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Franks :Teradata 全球合作伙伴計劃首席分析官,《駕馭大數據(Taming The Big Data Tidal Wave)》一書作者
90%以上的企業可以用他們90%的現有需求和技術、 工具來解決現在的大數據問題。 企業并不是缺乏解決這些大數據難題的工具、 技術甚至人才 , 他們真正面臨的問題是, 如何在公司建立一個和大數據相匹配的文化與流程。
雖然眼下十分火熱, 然而 “大數據” 概念并沒有明確的范疇, 對大數據的定義只是相對于當前可用的技術和資源而言的,因此, 某一個企業或行業所認為的大數據, 可能對于另一個企業或行業就不再是大數據, 對于大的電子商務企業, 它們眼中的大數據要比小廠商眼里的大數據 “大”得多; 同時, 大數據也會持續地演進, 現在被我們認為龐大和恐怖的數據在10年之后只是小事一樁, 但那時候將會有那個時代的新數據源。 然而, 面對這些源源不斷出現的 “大數據” , 哪些事情是希望從中發掘機會的企業需要注意的?
新數據源是核心
我認為, 大數據的三個 “V” 特征,即Volume (規模) , Variety (種類) , 和Velocity (高速度) , 這些只是大數據的第二位要素。 大數據真正重要的 “V” 是Value(價值) 。
那么是什么帶來了 大數據的價值?
答案是新的數據源。
過去, 獲取網絡瀏覽數據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都很高, 而現在獲取這些數據已經很容易, 企業可以通過了解消費者瀏覽數據中展示的偏好以及未來購買傾向, 來給他們推出最合適的折扣優惠。這都是新數據源的力量,這才是大數據的價值核心。
但在我和客戶的溝通實踐中, 常常發現: 大多數時候, 人們都將精力投注在如何在 “大數據” 時代優化處理模型, 或者升級技術裝備以希求能提升分析的效果。
但是我認為, 真正能提升分析效果的方式, 是搜集并加入完全嶄新的信息源。一旦新的、 和從前不同的數據源出現并且能夠被收集, 你最好將自己的注意力轉到這些新的數據上去——比起你將精力放在模型優化上, 新的數據源將能帶來更大的收獲。 因此, 在大數據時代, 我的建議就是, 將你的精力放到不斷尋求新的數據源上吧。 如今很多企業都會有很多新的數據源, 如果正確使用的話, 它們會帶給企業非常有競爭力的優勢。
小步快跑式
對大數據的另一個誤解是, “大數據其實就是一個技術問題” 。
事實上90%以上的企業可以用他們90%的現有需求和技術、 工具來解決現在的大數據問題。 企業并不是缺乏解決這些大數據難題的工具、 技術甚至人才, 他們真正面臨的問題是, 如何在公司建立一個和大數據相匹配的文化與流程, 是缺乏對技術做投資的公司文化, 他們的挑戰是做出一個商業案例來證明技術升級是有價值的。
為了促進公司文化的轉變, 我更建議一種 “小步快跑” 的運作方式, 即在處理新數據源的過程中, 企業內部的分析專家們應該積極尋找代價小、 見效快的方法,不斷向企業展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來讓人們保持對新數據源處理過程的興趣。 一個跨部門的大數據團隊一定不能在組建一年之后, 還對外宣稱他們 “正在試圖搞明白” , 要不時地迸發出想法, 不管這一想法多么微小, 然后迅速采取行動。
另外一個建議是, 建立類似“創新中心” 這樣的地方, 就是公司內部拿出少量的預算、 人力資源、 技術資源來做一些有一定未知風險的小實驗, 以小預算做試點, 便于企業快速出擊。
總的來說, 大數據將為企業提供更多視角和洞察, 通過和其他企業數據的結合, 消費者洞察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會有指數級增長, 因此最重要的一點, 是大數據策略必須和其他數據結合形成整體數據戰略, 而不是獨立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