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涉足地鐵建設領域已有12年歷史的中鐵五局六公司來說,其實力與經驗早已無可厚非。然而,如今參建武漢地鐵,卻讓這個公司在地鐵施工領域的歷練中再一次實現了華麗的轉身。
快速反應爭主動
中鐵五局六公司施工的武漢地鐵一標工程,全長3.36 km,含高架線路及三區間兩車站的建設,合同價1.73億元。該工程屬六公司有史以來第一個較全面的地鐵施工綜合工程。
2011年4月中旬工程剛中標,業主就提出了跑步進場并確保4月28日實現開工的硬性要求。新成立的武漢地鐵項目部,上至項目領導,下至技術人員,迅速從四面八方匯集武漢。但是,當時的武漢地鐵一標現場,擺在眼前的嚴峻情況卻是大家始料不及的,直到4月21日,別說沿線房屋需要拆遷,就連確定的開工地點現場也還是一片良田,要確保按期開工談何容易?
一切為了工程。項目經理謝偉和黨工委書記王明堯帶著到位的僅有幾名管理人員分頭行動,一邊積極與地方政府取得聯系,一邊立即與當地村民進行溝通,并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因地鐵建設造成的一些困難,積極為開工創造條件。僅僅用了一個星期,項目部就快速完成了各種準備,開工儀式于4月28日按期舉行。當天,武漢市市長唐良智等四位市政府領導及地鐵集團董事長涂和平、總經理劉玉華以及中鐵五局等領導出席了開工典禮。至此,項目部的施工槍聲正式打響。
勇迎挑戰抓關鍵
項目開工后面臨的困難接踵而至。首先是1標沿線的房屋拆遷,政府的要求雖然雷聲大,但村鎮一級卻遲遲不見動靜,嚴重制約著后續工作的正常開展。為盡快打開基礎施工局面,項目部主要領導不等不靠,根據業主提供的圖紙,沿線主動進行調查了解,分析出哪些地方拆遷容易,哪些地方不容易協調,并將這些情況及時反饋給政府和業主,促使業主抓緊時間進行地堪和設計。同時,采取業主交付一段項目部就組織施工一段的做法,可以說是推著業主往前趕。
與此同時,資金壓力也威脅項目部。面對業主首筆預付款還沒按時到位的情況下,項目部從一開工那天起就處處精打細算,盡量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在后面施工的近半年時間里,由于業主在資金上不能隨時保證,在市場和信譽雙重壓力下,項目部已展開的近三十處基礎開挖、承臺和墩臺澆注施工又不能停,而且也停不起,怎么辦?項目部一方面在公司的支持下獲得了有限資金,另一方面,與分包隊伍和材料供應商耐心地溝通協商,取得對方理解和支持,以維護施工隊伍的穩定和保證材料及時供應;同時,抓緊驗工計價,并及時向業主反應資金情況,最大程度上取得業主對工程的支持。就是在這種經常“斷糧”的情況下,工程進度仍然保持了應有的速度。
四個第一顯身手
業主為確保一年的合同工期,業主在全線三個標段施工單位中開展了爭搶“第一根樁基、第一個承臺、第一個橋墩、第一片橋梁”的“四個第一”勞動競賽。然而,對于剛步入武漢地鐵市場的六公司來說,這“四個第一”不但需要爭,而且必須爭!項目部當即召開了僅有30多名員工的動員大會,用“敢于勝利、勇爭第一”的項目精神激勵大家挑戰困難,迎難而上。
2011年5月13日,項目部在開工后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在全線率先實現了“第一根樁基”。武漢地鐵集團董事長涂和平等領導在視察現場時贊揚中鐵五局是鐵軍隊伍,是重合同守信譽的企業。
7月28日,項目部再次完成第一個承臺施工;8月20日,項目部一鼓作氣完成第一個橋墩施工;12月25日,全線首片現澆箱梁由項目部成功澆注。至此,“四個第一”被項目部全部斬獲。
不辱使命保“三出”
“出人才、出效益、出經驗。”這是六公司主要領導一開始就對武漢地鐵這個綜合工程的殷切期望。
六公司不缺地鐵施工技術人才,但對于武漢地鐵這樣一個綜合性工程來說,公司在這方面的人才就屈指可數。為克服技術人手不足問題,項目經理謝偉天天帶著幾名門外漢的技術人員在施工一線親力親為,組織他們對現場支架搭設、掛藍施工、現澆等一系列關鍵技術進行學習探討,共同研究施工方案。2011年11月,由項目部報送的《現澆箱梁施工方案》順利通過專家組集體評審,從而為工程施工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當筆者在現場了解到年僅28歲的項目工程部部長楊富落對關鍵技術表現出的那種熟練程度、現場兩名副經理楊芝乾和吳春雷對工程質量的肯定,以及藍天烈日下個個渾圓厚實的墩臺和榀榀漂亮碩大的現澆箱梁,都足以證明他們對地鐵綜合工程施工已經充滿了必勝的自信。
出效益是干一項工程的關鍵所在。可對于原本就號稱“骨頭標”的一標來說,再加上工期一推再推,效益二字就很難真正體現。盡管壓力大,但項目經理謝偉的心里卻是裝著一本賬,因為他清楚哪些地方能擠出效益、哪些地方能保住效益、哪些地方效益會流失,這一切他都在心里盤算著。對此,項目總經濟師萬瓊快人快語:“在成本控制方面謝經理要求太高,而且在算和控上既精又細,如在某些材料的單價上,他比較了又比較,甚至能重復算上10遍……”有這樣精打細算的領導,下屬豈能不為之而動?
要在武漢地鐵出經驗,毫無疑問技術是關鍵。該施工標段地質復雜,地下溶洞多,且均是現澆箱梁,再加上高架車站的建設,這些都是六公司迫切需要掌握的地鐵綜合工程施工關鍵技術。經過近一年半的施工,所有技術人員都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陌生到熟練這樣一個磨煉過程,他們既嘗到了攻堅克難的艱辛,也領略到了獲得成功的快感。項目總工程師張宏波在談到技術經驗時興奮地羅列出了一連串事例,如:鉆孔樁地下溶洞處理技術、支架法現澆連續箱梁施工技術、大跨度連續箱梁預應力施工、河塘地段承臺施工以及下一步即將進行的高架車站施工技術,等等。其中,鉆孔樁地下溶洞處理技術和支架法現澆連續箱梁施工技術已在著手QC成果撰寫。對于出經驗,這幫年輕的技術人員早已摩拳擦掌。
凝心聚力向前沖
人們常說年輕氣盛,在武漢地鐵項目部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有著一支年輕的干部職工隊伍,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今年剛跨入40歲門欄的黨工委書記王明堯,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在武漢地鐵的建設中,黨組織結合施工生產在項目部相繼開展了“創先爭優”“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和“黨員崗位承諾宣誓”等一系列特色活動。在遇施工繁忙時,黨工委還及時組織黨員突擊隊積極打增援。這些活動的有力開展,既發揮了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又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用經理謝偉的話說,項目黨組織是我們施工生產的堅強后盾。
項目工委主任盧德絢,雖說從項目開始才接觸工會工作,但他覺得對此沒有陌生感,他不但投入感情搞好工會工作,并且主動開展好與之相關的主題活動。凡遇到職工生病住院,他首先去問寒問暖,如發現職工有思想情緒,他就及時去談心開導。他細致入微的工作,溫暖了大家的心,激發了大家主動進取的積極性。
如今,武漢地鐵一標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鋪架王牌軍的王者風范正在逐漸顯現。他們將用智慧和汗水再次書寫中鐵五局六公司在地鐵建設領域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