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宋斌(1977—),男,遼寧海城人,鞍山師范學院美術系書法專業講師,研究方向書法理論,書法創作。
摘 要:隨著國家對書法文化的重視,高校書法專業的招生數量不斷增加,這為書法藝術的傳承發展及高等書法教育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但同時也存在著書法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本文針對這個問題及成因展開分析討論,旨在促進高校書法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書法專業;就業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1-0000-01
目前在國家的大力提倡下,書法作為中國的一門傳統藝術逐漸的被重視起來,在社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書法的專業化是必然和情理之中的事,一些師范類和藝術類高校相繼開設了書法專業,并且呈躍進式發展,每年都有一些新的院校設置書法專業,院校的學術氛圍,系統的技巧訓練,深入的形式研究,造就了一大批的專業人才,整體性的進步必然造成書法專業畢業生激烈的競爭,而中國整個藝術行業的現狀就是基礎大,而頂部的基數少,書法專業的設立固然令人欣喜,但我們也要冷靜地看到書法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嚴重,尤其以本科生的就業形勢令人擔憂。面對這種不利形勢作為高校書法教師必須做出思考研究。
一、書法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從高等書法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近50年的高等書法教育為我國的書法藝術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才,有的成為專業書法家的中堅力量,有的成為書法教育的辛勤工作者,還有的從事與書法藝術相關的各類行業。但是近10年來高校書法專業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科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全國高校書法專業本專科畢業生人數約為500人,2008年已增加到千余人,預計2015年將達到1800余人,這樣的增長形勢真是“令人歡喜令人憂”,歡喜的是書法人才后繼有人,憂慮的是越來越多的畢業生畢業后以何謀生?難道都要成為書法家或者書法教師么?畢竟優秀畢業生占全部畢業生的比例仍是少數,能夠找到一份從事書法專業的穩定工作實在太難。以山東省為例,2008年書法專業本科生畢業生250人,而真正從事書法專業或相關專業工作的人數僅僅40人左右,就業比例不足五分之一,而80%的學生處于待業狀態或轉行從事其他行業。再以筆者工作的鞍山師院為例,2011年書法專業畢業生人數28人,考取研究生3人(其中一人考取非書法專業的研究生),而真正從事書法專業或相關工作的僅有7人,占畢業生總數的四分之一。雖然總體就業率不低,但都是由于選擇了其他行業或考取了研究生。
2、畢業生地域性數量分布差異較大
由于全國各地高校設立書法專業的本科院校數量不均,導致各地書法專業畢業生的數量分布產生巨大差異性。例如2011年全國高校本科書法專業的招生計劃共計1818人,而各高校的地域性數量分布差別很大,如山東、江蘇、陜西三省分別有6所、5所、4所共15所院校招生書法專業本科生,招生人數共計達到773人,占全國招生人數為的42.5%。相反,安徽、河北、遼寧每省只有一所高校招生書法本科生,招生人數共計只有60人,僅占總人數的3.3%。招生數量的地域差異將直接反映到畢業生就業的形勢中,在畢業生過于集中的地區就業困難是必然的,其結果只能是內部競爭慘烈和就業壓力倍增。
3、畢業生質量良莠不齊
造成畢業生質量參差不齊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由于各地高校招生生源的專業基礎不同,大部分是通過高考集訓上來的,少數的是從小有基礎而高考前拜師培訓的;第二,錄取方式不同導致學生的文化課和專業水平差異較大;再加之四年的培養目標與教育方式不同,因而出現了各地的高校之間畢業生的專業特長學術觀點有所不同,畢業生的專業水平和文化層次及個人綜合能力各不相同,即使同一所學校的畢業生的專業成績也有優劣之分。種種因素共同促使了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差別很大,優秀的學生可以直接保研,成績差的則畢業都成問題。這樣導致很多畢業生的四年大學畢業后碌碌無為,空有一張畢業證書,只能無奈的加入到滾滾的失業大軍。
二、書法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通過分析上述就業現狀,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書法專業本身存在的問題可能不僅僅這一方面,但是就業問題確實是高校書法專業所有問題的一個集中體現。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培養目標定位模糊。這一原因可謂老生常談,但是這一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是從書法專業建立之初就長期存在,全國開設書法專業的各高校都存在著這類問題,因此不得不談。這一問題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專業設立者對目標的理解存在誤差,另一方面,就書法的本身而言,書法的內涵太寬泛了,用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化“核心的核心”這樣的詞語形容也不為過。每個人對書法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而在書法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上也各不相同,有的偏于專職書法家,有的偏于書法教育,還有的偏于文學古文字,還有的上述幾方面都兼顧。上述諸多原因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教育目標與社會需要相分離,從而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2、師資匱乏及水平參差問題。這個問題在書法專業設立之初顯得尤為突出,近些年由于幾所書法教育重點高校對書法人才的培養輸出,使得高校能夠引進一些優秀的書法碩士和博士充實到高校書法教育中來。但是這種人才引進畢竟是少數,而沒有能力引進人才的高校只能是望洋興嘆,只能是將本校的優秀畢業生留校,優點是物美價廉,而缺點則是內部繁殖。還有的院校師資人數嚴重不足,據統計全國大部分院校的專職書法教師生均比例較低,僅僅到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而且很多是屬于“半路出家”,抑或是從校外臨時應聘的人員,或缺少理論或缺少實踐,嚴重影響了書法專業的教育教學質量。
3、生源質量良莠不齊問題。書法專業的生源質量與現行的高考錄取方式有關,由于藝術類的文化科錄取分數要比普通文科本科線低一二百分,因此更多的高中生是沖著這一錄取優勢而報考了書法專業的,而這類學生并不具備很好的藝術天分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入學門檻的降低勢必影響了生源的總體質量,一些地方院校這種現象尤為突出。在一些名校招生屢屢采用錄用文理科狀元形式的當下,書法專業卻背道而馳。錄用的學生或者是文化課成績極差,或者是專業水平一般,而非品學兼優的生源,這只能說是對書法藝術的一種褻瀆。這樣的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也是必然。
4、尊重書法文化的社會大環境尚未形成。
盡管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已經認識到書法藝術之于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全社會對書法的重視程度遠遠未達到應有的地步。誠如三峽大學周德聰教授在“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觀點:高等書法教育的處境從本質上講是一個生態環境問題。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書法生態環境,再精英式的教學也只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書法學科的生態環境就是要形成全民重視文化、尊重書法的藝術文化氛圍,只有當人們的大眾書法審美觀念形成,中國古代文人精神,文人氣質重新建立,才是書法作為民族精神核心理念重新回歸的時刻。
因此,伴隨著高校書法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一些高校已經畢業了一屆甚至幾屆書法專業大學生,書法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基于以上情況現在對他們做一個系統性的調查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書法專業設立的意義,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以便對其中國傳統藝術整體性教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高等書法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2] 王海華.關于書法教育的現實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4(3).
[3] 宋斌 崔全順.高校書法專業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