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為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擔負著雙重使命,既要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同時也要為作者提供良好的成果展出園地。因而從一名合格編輯的職業素養來說,至少得要做到兩個保證,即保證食糧和產出地的雙重優質。這就需要編輯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自我升級能力。特別是在如今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作為一名編輯,只有不斷地積累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專業技能,才能勝任編輯崗位,也才能適應風格多樣化、視角多元化、類型多極化的文學創作現狀。
審視我省乃至全國的純文學刊物的發展現狀,除辦刊經費等生存問題而外,大部分問題或事項幾乎都與編輯的工作息息相關,比如組織稿源、審稿、編校、發行等。可以說,編輯在某個環節的看似瑣碎的某項工作,都將對某部(篇)作品、某期刊物,甚至對某位作家和刊物產生影響,嚴重點說,對社會價值觀和輿論導向也會產生影響。因而在多元媒體的今天,提高紙質媒介的文學編輯的職業素養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提升自身和刊物的競爭力、促進文學創作健康發展,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那么,作為一名文學編輯,怎樣來提高或說從哪些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呢?
第一,要培養自己“準確把脈”的能力。一名合格的文學編輯要具備慧眼識珠的本領,要能在眾多來稿中,高效率地選拔出好作品來。
編輯的閱稿量都比較大,所以“準確”和“迅捷”在初審稿件時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準確把脈”,就是要透徹地洞悉作者的創作意圖,充分地把握作品的主題傾向和作者的創作方向,準確地定位作品質量的優劣和作者的水平層次。這就要求編輯需要在工作中廣泛積累經驗,不斷拓寬文學視野,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文學理念。曲藝界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之說,于編輯而言,同樣恰當不過。
第二,要遵循嚴格審稿的職業操守。這一方面要求編輯重視和遵守刊物的審稿制度:目前,許多刊物都在執行“三審三校”制度,而嚴格執行該制度可以進一步嚴肅文學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也可以有效地杜絕人情稿,杜絕非優作品進入讀者視野。另一方面,編輯在審稿的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文學“再創作”態度,要從作品的主題思想、藝術表現力、人物塑造和故事設置等多方面綜合權衡。要遵循嚴肅認真、公正寬容的原則,本著多扶持、多發掘、多培養的態度,嚴格地篩選、客觀地評介作品。
良好的職業道德是優異的工作成績之前提和保障。作為一名編輯,只有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保證所編輯的作品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功能。從這點意義上來說,編輯做事與做人同出一轍,密不可分。
第三,要有能對作品精雕細磨的本領。人常言,好的文學作品是精雕細磨出來的。這固然是作者高超的創作本領所致,但與責任編輯的工作也不無關系。一名優秀編輯對一部好作品而言,是雙向幸運的。編輯的工作性質之一,便是對作品的再完善和再創作。一名合格的編輯至少要在技術層面對稿件提出改進意見。所謂技術層面,包括對作品架構、思想認識、表現技巧等方面的綜合評判。這就要求編輯在閱讀視野和文學理論研究方面要廣泛和深入一些,方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對原作品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這一點對于一名編輯來說,尤為重要而最為難能,須有相當的文學創作經歷和經驗,才可能保障深入編輯作品時得心應手。由此角度而言,編輯作品與創作作品竟有同工之妙,都要求從事者具有創新能力和獨特性。
第四,要重視“溝通反饋”。及時跟作者、讀者聯誼溝通,及時聽取他們反饋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完善編輯方式和編輯能力,這對于編輯工作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要讓它成為編輯工作的常態。然而很多編輯容易忽略它的重要性,致使編輯工作總是原地踏步,更甚者會導致編、寫、讀三方面脫節。事實上,一部了不起的文學作品,正是這三方面聯袂完成的,缺一不可。
第五,要提高綜合素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一名編輯來說,其事業的支撐是不斷提高的自身的綜合素養,因而一定要從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面自覺提高修養。要才以學養、學以致用。從編輯的角度出發,不斷增加知識的儲備、完善知識的結構,提高更新知識的能力,最終激發出創新能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