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化“六個專項行動”的質量年。全會工作總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新遼寧建設為主題,以發展和諧勞動關系為主線,堅持職工維權“安全網”整體工作思路,堅持抓關鍵、破難點,堅持實效為先、質量為重,著力在整合優化資源和手段上下功夫,著力在工作達標升級上下功夫,著力在加快學習型、維權型、服務型、創新型、開放型工會建設進程上下功夫,在開啟遼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入開展“建功‘十二五’、共同奔小康”勞動競賽活動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十年翻番”和“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熱切期盼和福祉所在,它凝聚黨心、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十八大描繪的美好藍圖與職工利益息息相關,與工會工作緊密相連。要進一步團結動員全省職工,積極投身到遼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一要深入開展各種形式勞動競賽。按照省委確定的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率為中心的工作要求,立足促進企業發展和全省9.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組織職工積極參與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節能減排、合理化建議等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推動勞動競賽活動載體創新、內容創新和運行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不斷提高勞動競賽活動的時代性、實效性。二要培養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適應我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以及實現創新驅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需要,以80、90后青年職工為重點,深化職業技能培訓、技能大賽和班組建設,引導職工崗位立功、崗位成才,鼓勵職工爭做首席工人、藍領明星和領軍人物,努力建設一支創新型技工人才隊伍。三要大力弘揚工人階級偉大品格和勞模精神。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新聞媒體,加大勞動光榮和創造偉大的宣傳力度,發揮典型群體的教育、引領和感召作用,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智慧,在全社會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輿論氛圍。
持續深化“六個專項行動”
黨的十八大關于健全民主制度、保障改善民生、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為工會推動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發展提出了更高標準,為“六個專項行動”增添了新內涵新內容。要把深化“六個專項行動”作為工會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實際行動,以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行業性區域性工會為重點,抓住工作質量這個生命線,強化達標升級建設,努力在提高質量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在深化基層工會組建上,堅持建會和建家同步、建會和履職履責同步、建會和發揮作用同步,深入開展基層工會組建規范化建設活動,企業建會未達標的要達標、已達標的要升級,擴大企業工會主席直選面,進一步提高工會組建動態管理水平,不斷增強基層工會活力。
在深化職代會和工資集體協商建制上,堅持職代會建制和行使權力同步、建制和發揮作用同步,深入開展職代會標準化建設活動,推廣職工代表競選制,依法保障職工的知情權、表達權和參與權;堅持以企業協商為主體,抓住協商、審議、備案、履約等關鍵環節,抓住勞動標準、勞動定額等核心內容,充分發揮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作用,積極穩妥推進市縣鄉三級工資集體協商,以行業協商帶動企業協商,努力實現職工工資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下半年,省總將會同省政協聯合開展全省工資集體協商專項視察。
在深化職工服務幫扶體系建設上,進一步落實大服務理念,在做好傳統工會服務幫扶品牌活動的同時,推動工會服務幫扶體系向更大范圍拓展、向企業和職工延伸,壯大服務幫扶志愿者隊伍,擴大工會會員服務卡發放覆蓋面,開展好“胃康關愛行動”等項目制醫療救助活動,推進工會服務幫扶工作轉型升級,進一步提高“千米服務幫扶圈”建設質量水平,不斷增強工會服務職工能力。
在深化規范勞動用工監督檢查上,堅持勞動用工和簽訂勞動合同同步、勞動用工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同步,以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餐飲、礦山、建筑等行業為重點領域,以勞務派遣工和農民工為重點人群,以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勞動安全生產、社會保險為重點內容,聯合有關部門深入開展勞動用工監督檢查,對違法行為及時發出監督意見書和建議書。深入開展“安康杯”競賽活動和縣區、鄉鎮街、企業、班組四級安全生產創建活動,不斷提高活動覆蓋面和群眾監督實效性,進一步保障和改善職工勞動衛生和安全生產環境。上半年,省總將會同省人大聯合開展全省勞動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執法檢查。
在深化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建制上,推動勞動爭議調解社會聯動機制實體化運作,壯大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員隊伍和工會法律援助志愿者隊伍,提高工會介入勞動爭議基層調解、裁前調解、訴前調解等能力,努力做到有爭議必參與、有來訪必接待、有受理必結案,把勞動爭議和勞動關系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在深化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以“企業文化職工文化標準化建設達標升級”創建活動為載體,不斷強化企業文化職工文化陣地建設。加強職工文化活動能人、骨干和積極分子隊伍建設,推動企業普遍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努力營造和諧企業文化氛圍,不斷提高企業文化水平。
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推進全會各項工作同步發展。加強和改進產業工會工作。突出產業特色,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工會構建職工維權“安全網”的實現路徑和具體形式,在促進結構調整、產品升級和產業發展中,維護好產業系統職工的根本利益,努力開創產業工會工作新局面。做好工會財務、經審、資產管理和女工等工作。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推進工會經費向重點工作和基層傾斜,逐步解決鄉鎮街工會經費不足問題;進一步強化經審監督,推進工會經費使用更加合理有效;進一步強化資產監管,推進工會企事業改革發展;進一步活躍工會女職工工作,不斷提高女職工特殊權益保障水平。
加強工會領導機關建設
黨的十八大突出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的執政理念。最近,中央又下發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些都對工會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全省各級工會要把作風建設作為提高干部能力、深化“六個專項行動”的重要保障,以更加實干的精神、更大的智慧,富有創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實。
一是加強領導機關作風建設。各級工會領導機關要帶頭精簡會議、精簡文件、勤儉節約、改進文風、提高效率,制定符合工會實際的改進工作作風的規范性制度。要深入基層和職工,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實干之風,不斷克服機關化、行政化傾向,進一步體現工會組織群眾化、民主化。要以百分考核制度為抓手,促進工會領導機關進一步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形成服務職工長效機制,永葆工會組織生機本色。
二是抓好工會干部能力建設。進一步提高聯系職工群眾能力。要根植于職工群眾,傾聽職工內心期盼,多為職工辦實事好事;進一步提高總結典型能力。善于發現培育總結先進典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實現典型經驗由點到面拓展;進一步提高工會業務能力。積極探索創新更加有效的培訓形式和手段,突出增強協調勞動關系能力,進一步加大工會干部法律法規、工會理論、業務知識和實際能力培訓力度,加快推進工會干部從活動事務型向復合型轉變,為深化“六個專項行動”取得實效提供能力支持。
三是提高運用資源和手段水平。要積極爭取黨委、人大和政府重視支持,推動出臺《遼寧省職工權益保障條例》,將《遼寧省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列入立法計劃,不斷推動建立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建設配套法規體系。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格局向縣以下延伸,努力消除空白點。推進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實體化運作程度,努力改變一些地方有機構而無實質性工作的狀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企業評價體系,制定企業經營者履行社會責任與政治榮譽和政治安排相掛鉤的有關制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和發揮各種資源對和諧勞動關系的促進作用,不斷提高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水平。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