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義原為某公司技術部主任。公司曾派他出國培訓半年,事先簽訂了培訓協議,約定培訓后孫義必須為公司工作二年,如違約賠償公司培訓費5萬元。一年后孫義以書面形式提前30日通知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同意解除勞動合同,但要求孫義按培訓協議賠償公司培訓費10萬元。孫義拒絕賠償。公司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培訓協議有效,孫義應當賠償公司培訓費,但不是10萬元而是5萬元。
《勞動合同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孫義與公司簽訂的培訓協議,是以雙方已經存在的勞動合同為基礎的,應當視為對勞動合同的補充,視為勞動合同的一部分。無論哪一方違反培訓協議,即視為對勞動合同的違反。公司為孫義提供培訓機會和支付培訓費用,孫義則為公司工作兩年,如違約賠償公司培訓費5萬元,這個培訓合同是在雙方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達成的,內容公平、合理,沒有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因而有效。
同時,《勞動合同法》第37條規定:勞動者提前30天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所以,作為勞動者的孫義有權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其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程序都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因而解除行為有效。但是,該公司與孫義并未履行《勞動合同法》第22條第2 款的規定,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依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該公司要求賠償的金額超過當時提供的培訓費用金額是不對的,孫義拒絕賠償也是違法的。所以,以孫義和公司簽訂的培訓協議的約定,孫義應當賠償公司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但孫義支付的賠償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發行的部分所應當分攤的培訓費用。
這正是:
培訓費用單位付,
提前離開要賠償。
勞動合同雙刃劍,
公平合理看端詳!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