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分業監管及牌照優勢的背景下,信托已成為超越保險行業的第二大金融行業。而作為稀缺金融牌照,信托公司的股東背景深刻影響著信托公司的發展,尤其是控股股東的實力及決策對于信托公司的業務發展及戰略定位舉足輕重。資產管理公司控股的信托公司其業務規模及收益方面在信托行業中均偏低,行業市場份額較小,且內部存在一定分化現象。這類信托公司應借助控股公司的優勢,制定自己的發展戰略。
關 鍵 詞:信托公司;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 F8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5-0018-04
一、當前信托業發展趨勢與特點
自2007年起, 隨著信托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信托公司通過轉型和結構調整, 改善產品和服務, 在利潤和受托資產規模等方面均實現了幾何級的增長,并呈現出如下特征:
1. 高速增長, 增速放緩。 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統計,截至2013年2季度末,信托行業整體信托資產規模達9.45萬億元,同比增長70.72%,絕對規模已逼近10萬億元大關,進一步鞏固了信托業作為第二大金融業態的地位 ① , 相比較2007年的9600億元, 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50%。 但2013年2季度末環比增長8.29%, 相比1季度16.88%的環比增速有所下降。1~6月份內月度環比增速更是從5.2%下降到0.44%。 但從行業發展前景看, 由于當前及未來國內集聚的巨大資產管理市場需求,信托行業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2. 業績分化,競爭加劇。2012年末,66家信托公司中, 行業前10名的信托公司信托資產規模合計29 097億元, 在行業中占比為24.86%和39.12%。經營收入合計258.83億元, 前10名占比為38.82%;凈利潤合計136.87億元,占比38.55% ② 。與此同時,隨著證監會、保監會發布的一系列資產管理“新政”,證券、基金及保險行業在“泛資產管理”上實現集體松綁,各種形態的市場型間接金融 [1-3] 模式使信托面臨激烈的行業內外部競爭。
3. 政策趨緊,監管強化。除原有的信托法律法規外, 監管部門近幾年通過發文及窗口指導等多種方式逐步規范和強化對信托行業的監管力度。2012年底、2013年初,監管部門連續下發“463號文”和“8號文”,政府融資平臺業務及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銀行理財業務受限, 同時監管部門對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放松, 房地產信托業務繼續嚴格受控。2013年6月下旬多家銀行出現的“錢荒”,暴露了經濟過熱下隱藏的流動性風險。 這些外部因素的存在無論對信托公司存量業務的運行還是增量業務的拓展都將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4. 業務轉型,結構調整。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宏觀經濟形式及監管政策的影響,信托公司通過調整業務結構、 創新產品和服務等來實現既有市場份額的鞏固是必然趨勢,主要的方向包括:挖掘市場需求,創新信托品種,如基金類信托、養老金信托、家族信托、土地流轉信托、公益類信托、資產證券化 [4] 以及另類信托;進一步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提高集合類信托 [5] 、投資類信托的業務比重;響應政策號召,提高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如能源礦產類、基礎產業類、高新技術類等;強化客戶關系管理,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培養忠實客戶群體。
5. 風險管控壓力較大。 當前信托公司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類:(1)戰略風險與戰略定位。目前信托行業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符合自身特色的產業格局,以及在金融服務體系中的明確定位,戰略定位缺失是考驗信托行業持續發展的首要命題。(2)監管風險與凈資本管理。凈資本指標是對信托行業核心風險監管與控制的重要指標,而逐利性使信托公司有規模擴大的偏好,從而造成與自身賠付能力的不匹配,因此凈資本管理將是信托公司控制核心風險與調整業務結構的重要杠桿。(3)操作風險。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托有更加廣泛的市場空間,信托資金來源及信托財產運用方式等方面具有極大靈活性,但由于信托公司運營歷史不長,運營經驗不夠豐富, 操作風險成為信托公司最易產生的風險。(4)流動性風險與聲譽風險。目前信托產品普遍為有明確期限和預期收益率的類債務性投資產品,而且投資者的風險預期普遍較低,這意味著信托公司在信托到期前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及時償付投資者,否則信托公司將面臨著巨大聲譽風險損失 [6] 。
二、資產管理公司控股信托公司比較
大型金融機構控股信托公司,追根溯源,在于打造綜合性金融版圖的戰略布局。信托牌照的含金量較高,可綜合運用股權、債權、物權方式,為企業提供項目融資和類資產證券化服務,與各金融機構的業務存在協同效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持股信托歷程
金谷信托成立于1993年,2007年以來,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銀監會和財政部批準,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資產”)對金谷信托資產、業務和治理結構進行了重組和重整,成功化解了各種風險因素,使金谷信托成為一個完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監管要求的信托機構。2009年9月1日,中國銀監會批復同意金谷信托重新登記,并核發了新的金融許可證。
華融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融信托”)是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華融資產”)在重組新疆國際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基礎上于2008年5月19日設立的。新疆國投創建于1987年1月,是國內最早經營信托投資業務的公司之一。
大業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業信托”)由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產”)在重組原廣州科技信托投資公司的基礎上,于2011年3月重新登記設立。
新疆長城新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城信托”)是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資產”)在重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信托投資公司基礎上,于2011年9月重新登記設立。
(二)公司股權結構對比分析
從上述股權結構可以看出, 在金谷信托與華融信托兩家公司中, 資產管理公司均處于絕對控股地位,持股比例超過90%,而大業信托及長城信托中資產管理公司則處于相對控股地位。
(三)控股股東背景分析
四家AMC控股信托公司中, 目前有信達資產和華融資產分別于2012年9月及10月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而完成股份制改造, 實現了由政策性機構向永續經營的市場化企業徹底轉型, 也為今后整體上市鋪平了了道路。截至2012年年底,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財務指標見表2。
從表2可知,信達資產在凈資產、經營收入及凈利潤三項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華融資產緊隨其后;而在總資產方面,華融資產處于領先地位(主要為合并華融湘江銀行報表所致)。
(四)四家AMC控股信托公司行業地位分析
當前, 四家AMC控股信托公司的整體信托業務規模及收益方面在行業中均偏低,行業市場份額較小,且內部存在一定分化現象。
截至2012年底,金谷信托、華融信托、大業信托及長城信托的信托資產規模排名分別為第30名、第42名、第56名及第65名,合計信托規模僅占全信托行業2.76%,無一家達到行業平均資產規模(1127億元);而在信托收入方面,2012年四家公司信托營業收入分別排在第27名、第9名、第54名及第65名,華融信托首次進入行業10強, 四家合計占行業4.6%,其中信托業務收入合計占比7.17%;凈利潤方面,四家公司排名分別為第25名、第19名、第54名及第66名,凈利潤合計占行業3.84% ① 。
從上述數據可以發現,從資產規模與經營業績綜合評價,金谷信托較其余三家公司而言,與行業平均水平最為接近,但是單從經營業績與效果看,華融信托表現較為突出。
(五)信托公司發展指標對比
由表3可見,從基本財務指標看,金谷信托在人均凈利潤方面領先其余三家,而華融信托在總資產、凈資產、凈利潤等三個指標上處于領先位置,大業信托在資本收益率一項指標上占優。
而在信托業務指標方面,金谷信托在信托資產規模方面占優, 但在信托收入及信托收入占比等方面不占優。
總體看, 華融信托盡管在信托規模方面低于金谷信托,但在信托業務經營績效方面,華融信托表現比較突出。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長城信托成立時間較晚,在上述各項指標中均遠遠落后于其余三家公司。
三、信托公司在AMC控股下的天然優勢
1. 股東的體制優勢。AMC目前均擁有證券、基金、保險、租賃、投資等多個金融牌照及實業投資平臺,逐步建立起了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具備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服務于主業的制度條件,且部分AMC公司已經率先進行了股份制改制,整體上市穩步推進,這為旗下信托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制度保障。
2. 股東的業務優勢。AMC在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方面擁有傳統優勢, 具有豐富的資本運營及實業投資與開發經驗,具有運用信托、保險、證券、基金、租賃及實業投資的綜合能力,而且在不良資產處置、運作及重組整合過程中,擁有大量潛在的市場機會,這為信托公司的業務擴展提供了重要的來源。
3. 股東的客戶優勢。 為客戶提供全能金融服務是AMC經營宗旨之一。AMC多年的經營過程中,已經與國內外多家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同時與上百家企業擁有股權關系,通過多元化金融服務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忠實度的優質客戶,這些都為信托公司積累了客戶資源。
4. 股東的網絡優勢。AMC擁有的幾十家分公司及多個金融與實業投資平臺公司及其相應分支機構,具有輻射全國的網路優勢,為AMC控股信托公司的業務布局和跨區域協作創造了天然的物質基礎。
四、信托公司發展策略分析
1. 明確兩個“戰略定位”。(1)明確在控股股東集團中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信托公司業務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市場的特點,成為控股股東金融控股架構下的樞紐機構,為控股股東各分支機構和業務平臺提供客戶資源和業務機會,為控股股東戰略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綜合信托服務,成為控股股東“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金融服務和一攬子金融解決方案”戰略定位的核心機構。(2)明確在行業中的市場定位。即成為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在資產管理和信托融資服務兩個領域達到業內先進水平的金融機構。為了確保以上戰略定位的實現,公司應在規劃期內努力實現業務模式轉型、產品結構升級和市場競爭力與風險管控能力的顯著提升,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業務優勢的公司發展模式,實現由比較競爭優勢向綜合競爭優勢、創業發展向科學發展的戰略轉變。
2. 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當前利率市場化及行業轉型調整的背景下,信托公司應當圍繞集團主業,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擺脫與銀行的同質化競爭,在信托產品品種、期限、交易模式等方面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譬如:可推動基金類信托產品的研發力度,在行業已有基金類業務成功運作模式的基礎上,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及新型城鎮化等實體經濟發展;鑒于不良資產經營業務中涉及的房地產資源, 可研發組建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 實現集團內房地產資源的整合和價值提升;此外,還可以聯合社會公益團體,合作研發公益信托產品,優化公司信托業務結構,彰顯公司社會責任,提高公司的社會聲譽。
3. 強化“矩陣式”集團協作水平。利用AMC的網絡優勢和協同機制, 一方面強化與各地分公司的合作,在項目篩選、期間管理、客戶維護及銷售渠道方面加強“縱向”合作;另一方面強化與各金融平臺及實業平臺的合作,實現在金融工具運營、產融結合、財務顧問及增信擔保方面的“橫向”合作。
4. 增加注冊資本,提高流動性,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凈資本控制是監管機構對信托公司監控的關鍵手段, 一方面避免信托盲目規模擴張而導致的風險失控, 另一方面通過對不同業務類型賦予不同風險權重而對信托公司的業務結構進行動態調整。 鑒于當前四家信托公司自有資本及信托規模普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各控股AMC可以進一步增加對信托公司的注冊資本, 從而提升信托公司的資金實力,為未來業務的拓展及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提供支撐。
5. 強化風險管控。 四家信托公司依托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本身就是金融控股公司, 具有較高的風險防范和規范治理要求。 而信托行業所面臨的風險特征與其他金融行業又存在明顯的差異。 (1)項目流動性風險。 應對流動性風險應加強對項目源頭風險的把控和項目運行期間的風險識別、預警和處置。(2)市場風險與政策監管風險。應對市場風險和政策監管風險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 并主動化解和規避。(3)道德風險和操作風險。應進一步推動全員業務培訓,提升信托經理責任意識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蝋山昌一(日). 市場型間接金融序論[J]. Financial review,2001(4).
[2]高田創,柴崎健(日). 銀行的戰略轉換:日本版市場型間接金融的道路[M]. 日本東京都:東洋經濟新報社,2004 .
[3]楊東. 市場型間接金融: 集合投資計劃統合規制論[J]. 中國法學,2013(2):58.
[4]趙俐. 完善我國公益信托制度的法制環境[J]. 中央黨校學報,2012,16(4):99-100.
[5]余力,鄧旭升,李沂. 我國集合信托產品定價規律研究—基于CAPM 與Bayesian VAR 模型的分析[J]. 當代經濟科學,2013,35(1):56-57.
[6]畢馬威. 2012年中國信托業調查報告[EB/OL]. 畢馬威中國,http://www.kpmg.com/CN/zh/IssuesAndInsights/ArticlesPublications/Pages /China-Trust-Survey-2012-201207. aspx.
[7]王鳳榮,耿艷輝. 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發展的金融功能觀分析與啟示[J]. 經濟學動態,2012(5):151.
(責任編輯:郄彥平;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