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混合資本債券是針對巴塞爾資本協議對于混合資本工具的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債券形式,發行混合資本債券是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的有效方式。它具有較高的資本屬性,無論對銀行還是其他企業的穩健經營和提高抗風險能力都是必要的,因而除了用其補充商業銀行的資本金以外,還需探討混合資本債券對其他企業特別是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適應性和可行性。
關 鍵 詞:混合資本債券;銀行資本金; 巴塞爾協議
中圖分類號: 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5-0033-04
混合資本債券是針對巴塞爾資本協議對混合(債務、股權)資本工具的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債券形式,它的資本屬性好于一般次級債,更好于一般長期債。因而商業銀行發行的混合資本債券是補充資本金的有效方式。我國早在2005年底就開始了對混合資本工具的探索,到目前為止,商業銀行已經發行了123億。我國資本市場于2011年進入了全面調整時期,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債務資本的補充,而發行混合資本債券則是比較現實的選擇。除了應繼續積極探索商業銀行發行混合資本債券的問題之外,還應站在完善資本市場推動企業發展的角度探索在其他金融企業及一般企業發行混合資本債券的適應性和可行性。
一、混合資本債券——資本補充新方式
(一)混合資本債券概述
《巴塞爾資本協議》以資本質量和彌補損失的能力為標準,將銀行資本劃分為三個級別,其中,一級資本包括公開儲備、普通股股本、永久非累計優先股以及一些創新的一級資本工具;二級資本主要包括資產重估準備、非公開儲備、普通準備、普通貸款損失準備金、 混合資本工具以及次級定期債務; 三級資本是一些定期性次級債,一般期限比較短,專門作為補充資本,以應對市場風險。其中,二級資本由高二級資本和低二級資本構成。 混合資本債券作為混合型證券的一種,屬于二級資本中的高二級資本,是一種創新的債券模式,是針對《巴塞爾協議》中二級資本中的混合工具的規定和要求而設計的, 所募資金可計入銀行附屬資本。
在歐美資本市場, 同時具有股票特點和債務特性的混合資本證券已經流行了十多年, 并占整個資本市場的很大份額, 其適用范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所在國家所規定的法律條款。 事實上, 在具體實踐中, 混合型證券可能呈現出不同比例的股權特征和債務特征。
混合資本債券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具有低成本、高吸引力的非稀釋資本。 混合型債券通常由金融機構來發行,如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涉及公共事務的企業。它對彌補發行者流動性資金不足起著重要作用。混合資本債券通常被混合證券評級機構和監管部門列在優質資產級別中, 有助于提高發行者的信用等級。相對于普通股股票,許多混合型債券還為發行人提供了一個較低的稅后資本成本。
(二)混合資本債券的特征
混合資本債券有“準股票”的特征,同時也具備一些自己特征。雖然,各國對混合資本債券的規定不盡相同,但是按照《巴塞爾協議》的規定,混合資本債券均要符合以下幾個特征:
1. 期限長。混合資本債券的期限要求為10年以上或者永久期限。當公司流動性出現問題時,可以作為公司吸收損失的緩沖器。
2. 利息遞延。 混合資本債券的索償權位于次級債之后,與次級債相比,混合資本債券具有更高的資本品質。當發行人資本金不足、未能支付普通股股息、經營虧損時,混合資本債券發行人可在派發股息前延期支付利息。
3. 暫停索償權和吸收損失。債券到期時,如果發行人經營虧損、資不抵債或無力支付時,發行人有權選擇延期支付本金和利息。暫停索償權和吸收損失與利息遞延是混合資本債券兩個最本質的特征。
4. 償還次序低于次級債務。
5. 息票加碼與提前贖回。 在債務條款中規定一般至少在發行5年以后,經監管機關批準,發行人可以選擇提前贖回。如不贖回,債券利率按照約定上升。
6. 計入附屬資本的上限更高。在理論上,混合資本債券計入附屬資本的上限可以達到核心資本的100%。
通過表1, 可以清楚地看出混合資本債券和長期次級債務的異同,進而更加清晰地對混合資本債務的特征有更深入的認識。
二、后金融危機時期的混合資本債券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各國紛紛改革金融監管制度,尤其是在美國和歐洲,已經對混合資本債券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9年12月17日,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了將會對金融體制產生深遠的建議草案,被稱為巴塞爾協議III框架。形成的最后建議由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于2010年12月16日對外公布, 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巴塞爾協議III的改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強調基礎資本的質量,一致性和透明度;第二,通過實施更高的交易對象信用風險資本要求,提供更高的風險覆蓋;第三,調整非風險調節杠桿比率;第四,整合相關提高逆周期資本的措施。
為了糾正有關監管資本認知上的不足,巴塞爾協議III框架強調指出:(1)一級資本必須有助于銀行保持對監管資本的持續關注;(2)監管調整必須適用于普通股權益資本的組成部分;(3)對跨區域的資本監管必須簡單可行,并具有一致性;(4)為促進市場紀律,金融機構必須完整披露被監管的資本信息。
巴塞爾協議III框架將非普通股權益列為一級資本。這就表明一級資本債券,必須納入一般債權人的債權,不能抵押或擔保,必須是永久性的,沒有贖回機制。必須能夠主要是吸收損失,不能對資本重組造成障礙。
新的最低資本要求, 于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逐步實施。金融監管制度,將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1日逐步實施。現有的不符合新規則的資本工具于2013年1月1日起淘汰。
(四)混合資本債券在中國的發行情況
2005年12月,銀監會下發《關于商業銀行發行混合資本債券補充附屬資本有關問題的通知》,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將混合資本債券計入附屬資本,發行混合資本債券。2006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第11號公告,對在銀行間發行混合資本債券提出了具體的制度和規范。 兩份文件的正式出臺, 標志著混合資本債券的創設工作已順利完成, 我國商業銀行又多了一條新的資本補充渠道。隨后,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3家銀行公開發行混合資本債券,共計融資123億元人民幣, 期限15年, 其中前10年的票面利率分別為4.94%、5.89%、5.05%, 后5年的票面利率為7.74%、8.89%、8.05%。
三、建議
1. 培養混合資本債券投資人。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類金融機構是混合資本債券的主要持有者,但持有比例被嚴格限制在20%、100%風險權重中,對于提升整個銀行業抗風險能力并沒有現實的幫助。商業銀行間持有混合資本債券并不能切實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當前,最重要的是培育更多資金實力強大、 來源穩定并且現金流充裕的混合資本債券的投資者和投資機構, 不斷提升混合資本債券的投資隊伍素質。
2. 大力提高混合資本債券市場流動性。 提高市場流動性是不斷擴大潛在投資者隊伍, 進而擴大市場規模的動力, 因而混合資本債券的市場流動性越強,越利于發行。
3. 混合資本債券的發行要符合我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金融創新是促進、加快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任何發展創新都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為確保混合資本債券創新步上正規,監管機構在設計制度時就要注意保護好投資者的利益。在發行環節,為了避免發行人的逆向選擇行為,監管機構要對發行人設定嚴格的“準入門檻”。應制定公正、透明的信息披露機制,及時反映發行機構的經營風險狀況,加大市場約束力度。合理利用混合資本債券的特征,提高風險預警作用,如出現利息遞延或暫停索償權和吸收損失等情形,監管機構可以提早干預,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4. 拓展混合資本債券的發行主體。為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未來混合資本債券發行主體的涵蓋范圍,應包括如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乃至于符合發行人資質要求的部分其他企業。對于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而言,發行混合資本債券,相較于發行次級債,能更為迅速地補充資本金、提升信用評級與優化資本結構。這是因為,混合資本債券的損失吸收能力更佳、發行期限更長、可遞延支付利息與暫停索償、發行不稀釋股權,并享有利息支付抵稅的優惠。除此之外,混合資本債券因其清償順序低、監管嚴格,也可帶給投資者較高的收益與較好的保障。
為使混合資本債券市場穩步發展,使投資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保護, 以下幾點值得注意。首先,中國銀監會等監管機構應加強對混合資本債券發行機構的風險監管。通過條款設計、檢查手段等方面的改進,對于風險能做到及時發現、盡早干涉。其次,提高混合資本債券市場的準入要求,杜絕低于資質門檻的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發行資本混合債券。最后,持續、充分透明的信息披露與合理的公開評級制度,利于及時、準確地反映市場風險,也是完善市場監督機制與加大市場約束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參考文獻:
[1]劉濤. 混合資本債券:資本補充的可行選擇[J]. 中國金融,2012(5).
[2]唐斌,江志流. 發行混合資本債券的現實選擇[J]. 銀行家,2006(1).
[3]江志流. 解析混合資本債券條款設計[J]. 銀行家,2008(4).
(責任編輯、校對:郄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