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曾渝理(1988年9月),女,漢,籍貫:四川省成都市,單位: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在讀。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1
一、學習風格理論
1.學習風格的定義
1954年,美國學者西倫(H.Thelen)首次提出“學習風格”這一概念后,學習風格及其相關研究成為近30年來西方教學心理學、學習理論和教學論等學科共同關注和探討的重要課題。學習風格理論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對于學習風格,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因為眾多研究者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習風格的內涵進行闡述??v觀學者們的各種定義,不難看出學習風格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采用的習慣性學習方式和傾向。它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生理特征基礎上,在長期的學習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個體學習方式偏愛,主要體現在個體對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康淑敏,2003)。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不僅僅是智力、性格、興趣和動機等方面的不同,更重要的差異表現在學習的方式即學習風格的不同上,且學習風格直接參與學習過程,決定學習活動的基本進程(譚頂良,1998)。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不同學習風格,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以滿足不同風格的學生需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2.學習風格的分類
學習風格在分類方面也存在較多的體系,分類依據與基礎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學習風格在對外界信息刺激的反應,對新信息的感知、加工處理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上都存在著差異。這些將不同程度地影響對某些教與學的方式方法以及策略的選擇與認同(康淑敏,2003)。其中Oxford(2003)對學習風格的研究較為全面和細致。Howard Gardner的學習風格模式是最有影響且廣為教師們所運用的(Currie,2003)。Gardner(1985)將學生的學習風格分為三類。
(1)視覺性學習者(visual learners)。這類學習者要看到教師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才能完全理解上課的內容。他們喜歡坐在教室的前排以避開視覺障礙。他們經常在頭腦中構思畫面以幫助理解,在有視覺刺激時,他們學得最好。他們喜歡做詳細的筆記來獲取新的信息。
(2)聽覺型學習者(auditory learners)。這類學生通過聽講座、討論以及傾聽別人談話獲得最佳學習效果。書面的信息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他們經常從大聲朗讀和聽錄音磁帶中受益匪淺。他們通過捕捉話語的音調、高音、語速和其它細微差別來理解話語的隱含意義。
(3)動覺型學習者(tactile/kindesthetic learners)。這類學習者也可稱為體驗型學習者。他們通過親身實踐的方法獲得最佳學習效果,他們喜歡積極地探索周圍的物質世界。他們不喜歡長時間坐著不動。
作為教師,應盡量了解學生的整體學習風格,這樣可以為自己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活動提供依據,盡可能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從認知途徑的角度來進行英語課堂設計
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語言習得,教師應認識到這些因素的重要性,并在英語課上充分利用這些因素,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活動,來激活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
認知因素影響二語習得,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認知因素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通過認知途徑學習英語。例如:做練習能有效幫助學生復習已學過的內容,并讓學生在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圖像觀、組塊觀、意義觀等方式有利于學生記憶。另外,一些邏輯方式,如推導、比較、對照,也都是二語習得的有效方法。
1.通過練習講解英語:著名心理語言學家桂詩春將記憶過程分為三個步驟:輸入,存儲和輸出。為了讓學生能長久記憶語言知識(存儲),并且能自發地將語言知識用于語言實踐中(輸出),我們必須通過練習來重復所學的內容(輸入)。熟能生巧,多樣化的練習有助于學生習得語言。
2.利用圖像觀講解英語:認知研究表明:圖像既生動又直接,讀者能清楚地從圖像獲取信息。同時,圖像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記憶。在英語課上,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圖像講授英語。
3.利用組塊觀講授英語認知研究表明:組塊是一種信息的再編碼,這種再編碼有助于記憶。例如名詞前形容詞的順序為: size(尺寸大?。鷏ength(長度)→height(高度)→shape(形狀)→age(年齡)→color(顏色)→origin(來源)→material(材料)→category(類別)。記憶這組順序不太容易,但卻容易記住每一個詞的首字母。所以,名詞前形容詞的順序的重新編碼是: SLH,SAC,OMC。只要我們記住這組編碼,便記住了名詞前一長串形容詞的順序。組塊觀是記憶英語語法規則的有效方式,教師可在語法課堂上適當的采用組塊觀幫助學生記憶。
4.意義觀講授英語
認知理論告訴我們:如果目標體含有意義,將更容易被人腦記憶。成年人更傾向于利用邏輯進行思考和行動,他們在記憶事物時更依賴于理解意義來幫助記憶。例如,有些及物動詞既可跟不定式,也可跟分詞作賓語,通過意義理解就可很容易區分?!癟o do”意味著還沒有發生的動作或狀態,而“doing”意味著已經發生了的或正在發生的動作。
三、從非認知途徑的角度進行課堂設計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必須探索學生的心理,并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盡力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
1.探索學生的心理
在課堂上,學生有兩種積極心理:滿足感和挑戰性。滿足感:假如一個學生能正確回答老師提出的大多數問題,他會獲得很大的成就感。所以,課堂上,老師最好能通過對學生微笑、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點頭致意、表揚等方式來表達對學生的認可和欣賞。挑戰性: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通過完成挑戰性的任務,學生能普遍感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所以,課堂上老師最好多設計具有挑戰性和競爭性的活動。
2.采用多變的教學方法
英語課堂的生命力在于教學方法的多變性,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英語課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教師應在課堂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法,如傳統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等,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沒有絕對的教學策略?,F代教育需要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人,而不是僅僅承裝知識的容器。眾多實踐表明,針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因材施教,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方法的靈活性增強,各種學習心理機能得到較好發展。原來許多學生只能用自己偏愛的或擅長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而經過一定的針對教學后,他們能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學習,適應多種風格類型的教學,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