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曉青,(1976.9-),女,漢;籍貫:上海; 1995年畢業于上海體育師范學校。現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學校工作。本科。
摘 要:在體操跳馬教學中,由于其技術的復雜性和練習時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使跳馬技術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如果能在跳馬教學中成功運用體育心理學原理,不僅能很好的解決學生在學習跳馬時的心理障礙,而且還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跳馬;教學;運動心理學原理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1
體操中的跳馬,是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中的主要內容,是我國高等院校體操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使身體得到全面發展,特別對增強下肢肌群和韌帶的功能起著良好的作用。跳馬的技術分為七個階段:助跑、上板、踏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落地。它需要運動員在高速度中以一定的時間、空間的身體位移和轉移來完成的動作的,因此,需要一定的力量、速度、靈活性和協調性,而且還需要沉著和清醒的頭腦以及堅定地意志。跳馬學習對于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講,有時會失誤并伴有損傷出現,易使學生產生恐懼心理,輕則不能使學生掌握動作技能,重則會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在體操教學中要善于運用運動心理學的一些原理,并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心理訓練則會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跳馬的動機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有了動機才能激勵他們去行動,這是內因[1]。因此教學初要著重激發學生學習跳馬的動機。
1.1內在動機的激發
課的開始或者在練習間歇時間給學生講一下跳馬的發展和起源。讓學生了解,跳馬源于羅馬帝國末期的騎術訓練。開始跳真馬,后改為與真馬外型相似的木馬,跳馬動作是由用木馬訓練騎術演變而來。在后來的發展中還出現了跳箱、“山羊”等跳躍器械。男女跳馬從外形上完全一樣,只是在高度上不同,男用仍為1.35米,女用為1.25米。1896年,男子跳馬被列入國際比賽項目。
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觀賞體操比賽的影像來了解跳馬的動作技能,讓學生腦中對動作本身有個直觀印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和好勝的心理。
1.2直接動機的激勵
教學開始,利用學生對跳馬項目的好奇與跳馬項目本身的新穎性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都有一種想嘗試下的沖動,這時并不強調動作完成的質量,著重于使學生在一次次的親身體驗中獲得一種身體或心理上的快感,也培養了他們戰勝自己,戰勝困難的信心。
1.3間接動機的激發
讓學生明確跳馬教學的任務與要求,確立學習目標,力爭為做一名優秀的學生而努力學習。這使得學生會認真掌握每次課的教學內容并努力使自己更加優秀。不僅掌握了動作技能,還得到了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贊揚,極大地滿足了學習的成就感。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學習不僅是自身的需要也是社會的需要。
2.培養學生學習跳馬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地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重要動力[2]。只有當學生的興趣與理想、目標一致時,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地深入和發展。在跳馬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樹立起崇高的學習目的,這樣學生才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興趣也會更加趨于穩定、深沉而持久[3]。
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加強宣傳教育,以友好、誠懇、堅定的態度感化學生,對學生的要求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逐步引導他們的練習,不斷享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促使學生積極的去思考,使自己樂于去學習跳馬動作技能。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這項運動的整體感受,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不斷挑戰自我和戰勝自我的必勝信念。
3.運用表象訓練理論建立和鞏固正確的動力定型
3.1表象訓練的原理
表象是大腦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形象反映。表象被稱為“視覺運動行為演練”,是一種內隱的活動。
運動表象訓練使學生有意識地系統的通過他人或自我暗示語的幫助在腦中反復想象跳馬技術動作和運動全過程,從而促進運動技能水平和情緒控制能力的提高。表象訓練不僅有利于加快動作的熟練和加深動作的記憶,還有利于建立和鞏固正確動作的動力定型。
3.2表象訓練的方法
跳馬技術的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在每個技術動作的開始學習階段,必須使學生對所學動作有一個完整直觀的了解。因此,在學習每個動作之前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和清晰地語言描繪讓學生形成一個鮮明的視覺表象,明確動作的各個技術環節構成,能在腦海中想象出每個動作的細節,要讓學生在進行實際動作前,先把將要完成的動作在腦海中過一遍,想一想助跑、上板、踏跳、第一騰空、推手、第二騰空、落地等技術環節,大腦形成清晰、完整的動作形象。
4.暗示訓練法對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作用
暗示訓練是指利用語言、手勢、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間接、含蓄的方法,對訓練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施加影響的過程[6]。在跳馬教學中對那些體能基礎差、容易緊張的學生,教師可通過語言、動作或表情給予心理暗示,克服學生的恐懼心理,使其自然放松。
4.1課前的心理暗示作用
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心理暗示,像“今天大家精神都很好!”“今天的天氣不錯。”等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通過心理動員使其生理產生良好的變化。
4.2課中的心理暗示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積極的、肯定的方式進行心理暗示,可以克服學生的不良情緒和恐懼心理、培養良好的思維與行為習慣、保持自信。同時,應避免使用帶有消極意義的語言、表情、動作等方式。像“你應該跑的再放松點就好了”代替“你不要跑的那么緊張”,“你手臂腰伸直”代替“你不要彎曲”。對于學生的每一次的提高或成功,教師都要給予贊許的微笑或點頭肯定,對個別領悟慢的同學突然掌握了對動作要領時,要給予表揚,激勵其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4.3課后的心理暗示作用
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暗示:現在我已經結束訓練,我訓練的效果很好,我可以好好放松了,我身心的能量正在得到補充。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暗示放松訓練:大家躺在海綿墊子上,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漂浮在水面,你的四肢放松了,你的身體也放松了,你的心情很舒暢,讓學生對當天的學習效果有成就感及繼續學習的信心。
5.模擬訓練的作用
模擬訓練通常是運動員心理訓練的一種主要的方法,它是指在對比賽中即將出現或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模擬與演練,特別是對那些可能使運動員心理、生理產生不良影響的刺激進行模擬,來增強排除干擾、適應內外環境的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模擬比賽的方法進行練習,以加固學習的效果。
模擬訓練應教育學生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要感到正式比賽,否則,模擬訓練就會失去意義。進行模擬訓練時不僅能檢查學生的體力和技術情況,更重要的是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的變化和運用心理調節的效果。通過模擬訓練使學生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心理狀態的方法,并逐漸形成心理控制的程序。
6.小結
6.1利用體育心理學原理能激發學生學習跳馬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跳馬技術,從而很好的掌握動作要領。
6.2運用表象訓練理論能幫助學生不通過大量技術練習就能盡快地建立動作概念,從而使學生在體力充沛的情況下通過反復練習建立和鞏固跳馬動作的動力定型。
6.3暗示訓練可以有效的克服學生恐懼心理,培養學生學習跳馬技術的信心和挑戰自我的必勝信念。
6.4模擬訓練理論使學生在關鍵時刻發揮他們的技術水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抗干擾能力,適應比賽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祝世彬,周威.撐竿跳高教學中體育心理學原理的運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4)31-39.
[2] 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
[3] 祝蓓里.體育心理學新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4] 楊世木.表象訓練在撐竿跳高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
[5] 楊世木.表象訓練在撐竿跳高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
[6] 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3.
[7] 柳克奇.體操教學與運動訓練方法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