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民閱讀關系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和思想基礎,是強化文化認同、凝聚國家民心、振奮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質、淳化社會風氣、建構核心價值的重要途徑在積極倡導和開展全民閱讀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構建一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類自身和諧的社會是圖書館事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諧社會的實現意味著人口質量的提高、生存環境的優化、社會文明的發展。
關鍵詞:習慣養成;全民閱讀;公共圖書館
黨的十八大強調了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極端重要性。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時代,人們看重學習力,其中圖書館作為學習的一個場所,其功效此時就合理的顯示出來了。它不但通過它的充足的知識內容為所有的需求者帶來充足的知識內容,符合需求者不斷提升的精神要素,同時還能夠通過形式繁多的措施和方式等,從封閉的區域中脫離,有效地融入到社會中,認真地參加到許多工作里,比如一些不需花費的咨詢事項,大規模的讀書行動等,不論是何種服務事項還是內容,都對提升國家的政策水平等有著非常顯著地功效特征,增強政策的感召力和社會凝聚力都產生了積極影響。
然而,文獻資源欠缺、內部管理滯后、經費投入不足、數字化研發發展速度緩慢等,致使圖書館數字化的研發和建設還沒有完全形成合力,發展速度緩慢,制約了圖書館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切實提升其軟件以及硬件方面的創建活動,對于促進其合理的發揮功效來講,意義非常的顯著。
1 做好資金投入工作,切實進行好創建活動
要想確保圖書館發展順暢,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就要認真的開展創建工作。其創建活動要想順利開展,就要有充足的資金作為前提。在費用方面要將國家的資金投入當成是關鍵方向,在開展規劃的時候,設置出專門的費用,而且要將這些費用不斷的提升,以此來確保創建工作能夠有堅實的基礎保證,切實將使用者所處的氛圍以及自身的辦公氛圍改善,進而提升其服務品質以及創建功效。而且,還要不斷的鼓舞整個社會以及各個相關的單位組織以及個體等進行捐贈工作,切實帶動創建活動實現其應有的功效和特征。綜合的說,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關鍵方法 ,英國哲學家波普爾認為,如果物質文明毀滅了只要圖書館還在文明將較快得到重建;但如果圖書館也一起毀滅了,那么我們的文明在幾千年內不會重現。創新機制,完善功能。由于當今的經濟以及社會等模式出現了深入的變化,與此同時圖書館的運作氛圍也出現了很大的改變。其以前的運作管控機制很顯然已經無法和當今的時代特色保持一致,無法適應社會的進步,要想合理的獲取前進,在行業中占據有利位置,就應該形成有效地管控模式,不斷的完善服務特征,最好是提供有效地服務活動,將以往的靜止的活動編程時動態的活動,切實的合乎使用者的規定。當閱讀好書的時候,我們的意識會變得明了,我們的眼界會變得寬闊,我們的活動會變得更加的寬泛,對于人生來講,意義非常的關鍵。我們每個人的一輩子其實就是在走路,在此路途中,所有歷經的地方都有可能變成是所有的個體一輩子的僅有的歷程,這條道不會再次重復,在生活的歷程中,我們所見的風景是有限的。我們可以把書看成是方向的指引,看成是指路的明燈。它會帶領我們朝著新的方向發展,不過也告訴我們和誰一起前行,而在途中又經歷了何種景色,又要怎樣不斷的獲取發展。在和別人的歷程比對的時候,認清自身的道路,同時分享別人遇到的景色,充分的吸收各種知識要素,為自身所用。讀書可以看成是一種權限,同時這項權限的發展是通過社會等多種要素來取決的。教科文組織提出“必須保證讓世界上每個角落的每個人都有書讀”。讀書是中華民族一個優良的傳統,中華民族一直都是尊重書籍、尊重知識的民族,提倡閱讀尤其是對傳統經典的內容的掌握。
2 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服務水平
也許有人會認為讀書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然而真正的懂得閱讀的人并不是非常多。如果只是單純的讀書而不加考慮到話,此時我們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非常被動的要素。但是如果只是單純的思索,而不去有效地閱讀的話,此時我們面對的效果亦是不利的,我們只是得到空泛的內容,無法有效地加以利用。因此,學習之道,不但要懂得閱讀,學會閱讀,同時還應該學會思索,要分清正確和措施,要懂得怎樣去變通。如果是科學性的文章,由于時代不斷的發展,通常來講,閱讀最新出版的是最合理的。而相反地,對于文學內容來說,最優秀的內容往往是那些古老的典籍等。古籍內容是會隨著時代源遠流長的。要閱讀自身認為是合理的內容,如果將閱讀看成是一項活動內容一樣來看待,那此時就不會獲取應有的功效特征了。閱讀,和別的一些事項是相同的,它有著自身的獨特性特征。第一,最好是具體熟知一部分作家及作品,而對大部分作家,只作一般性了解。二、初讀一部作品,常常領略不到其精華所在。三、年輕時,泛舟書海,如同步入塵世一樣,應去尋朋覓友。當發現知音,選擇、確定之后,就要攜手并進。圖書館要把“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貫徹到內部的各種制度和行為規范中去,深入貫徹到長期戰略中去。圖書館的服務工作要以方便讀者為出發點,把讀者至上、服務第一、變藏書為用書作為一種準則,自覺為讀者服務。
3 認真開展信息化創建活動
由于經濟高速前進,科技也不斷的發展,龐大的文獻信息僅僅靠傳統手工檢索的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獲取信息、更新知識的需要。要使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迅速、便捷地獲得國內外大量的新信息,必須加快圖書館的信息化、網絡化建設。要遵循科學、適用、重效益的原則,根據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建設要求和現有的設備及技術力量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而且要根據發展變化的要求適時調整方案,以增強方案的科學性。加強資源建設,拓展服務方式。各圖書館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制定相應的信息資源建設政策與發展策略,使印本出版物、電子出版物的購置,網上資源的收集和整合與自建數據庫相結合。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要使每個數字圖書館相互區別、各不相同,但又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新的服務模式應當是以用戶為中心,以現代化技術為支撐,以個性化為特征的集成服務方式。
4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
讓圖書館成為大眾閱讀的領導者和推行者。圖書館一直在承擔著這樣一個使命,它本身還承擔著民眾繼續教育、民眾閱讀的責任。其次,讓圖書館成為每個愛書人向往的理想之地。大量的藏書、優美的環境,讓時間在這里停滯,只讓心靈在書海中暢游。要重點培養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信息化技能的運用人才和實施信息化工程的組織管理人才,建立起一支知識結構合理、層次清晰、職責分明的管理隊伍。資源共享,提高利用率。實現資源共享是節省經費的最好辦法。應加強各地圖書館數字化建設的統籌安排和協作,合理地配置資源,避免建設的盲目性和重復性,共同形成大而全的文獻資源體系。圖書館具有保存人類文化成果、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技信息、開發智力資源的基本功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那么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將全民閱讀作為當今最重要的社會責任來承擔。
參考文獻
[1]圖書館論壇 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