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密植高產栽培試驗,對不同栽植密度下綏李3號的果實產量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綏李3號栽植后三年生至四年生平均每年公頃產量以每株占地面積0.60 m2(株行距0.15 m×4.00 m)的為最高,是每株占地面積3.60~4.50 m2的2倍多,是每株占地8.00、10.00 m2的4~7倍多,其次是每株占地面積3.75 m2(株行距1.50 m×2.50 m)的。綏李3號早期高產,田間種植密度以行距4.00 m、株距0.30、0.50、0.75 m的株行距為宜,但在建園時一定要栽大苗、合理配置授粉樹、采用隔年或隔枝短截與緩放的修剪方法、加強肥水管理、有效防治病蟲害才能獲得早果豐產。
關鍵詞:綏李3號;密植;高產
中圖分類號:S662.3;S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2-0340-02
綏李3號(Prunus salicina Lindl. cv. Suili No.3)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漿果研究所于1983年育成的李品種,曾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是寒地特大果型優良李品種,黑龍江省已栽植7 000 hm2。該品種抗寒性強、果實大并酸甜可口,經濟效益高,因此多年來建園不少。現在生產上栽植密度多種多樣。究竟哪種株行距前期產量高、布局更合理,目前僅有針對其他李品種的研究報道[1-3],而沒有針對綏李3號的對比試驗。調查研究這個問題,可為今后綏李3號的建園與推廣提供科學指導,從而加速優良品種的推廣,為農民科學種李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09~2011年在哈爾濱市呼蘭區李種植園進行,綏李3號分別為一年生至六年生的苗木或結果樹,砧木為毛櫻桃[P. tomentosa(Thunb.)Wall.],總面積約10 000 m2。均直立栽植、0.50 m高定干,試驗劃分成7戶單獨管理,分別采用0.15 m×4.00 m、1.20 m×2.00 m×4.00 m、1.50 m×2.50 m、2.00 m×2.00 m、1.50 m×3.00 m、2.00 m×4.00 m、2.00 m×5.00 m不同的株行距。參試7戶統一肥、水、病、蟲、草等生產技術管理[4-6]。
1.2 方法
2011年,每種株行距各實測10株樹的果實產量,再計算平均株產、每株平均占地面積,并換算成公頃產量、公頃栽植的總株數(栽植密度)。分別調查綏李3號各栽植密度的三年生、四年生、五年生、六年生的果實產量,包括平均株產和平均公頃產量、三年生至四年生平均每年公頃產量、三年生至六年生平均每年公頃產量,比較各栽植密度之間的產量差異[7,8]。
2 結果與分析
2.1 綏李3號不同栽植密度果實產量比較
2.1.1 不同密度的產量比較 試驗設計的7個不同株行距的栽植密度情況見表1,不同栽植密度果實產量比較情況見表2,從表2可見,栽植三年生至四年生的綏李3號平均每年公頃產量由高到低的單株占地面積依次為0.60、3.75、4.00、3.60、4.50、8.00、10.00 m2。可見大多數單株平均占地面積小的產量高于單株平均占地面積大的產量,惟獨每株占地3.60 m2的反而低于每株占地3.75、4.00 m2的產量,這是因為每株占地3.60 m2的光照較每株占地3.75、4.00 m2的差,導致其產量必然要受影響。每株占地面積0.60 m2的產量是每株占地面積3.60~4.50 m2產量的2倍多,是每株占地面積8.00、10.00 m2的4~7倍多。盡管株距僅有0.15 m,但它4.00 m的行距使其享有足夠的光照,加上其超數倍的密度,所以產量很高。但這種極大的密度是在當時李子樹苗有多余的背景下臨時栽植的。實際建園時這種大密度因為所用樹苗太多,投資成本相對很高,而且在管理上用工很多,生產上往往不提倡采用。由表2還可看出:單株占地面積在3.75 m2的在三年生至四年生期間平均每年果實產量也比較高,為9 300 kg/hm2,栽植三年生至六年生期間的平均每年果實產量最高,為27 218 kg/hm2,超過了其他株行距的產量;這種株行距在栽植后3~4年內行間還可以走車作業,非常便利田間機械操作,5年后可以隔株或隔行進行間除,但最好在每隔3~4行留1行4.00 m寬的車道以利后期田間作業。
2.1.2 4 m以上大行距的產量比較 在試驗范圍內,有4個4 m以上的大行距栽植密度,分別是0.15 m×4.00 m、1.20 m×2.00 m×4.00 m、2.00 m×4.00 m、2.00 m×5.00 m,從表1、表2已經很清楚地看到,這些不同栽植密度在三年生至四年生期間單位面積產量是隨密度遞增而提高的。說明4 m的行距是較好的,因為它不僅光照好,利于增產,而且便于田間機動車輛噴藥等作業,還有利于在栽植頭幾年里樹冠成型時間內用于行間種糧、種菜等,以增加收入、方便機械作業。從這個角度來講,1.20 m×2.00 m×4.00 m這種雙行種植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它前期果實產量并不太高,行間利用率也低,特別是后期如果想隔行間除時,間除后的行間又太大,不容易協調計劃密植。而2.00 m×5.00 m的株行距前期產量太低,也不可取。只有0.15m×4.00 m的株行距又高產,又能兼作;因此有條件的地方采用類似0.15 m×4.00 m的株行距是可以的。若從兼顧減少建園投資的角度出發,可以將0.15 m的株距改為0.30、0.50、0.75的株距。雖然這些株距越小前期產量越高,但隔株間除的時間也要越早、間除的次數也就越多,這樣會增加投工、加大成本支出,因此選擇合理的株距對科學計劃密植很有必要[9]。
2.2 與綏李3號密植高產密切相關的技術因素
2.2.1 栽植大苗、合理搭配授粉樹 在計劃密植的同時,確保高產的重要因素是栽好苗、栽大苗。砧木要選擇毛櫻桃砧或小果型李子砧的綏李3號苗木,不要選其他砧木的綏李3號苗木。要選擇一年生中生長健壯的粗苗,最好選擇二年生大苗;其次是每隔4株栽1株授粉樹。授粉樹以吉林6號(P. salicina cv. Jilin No.6)、綏棱紅(P. salicina cv. Suilinhong)和小果型李子為宜[10]。
2.2.2 隔年或隔枝緩放、回縮 確保綏李3號密植高產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整形修剪。最好在栽植時于主干50~60 cm處定干;第一年開心形整枝,留3個主枝;第二年這3個主枝不短截,即緩放不動;第三年輕度回縮;第四年所留的延長枝全不短截,即緩放不動,或隔枝甩放、隔枝回縮[11]。經過調查,采用這種修剪方法的李園比相鄰采用年年短截修剪的李園五年生至六年生的單株產量可分別提高4~5 kg。
2.2.3 大肥大水、加強田間管理 確保綏李3號密植高產的基礎保障因素是在種植行上鋪層大糞土或豬糞,然后深翻樹行混勻。在栽植前每個種植穴施大糞土0.5 kg,生長3~5年后每株每年鋪施大糞土2~3 kg,并及時灌水抗旱。同時注意天雨時及時排漬。
2.2.4 有效防治病蟲害 要及時有效防治病蟲害。如李小食心蟲(Grapholitha funebrana Treitscheke)的防治要在李子落花末期(95%的花已落或已萎縮)時噴1 mL/L溴氰菊酯稀釋液,每隔7 d噴1次,共3~4次;同時兼防各種毛蟲(Lepidoptera)、刺蛾(Limacodidae)。注意每次噴藥時綜合考慮用藥種類、劑量、兼防范圍等問題。每年首次噴殺蟲劑時加入吡蟲啉1 000 mg/L,以殺滅蚜蟲(Adelgoidea、Aphidoidea);噴第一次殺菌劑(或殺蟲劑)時加入尼索朗0.5 mL/L,用于殺滅紅蜘蛛(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蟲卵;加入2 000 mg/L百菌清可防治李子紅點病(病原菌Exobasidium monosporum Saw.)等各種真菌病害。
3 小結
綏李3號栽植后三年生至四年生平均每年公頃產量以每株占地面積0.60 m2(株行距0.15 m×4.00 m)的最高,是每株占地面積3.60~4.50 m2的2倍多,是每株占地8.00、10.00 m2的4~ 7倍多;其次是每株占地面積3.75 m2(株行距1.50 m×2.50 m)的。綏李3號若要早期高產,田間種植密度以行距4 .00 m、株距0.30、0.50、0.75 m為宜。但在建園時一定要栽大苗壯苗、合理配置授粉樹、采用隔年或隔枝短截與緩放的修剪方法,大肥大水、有效防治病蟲害才能獲得早果豐產。
參考文獻:
[1] 李燕華,關述杰.寒地李杏樹栽培[M]. 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 李 巖.黑寶石李豐產栽培技術總結[J]. 中國果樹,2002(2):37-38.
[3] 李 峰,韋成禮,梁可珍.李高產栽培技術[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23-125.
[4] 張加延,周 恩,褚孟嫄,等.中國果樹志·李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5] 張宗升,司承業.李樹早期豐產試驗[J].中國果樹,1991(4):36-37.
[6] 高忠江,于紀彰,李燕華,等.龍江果樹實用栽培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89-91.
[7] 河北農業大學.果樹栽培學各論(北方本)上冊[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213-215.
[8] 關述杰,王志英,吳恩學,等.綏李3號李子介紹[J]. 黑龍江農業科學,1984(4):33.
[9] 關連捷,李久成,呂映霞.寒地李樹品種——綏李3號和綏棱紅[J]. 北方果樹,1987(增刊):20-21.
[10] 張子維. 龍園秋李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果樹,2007(1):44-45.
[11] 孫 偉,吳振林,吳立仁,等.抗寒李新品種——綏李5號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0,27(6):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