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安全生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鞍鋼集團礦業公司弓長嶺公司井下鐵礦(以下簡稱井下鐵礦)近年來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礦山自身特點,不斷探索和實踐礦山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有效地開創了礦山長周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的良好局面。
一、正確理解和認識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內涵和意義目的
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中最具特色、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文化的基本內涵,就是企業的安全意識、安全目標、安全責任、安全素養、安全習慣、安全科技、安全設施和各種安全規章制度的總和。而安全文化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保證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實現人的價值的文化,并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向、激勵、凝聚和規范作用。所以,企業安全文化不僅是全體職工的安全素養和良好習慣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是將全體員工的安全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奮斗目標、信條和行為準則,形成員工安全生產的精神動力,進而為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而努力。所以,企業安全文化不僅是全體職工的安全素養和良好習慣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是將全體員工的安全需要轉化為具體的奮斗目標、信條和行為準則,形成員工的安全生產精神動力,進而為實現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而努力。所以,堅持以人為本、以文化引導為手段,把安全文化納入企業文化狀態之中,用文化的功能規范、培育員工對安全自信的崇尚及安全自覺的文化品質。
二、簡析當前影響和制約礦山安全文化建設的具體問題和產生原因
目前,在礦山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也反映出一些新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安全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認知和認識還遠遠不夠。主要是有的企業領導和職工,對安全文化的定位把握不準。平時抓安全生產強調制度的約束有余,抓安全文化建設不足,使職工往往陷于被動式地接受,缺少主動式的自覺執行,以至一些違章行為禁而不止。二是安全文化建設缺少科學系統的規劃和目標。三是安全文化建設缺少制度保障機制。四是安全文化活動載體創新不夠。有些單位提出的安全文化活動主題普遍缺少個性化,理念沒有個性特征,內容單一,缺少多元性,活動載體也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使活動還沒有真正走出“提點口號、貼點標語、搞點活動、造點聲勢”等表面方式與思維定勢,致使安全文化活動難以落地。
三、全面推進礦山特色安全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有效途徑
人是企業的主體。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就是要強調“安全即人”。安全即人,就是從安全文化的角度,從八個方面搞好安全文化建設,以保證礦山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一是轉變安全觀念文化。提升職工安全思想培養的前提是轉變職工的安全觀念文化。因為安全文化的培養,首先要從轉變安全思想觀念入手,牢固樹立人的安全價值觀念,從而構建起具有地下礦山特色的全新理念。
二是研定安全愿景文化。每個企業不但要有自己的發展目標,還要有一個科學可靠的安全愿景作保證。因為安全愿景,不但是企業整個發展愿景中不可缺略的前提目標,更是實現企業總體發展目標的最有力的保障。井下鐵礦正是按照這一要求,確定了實現“安全最大化、追求零事故”的愿景,全礦每一個系統、每個部門、每個作業區、每個機臺和每名職工,都施了“四無四零”工程。“四無”,即礦領導班子圍繞安全生產,實現全礦無工亡目標;作業區圍繞安全生產,實現全年無輕傷目標;班組(機臺)圍繞安全生產,要實現全班無微傷目標;職工圍繞安全生產實現全員無違章目標。“四零”即礦黨委在全礦黨員中開展了“黨員自身安全事故為零、黨員身邊事故為零、黨員包保對象事故為零、黨員責任區事故為零”。
三是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安全理念是血與淚水凝結出的深刻哲理,是事故與教訓累成的執著,也是實現安全文化由感性向理性飛躍的升華。因此,推進安全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理念先行,用安全文化核心價值觀統一思想,使安全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為此礦業公司提出的“生命至高無上”、“任何事故都是管理者的原因”和“工亡事故零容忍”三大安全新理念,成為推動礦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石,從而筑牢全員的安全思想防線。
四是踐行安全制度文化。所謂制度文化,就是企業組織和員工的安全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部分,使管理工作貫穿到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全過程。井下鐵礦始終把科學管理和各種規章制度作為增強全員安全意識和規范安全行為上升為制度文化。近三年來,礦里先后制定并完善了《職工違章行為與隱患排查考核標準》、《職工安全誠信檔案管理辦法》等20多項新制,有力地促進井下礦全員安全文化行為的執行力。
五是打造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的內涵,就是要在安全工作中營造一種安全氛圍,并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開展各種特色活動,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使企業領導和員工共同信守安全基本準則和安全價值的標準。目前,井下鐵礦已在中央區新建了LED大屏幕,成為傳播安全文化的信息平臺。在職工入井處設置了電子顯示屏,每天滾動式播出安全理念、事故案例,成為職工學習了解安全知識信息的一個窗口。在職工上崗前的必經之路懸掛了“千人安全無違章無事故簽名承諾”宣傳條幅,成為職工上崗前的安全警示語。在職工上班前的行走路旁,設置了“滿懷愉快的心情下井,帶著平安的微笑回家”的宣傳圖版,成為激勵職工安全幸福的座右銘。
六是規范安全行為文化。井下鐵礦為了規范職工的安全行為,通過總結過去事故的安全教訓,專門制定了《井下職工安全文化行為規范》,提出了職工在十個方面的不安全的行為,并制作成卡片,發給每名職工,進行廣泛宣傳,在職工中產生了積極效果。同時,礦黨委還利用班前會、現場督察和實際演練等方式,強化安全行為并開展了“安全危險因素辨識能力”競賽,以及參加應急救援演練等方式,從根本上提高了員工安全行為、操作技能與自我保護能力。
七是營造安全情感文化。要使安全文化達到“以文化境、以文化行”的作用,只有不斷加大情感投入,運用情感管理,實行親情互動,營造有利于安全生產的濃厚氛圍,才能產生春雨潤物般的安全教育效果。井下鐵礦為了使安全教育擺脫過去那種口號式、說教式、單一的僵化模式,通過搭建豐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平臺,使安全文化更具有人文親和力、藝術感染力,從而不斷彰顯出人文情懷的安全文化。為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增強藝術感染力,礦里編輯制作了一部安全教育警示動漫電視片,在井下休息室大屏幕上滾動播放。還以親情關懷為切入點,開展了職工子女給父母寫“一封安全家書”的活動,使職工增強了“平安一人幸福全家”的安全意識。
八是抓好安全物態文化。安全物態文化,是指礦山為預防事故而采取各種安全管理先進做法,如先進設備和安全設施,以及改善現場環境所達到的安全文化程度。幾年來井下鐵礦在推進安全物態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引進了國外大型高效采掘運輸設備,建立了井下標準化的安全擋墻設施,美化了井下班組休息交班室環境,增加了重點部位的安全監控設備和現場監控技術,尤其是通過開展全礦、全員、全方位的設備TNPM管理升級,使井下鐵礦成為國內首家進入設備TNPM管理二級單位,為礦山安全文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礦山安全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艱苦的工作,也是關乎企業形象和職工安全的一件大事。因此,不斷打造礦山安全文化軟實力,是鑄就企業安全穩定長效化的堅強保證。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