕的第51屆鹿特丹世乒賽中,中國隊憑借合理的技術組合、打法兇狠、速度快、變化多和對抗強等一系列特點,以其勢不可擋的霸氣,再一次將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以及混合雙打的全部金牌雙雙收入囊中。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我國乒乓球女隊隊員丁寧和李曉霞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 通過文獻資料法
2.2.2 通過錄像觀察法
2.2.3運用乒乓球技戰術特點分析慣用的“三段技術統計法”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計算公式如下:采用吳煥群、張曉蓬兩位老師對單打比賽三段技戰術評估的標準(見表1)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3、結果與分析
3.1 對丁寧的技戰術分析
丁寧是繼張怡寧、郭焱、李曉霞等后的又一位新生代的中國乒乓球對主力隊員。2009年的國乒“直通橫濱”隊內選拔賽上,經歷數個乒乓球超級賽季磨礪的丁寧一鳴驚人成為最大的黑馬,憑借首階段第三、第二階段第一的成績,力壓兩階段都排名第二的張怡寧,成為“直通橫濱”的冠軍,第一個拿到世乒賽單打資格。
丁寧也是橫拍弧圈結合快攻兩面反膠大凡的杰出代表,她正反手的實力均很強,中遠臺對拉對攻能力強,在被動防御下的周旋能力和反攻能力出色。占據了左手的便宜,他的進攻角度大,落點刁鉆,在比賽中占有明顯的優勢。技術體系全面,屬于常說的特長明顯而無明顯漏洞的高水平選手,她穩定的的心態、十足的韌勁和拼勁,使她常常在世界大賽中的發揮較為穩定。丁寧的發球很有特點,她的下蹲砍式發球出色,相似的動作下旋轉變化多、迷惑性強,再加上她的站立式發球,又進一步豐富了她的進攻體系。
下表2、表3分別對半決賽、決賽中丁寧對陣劉詩雯以及對陣李曉霞技戰術實力的分析。
從表2中可以看出,丁寧發搶段的得分率高達714%為優秀,其中三、四局得分率為滿分100%,但使用率181%為不及格,說明丁寧在發搶段還存在問題。通過錄像觀察,丁寧以發正手的下旋球和側下旋短球為主,偶爾會下蹲砍式發幾個落點不一的長球,但多以中路偏反手位為主,第三局和第四局發球直接得分5分;前三板相對保守,能一板直接上手的球不果斷,發過去的長出臺球被劉詩雯直接搶攻。發球搶攻意識明顯,但威脅較小,相對對手還不夠兇狠。接搶段得分率667%表現為優秀,使用率259%也保持良好,主要表現在:丁寧接發球的方式多,搓、拉、挑打等技術均有體現,而且接發球的質量也很高,對于劉詩雯的正手發出來的長球、短球,轉與不轉球的接法很有心得,接發球旋轉強烈,速度快,落點變化多。相持段得分率為415%為不及格,而使用率560%為優秀,說明丁寧相持階段沒有明顯優勢,使用率雖然高達56%,但相持過程中的落點變化較劉詩雯少,無謂失誤較多。主要表現在:相持段丁寧雖積極主動,但是相持中的變線、落點打得不夠果斷,對于劉詩雯中遠臺的加轉弧圈球,總是一味的用反手或正手帶過去,沒有多大威脅。但劉詩雯并沒有完全跟著對手的節奏去打,而是主動上手,掌控了相持球的節奏,一直占據著上風。從錄像中還可以看出,丁寧的步伐明顯有些跟不上,若多加強步伐跑動的練習,相持技術會更全面,效果則會更好,相持中的忽然側身固然是一個突破。從表3可以看出,丁寧發搶段的得分率609%勉強及格,使用率174%為不及格。通過錄像觀察,丁寧以發正手的下旋球和側下旋短球為主,偶爾會下蹲砍式發幾個落點不一的長球,但多以中路偏反手位為主,發球直接得分4分;前三板相對保守,發球搶攻意識明顯,但威脅較小,不夠兇狠。接搶段得分率50%表現為優秀,使用率167%也保持良好,接發球的方式多,搓、拉、撇、挑打等技術均有體現,而且接發球的質量也很高,對于李曉霞正手高拋發的下旋球的接法很有心得,接發球旋轉強烈,速度快,落點也很刁鉆。相持階段得分率為552%為優秀,使用率也高達659%,說明丁寧的比賽戰術還是側重于中遠臺的對拉對攻相持球,對比李曉霞,丁寧相持階段的優勢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相持球的速度快、力量大,落點變化多而且穩健,胸中有成竹,做好了打多板的準備,無謂的失誤較少;相持中并沒有一味的去主動發力,追求落點,而是張弛有度、忽快忽慢,輕重都有變化。對手以歐洲速度、力量弧圈球打法著稱,但丁寧并沒有完全跟著對手的節奏去打,而是主動上手,掌控了相持球的節奏,一直占據著上風。但從錄像中可以看出,第四局對方戰術有所調整積極上手搶攻,把落點打開加上速度又快,丁寧的步伐明顯有些跟不上,若多加強步伐跑動的練習,相持技術會更全面,效果則會更好。
3.2 對李曉霞技戰術分析
李曉霞右手橫握球拍,目前國際排名第三(國際乒聯2012年10月排名),弧圈結合快攻型選手,身材高大,護臺面積廣。技術也很全面,將歐洲速度、力量弧圈球和中國的快速、多變結合得相當好,其主要的得分手段是主動和對方形成相持,以高質量的弧圈球壓制對手,是我國女子乒乓球技術男性化的典型代表人物。正反手實力均衡,相持技術好,但技術的細膩程度還比較欠缺,對擊球時機和控球節奏的把握和控制方面還需磨練,場上的應變能力和心理能力還需加強和改進。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后的無機時代,無緣奧運會的李曉霞潛心備戰世界杯并最終奪得了冠軍,成為無機時代第一位女子世界冠軍。
下表4、表5分別對半決賽中李曉霞對陣郭躍以及決賽中對陣丁寧技戰術實力的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李曉霞發球搶攻段優勢非常明顯,得分率高達778%為優秀,使用率257%,表現為良好。通過錄像觀察,整場比賽李曉霞很注意發球的落點、長短變化以及球的旋轉,不給對方直接上手的機會。另外,發球的弧線較低,而且大多都發近網的短球,不出臺或者半出臺球,落點也以中路偏左為主,發完球的接球準備比較充分,發球搶攻無謂失誤較少,前兩局比賽發搶段失分0,直接得分8分。接搶段李曉霞搶的比較兇狠,得分率586%為優秀。接發球先發制人,盡量都先果斷上手,方式也多樣化,臺內球正反手挑起來,接球后突然地側身拉直線,雖旋轉不夠強烈,但力量大、速度快,使對方來不及反應,步伐跟不上。通過觀看錄像,李曉霞偶爾在接發球旋轉判斷上有些問題,側上旋球搓給對方,半高球被郭躍直接搶攻得分。相持段李曉霞的得分率565%為優秀,但使用率卻僅有329%為不及格,主要表現為:相持球的速度快、力量大,中路和正手位對攻中的突然反撕,使對手猝不及防,而且落點變化多較穩健,胸中有成竹,做好了打多板的準備,無謂的失誤較少,始終試圖以球速度和力量去抑制對手的旋轉,在中近臺輕拉慢吊加轉弧圈球,被郭躍近臺反手直接爆彈,效果不明顯,相持中的變線顯得尤為被動,往往由郭躍先變線才開始打開落點。但在中臺相持球上,李曉霞的力量、速度等各方面都比較強,尤其打中路落點的意識很堅決。
表5 第51屆世乒賽女單決賽李曉霞對丁寧技戰術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李曉霞發搶段的得分率為50%、使用率167%均為不及格,通過觀察錄像,六局比賽中李曉霞的發搶段得分率最高為667%,最低為333%%。其中前3局比賽發搶段得分率均為不及格,最高的也僅有429%,后3局場比賽的得分率為良好,均為667%。開局李曉霞正手高拋發短球,轉與不轉相結合,反手位短球和中路偏左的落點變化,效果較理想,但接發球的線路變化單一,旋轉不夠強烈,發球搶攻過于兇狠,無謂失誤太多,特別是反手拉、側身位進攻,后三局發搶段9分當中竟失掉6分。接搶段得分率為391%為良好,使用率也保持良好,為174%。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在于接發球的手段過于單一,幾乎所有的球都是搓給對方,采用擺短技術,得分也都靠拉和挑打等技術,對方很習慣接短球,一味的擺短效果不是太好,偶爾反手的劈長球、快速變化落點反而會更有效。相持階段得分率448%僅為良好,使用率659%為優秀,對比丁寧,雖然該階段的使用率二者保持一致,但在得分率上,對手高達552%表現為優秀,而李曉霞僅保持良好。說明李曉霞對陣丁寧,相持球沒有明顯優勢,主要變現為:相持過程中線路變化少,過于急著發力,節奏太快,一味的加速,反而丁寧打得有板有眼,快慢結合,亂了李曉霞的相持節奏;相持中變線被動,總是被對方搶占先機,回球質量自然下降,給對手制造了許多防守反攻的機會。通過錄像可以看出,第四局李曉霞相持節奏有所好轉,進攻、相持打得都比較兇狠,主動變化落點,但好景不長,李曉霞還是沒有堅持到最后,總的來說相持球還是欠缺穩健,反手和側身位的拉球,造成了太多無謂失誤。
4、結論與建議
1.總的來說丁寧、李曉霞作為橫拍進攻型兩面反膠選手各有特色,相持能力普遍較強,節奏變化控制合理,但丁寧發球搶攻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正反手技術實力不均衡,殺傷力與穩定性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對于李曉霞大力、大角度的快速反撕斜線,丁寧應對辦法還是不多,步伐移動明顯不到位,因此在訓練過程中除加強運動員的靈敏素質和力量素質的訓練外,還應該注重速度素質的練習
2.對陣李曉霞,比賽打到第五局丁寧7:2大比分領先時,想急于拿下比賽使其心理變得有些起伏,比賽心態過于保守,最終被李曉霞逆轉連輸2局,說明年輕運動員在大賽中的心理調節能力和技戰術的運用還不夠成熟,需要培養穩定的心態,多積累大賽經驗,加強臨場應變能力,發揚中國乒乓球隊敢打敢拼的精神,只有處理好乒乓球運動制勝的各項因素的關系,才能最終在比賽中取得勝利3.李曉霞正反手實力均衡,但技術的細膩程度還較欠缺,對擊球時機和控球節奏的把握和控制方面還需磨練,除要加強第三板的搶攻及相持階段每板之間的銜接以及接搶中各種技術的合理性和穩定性外,同時還要把握擊球的力量、速度及旋轉等方面的變化,降低相持段的無謂失誤,提高得分率,以便更好的適應左手運動員。
參考文獻
[1] 林強.第16屆亞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技戰術比較分析[J].內江科技,2011(11).
[2] 張紅玲.對2012年倫敦奧運會我國乒乓球女隊后備人才的技戰術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04.
[3] 宮義山.第29屆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張怡寧、王楠技戰術比較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9,2:78-79.
[4] 鄭海波,楊忠華,郭琴.第5 1 屆世乒賽丁寧技戰術特點分析與研究[J].體育世界,2011(08).
[5] 國家體育總局《乒乓長盛考》研究課題組——乒乓長盛的訓練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1:12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