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香蕉皮作為原料,對果膠提取條件進行優化,分別探討了提取時間、提取溫度、pH、料液比等因素對香蕉皮中果膠提取的影響。然后通過正交試驗得出,香蕉皮中果膠提取的最佳條件為提取時間90 min、提取溫度85 ℃、pH 1.5、料液比1∶3(m/V,g∶mL),影響果膠產率的因素為pH>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在此優化條件下,香蕉皮果膠產率可達到6.23%,提取的果膠含量為82.6%。
關鍵詞:香蕉皮;果膠;提取條件;正交試驗;優化
中圖分類號:TQ43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2-0415-03
果膠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是由D-吡喃半乳糖醛酸以1,4甙鏈連接而成的長鏈,通常以部分甲酯化狀態存在,分子式為C14n+14H2On+22O12n+13(n=30~300),相對分子質量為50 000~300 000[1]。果膠因具有良好的乳化、增稠、穩定和凝膠作用,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工業中,作為糖果、果凍、果汁、罐頭及飲料的膠凝劑、增稠劑、穩定劑及蛋黃乳化劑等,果膠還是醫藥和化妝品工業的生產輔料。茂名市高州盛產香蕉,香蕉皮是香蕉食用和加工后的廢棄物,若得不到及時處理,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香蕉皮中果膠含量較高,若進行提取并加以利用,將會給香蕉皮的綜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徑,促進香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 香蕉購于茂名市超市。
1.1.2 儀器 JY2502電子天平、RE-52旋轉蒸發儀、85-2數顯恒溫磁力攪拌器、722N型分光光度計、SHZ-D(Ⅲ)循環水式真空泵、DHG-9246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DS-1型高速組織攪碎機。
1.2 方法
1.2.1 香蕉皮果膠提取工藝流程與步驟 利用果膠在酸性溶液中的可溶性,將果膠從植物組織中萃取出來,利用果膠不溶于乙醇等有機溶劑的性質,將果膠沉淀析出[2],再經過相關工序可得到成品果膠。工藝流程[3]如下:香蕉皮粉碎→洗滌→破壞果膠酶→酸萃取→過濾→氨中和→活性炭脫色→真空濃縮冷卻→沉淀→過濾,回收乙醇→固相果膠→用95%的乙醇洗滌→干燥→果膠成品。
具體操作步驟:用含有焦磷酸四鉀的去離子水浸泡已粉碎為Φ2~4 mm的香蕉皮,在80 ℃下浸泡20 min,破壞果膠酶,棄液,再用上述處理水沖洗香蕉皮2~3次,以除去其中可溶性固形物。加入1~4倍體積的硫酸和磷酸的混合液,調至pH 1~3,提取時間為30~150 min,提取時連續進行攪拌。用真空泵抽濾使萃取液與廢皮渣分離。提取液用4.0 mol/L氨水中和調節至溶液的pH 3~4后,加入20 g/L活性炭,在60 ℃下攪拌20 min,然后進行真空抽濾,以除去吸附劑,得到含有果膠的溶液。將脫色后的液體在60~70 ℃采用旋轉蒸發儀連續真空濃縮(以減少果膠的降解,濃縮時真空度宜在8.66×104 Pa以上),濃縮至總固形物質量的5%~10%。將濃縮液迅速冷卻降溫(以減少果膠被破壞,亦可減少沉淀劑用量),加入乙醇(內含0.5 mol/L HCl),使果膠液中乙醇的體積分數為55%~60%。此時果膠呈纖維棉絮狀被沉淀下來。用95%的乙醇洗滌2~3次(目的是進一步除去色素和萃取時帶入的酸),然后進行干燥,得果膠。計算果膠產率(果膠的量占鮮果皮量的百分數)。
1.2.2 單因素試驗 主要考察料液比、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和pH對香蕉皮果膠產率的影響,以果膠產率作為考察指標,在評價某一因素對果膠產率的影響時,只改變被考察因素的值,而其他各因素的值固定。
1.2.3 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選用L9(34)正交表,以提取時間(A)、提取溫度(B)、料液比(C)、pH(D)為直接因素,以果膠產率為指標進行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1。
1.2.4 果膠含量的測定 采用咔唑比色法[4]測定果膠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
2.1.1 提取時間對果膠產率的影響 在提取溫度90 ℃、料液比(m/V,g∶mL,下同)1∶3、pH 2.0的條件下,選擇不同的提取時間進行試驗,計算果膠產率。由圖1可知,在90 min前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所得的果膠產率迅速增加,但是當提取時間超過90 min后果膠產率基本趨于平衡。這是因為提取時間過短,果膠未完全溶解出來,當延長提取時間時可以使果膠充分溶解。但是當提取時間超過90 min后果膠基本完全水解了,產率趨于平衡。也有文獻報道,當提取時間過長時,則會造成果膠分子鏈發生熱降解反應,致使果膠產率下降,且在酸性條件下放置太長時間也會造成酸性降解[3-5]。所以90 min是最佳的提取時間。
2.1.2 提取溫度對果膠產率的影響 在提取時間90 min、料液比1∶3、pH 2.0的條件下,選擇不同的提取溫度進行試驗,計算果膠產率。由圖2可知,在80 ℃之前果膠產率無明顯變化,隨著提取溫度的增加,所得的果膠產率也隨著增加,但是當提取溫度到達85 ℃后果膠產率基本趨于平衡。表明適宜的提取溫度有利于果膠的提取。超過了85 ℃后果膠產率變化不大,但是會影響果膠的品質,提取溫度越高影響就越大。這主要是因為果膠的耐熱性較差,當提取溫度過高時,水解程度劇烈引起果膠裂解,產量因而下降[2,5,6]。同時由于提取溫度高讓更多的其他成分水解,進而影響了果膠的品質。
2.1.3 料液比對果膠產率的影響 在提取時間90 min、提取溫度85 ℃、pH 2.0的條件下,選擇不同的料液比進行試驗,計算果膠產率。由圖3可知,液料比為1∶3時果膠產率最大。料液比直接影響可溶性果膠能否充分轉移到液相,同時也影響提取液過濾的速度以及蒸發濃縮時的能耗[5]。料液比太大,難以保證原料中的果膠全部轉移到液相中,物料的黏度大,萃取不完全,產率低。料液比太小,提取出來的果膠在溶液中濃度太低,過濾容易,但是濃縮所需要的時間長,可能破壞果膠成分,而且沉淀劑乙醇的消耗量大。所以料液比控制在1∶3左右為最佳。
2.1.4 pH對果膠產率的影響 在提取時間90 min、提取溫度85 ℃、料液比1∶3時,選擇不同的pH進行試驗,計算果膠產率。由圖4可知,當提取液的pH為1.5時得到的果膠產率最高。果膠產率受pH的影響較大,當pH過低時,對果膠分子甙鍵及酯鍵破壞大,果膠發生脫酯裂解,使產率下降[6,7];而pH過高時,不能充分軟化原料組織,不溶性果膠不能完全轉化為水溶性果膠,使得果膠產率下降[8]。
2.2 正交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香蕉皮中果膠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2D1,即提取時間90 min、提取溫度85 ℃、料液比1∶3,pH 1.5。4個因素對果膠產率的影響為pH>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說明pH是影響果膠產率的主要因素。
2.3 驗證試驗結果
為了考察上述最佳提取條件的穩定性,按該最佳工藝條件重復試驗3次,得到果膠產率分別為6.26%、6.20%和6.23%,平均產率為6.23%。3次試驗結果均優于正交試驗表中任何一組,說明該提取條件穩定可行。
2.4 產品中果膠含量的測定
精確配制1 mg/mL半乳糖醛酸標準液,然后取6支試管,分別吸取0、0.2、0.4、0.6、0.8、1.0 mL標準液,各加入6 mL 0.5 mol/L濃硫酸,搖勻,沸水浴中加熱20 min,取出冷卻至溫室,然后加入0.5 mL咔唑乙醇試劑,搖勻,放置30 min,在53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對應的半乳糖醛酸濃度繪制標準曲線。分別取樣品0.4、0.6、0.8 mL在530 nm測出其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求得樣品中的半乳糖醛酸含量,根據公式GA=E×V×N/W×100%[GA為果膠含量(以半乳糖醛酸計),E為從標準曲線中查得的半乳糖醛酸濃度(mg/mL),V為果膠溶液的體積(mL),N為果膠溶液稀釋倍數,W為果膠樣品質量(mg)]求得從香蕉皮中提取的果膠含量為82.6%。
3 結論
采用酸提取法從香蕉皮中提取果膠的最佳提取條件為:提取時間90 min,提取溫度85 ℃、料液比1∶3、pH 1.5。影響果膠產率的因素為pH>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料液比。在此優化條件下得到的果膠產率為6.23%。從香蕉皮中提取的果膠含量為82.6%。
參考文獻:
[1] 凌關庭.食品添加劑手冊[M].第二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3.
[2] 劉愛文,陳 忻,關肖鋒.從香蕉皮中提取果膠的工藝研究[J]. 食品研究與開發,2002,23(1):24-26.
[3] 鄭 琪,張文清. 從香蕉皮中提取果膠的研究[J].廣西輕工業,1998(4):21-26.
[4] 謝 音,屈小英.食品分析[M].北京: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78-81.
[5] 李 悠,劉四偉. 桔皮果膠提取工藝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0(22):354-355.
[6] 歐陽輝,余 佶,張永康.湘西椪柑果皮中果膠提取工藝優化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1,26(2):185-188.
[7] 劉愛文,陳 忻,關肖鋒.從芒果皮中提取果膠的工藝研究[J]. 化學研究與應用,2002,14(3):344-345.
[8] 姜麗娜,但建明,周文斌. 籽瓜皮果膠的提取工藝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