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努力使各類國有資產實現最優配置、最充分使用,爭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使國有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更好地發揮。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通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機制,促進了國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有力地激發了國有企業的生機與活力,國有企業發展質量與運營效率有了極大提升。從2002年至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營業收入由8.53萬億元增加到39.2萬億元,年均增長18.5%;實現利潤由3 786.3億元增加到2.58萬億元,年均增長23.8%;上繳稅金由6960.4億元增加到3.45萬億元,年均增長19.5%。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從2002年至2011年,營業收入由3.36萬億元增加到20.5萬億元,年均增長22.2%;實現凈利潤由1 622.3億元增加到9 136.1億元,年均增長21.2%;上繳稅金由2 926.8億元增加到1.7萬億元,年均增長21.8%;資產總額由7.13萬億元增長到28萬億元,年均增長16.4%。一批大型企業已經成長為世界知名企業,進入2012年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70家內地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制企業達64家。實踐證明,黨的十六大以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目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仍然面臨著許多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加快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日前撰文指出:“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重要部署,繼續堅持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重大原則,持續推進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各項任務。”
完善國資監管體制舉措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要求我們在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中,使各類國有資產實現最優化配置、最充分使用,爭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使國有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更好地發揮。
——必須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機構和職能。王勇指出:要進一步明確各類國有資產責任主體,明晰產權關系,建立體制機制,落實監管責任;進一步完善中央、省(區、市)、市(地)三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機構,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較大的縣(市)可探索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進一步規范各級國資監管機構作為政府直屬特設機構的性質定位,依法保障其專門性與獨立性;進一步落實“上級政府國有資產監管機構對下級政府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的規定,深入開展國有資產監管。
——必須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法規規章。王勇強調:要加快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立法,健全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領導人員管理制度、重大事項管理制度、財務和資產監管制度,規范政府、國資監管機構和國家出資企業(或單位)的關系;健全完善國家出資企業(或單位)投資管理、財務管理、風險管理等專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現代管理水平;健全完善產權登記、資產統計、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轉讓等各類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企業國有資產基礎管理工作體系;健全完善上下級國資監管機構指導監督制度,確保中央和地方國有資產監管政策、目標和主要任務的協調一致。
——必須進一步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要堅持已形成并在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國有資產監管法律法規制度的基本原則,要有明確的出資主體,要落實保值增值責任,建立考核與薪酬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國有資產的監管效能。行政事業性和資源性國有資產轉為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都要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必須進一步增強國資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及時調整監管措施和重點;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分類考核力度,探索不同性質、不同類別、不同行業的績效考核模式,提高考核指標的導向性和針對性,切實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使用和管理責任。
王勇還特別指出,各類國有資產的存在形態、功能作用、監管方式等雖有所不同,但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的基本要求應是一致的,必須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配置合理、運轉順暢、監管到位、保護嚴格。要通過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進一步提高各類國有資產管理的科學性,使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深化央企改革路線圖
國企尤其是中央企業改革,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實踐,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國資委將在總結國企改革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近幾年國企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路徑和具體措施。在2012年12月24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王勇對央企深化改革信心百倍。
面對全球經濟疲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雖然具備了很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但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不少。尤其是中央企業大部分都分布在傳統產業,并且不少處于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環節,而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所占的比重卻比較低,一些行業產業集中度較低,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存在重復建設、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王勇認為,國資委下一步將重新核定中央企業主業,梳理并調整企業主業,進一步改善央企內部大而全、小而散、重復建設等問題,同時要求央企嚴格按照主業控制投資方向,加大內部資源整合力度,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向主業集中。
——股份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中央企業要積極深化并不斷完善股份制改革,推行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有條件的企業要推進整體上市。要繼續充分利用好境內外股票市場、產權市場和債券市場,更多地引進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企業改制重組,盡最大努力盤活國資存量、用好國資增量,
——董事會試點進一步擴大。要繼續深化建設規范董事會試點工作,擴大試點范圍,進一步規范董事會運作。這之中,加強董事隊伍建設是關鍵,要進一步優化董事結構,完善外部董事的選聘、評價機制,完善董事會和外派監事會的工作機制。
——三項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人事、用工、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要繼續深化,建立健全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聘、考核、獎懲和退出機制,加大競爭性選人用人的力度,逐步建立用工準入制度,依法用工,規范勞務派遣用工管理。
——主輔分離進一步到位。要進一步減輕企業辦社會負擔,加大解決企業歷史遺留問題力度,特別是對那些擔負廠辦大集體改革任務重的企業,2013年要抓住有利時機盡快啟動相關改革,并主動加強與地方溝通,創造條件推進改革。
——降本增效進一步推進。國資委將在2013年繼續推進央企降本增效工作,嚴格推行薪酬和企業效益緊密掛鉤,加強措施嚴格控制人工成本,特別是要規范職務消費。國資委要求各央企制訂并公開職務消費量化標準,嚴格控制職務消費,并劃定央企2013年職務消費零增長的“紅線”。
王勇特別要求中央企業:“要更加節約地過緊日子,職務消費必須實行預算管理,一些不必要的接待會議、出國要取消;要簡化會議、購車、出行等標準。”事實上,很多央企的利潤是一點一點摳出來的,2012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滑,央企主動嚴格控制各項費用開支,大力推進降本增效,大力壓縮投資規模,大力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大力調減職務消費。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才使得第三季度經濟效益企穩回升,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1%。
2013年,中央企業要加快推進鋼鐵、有色、建材等制造企業的改造升級,加緊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進航空航運、商貿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務企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進一步加強中央企業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的合理布局和科學發展。
(責任編輯:邱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