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國家的經濟建設活動發展非常順暢,各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財會工作。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舞弊現象,而且是經常會出現的,已然變成了行業中的關鍵問題。文章重點的論述了問題的形成機理和應對方法。
關鍵詞:會計舞弊;原因;防范
1 常見的舞弊現象
結合當前的行業規定,財會信息有很多的特征,比如客觀,而且非常的統一,清楚。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的客觀特點,此時就必然規定信息要真實精準,而且要確保能夠被驗證。不過,財會信息不真實的問題使得其違背了該項特點,具體體現在如下的一些要素:
1.1 不真實的業務。最常見的一些單位為了獲取費用而弄一些假的出差等活動,按照這種意義來獲取,財會工作者為了將資金據為己有而設置一些假的事項。
1.2 對憑證信息進行改動。比如一些單位的工作者為了多獲得一些報銷資金,更改一些信息,比如和一些有來往的旅館開設一些發票等,以此來多獲取資金。
1.3 和別的一些群體聯合進行不當活動。比如,采購工作者和核算工作者等聯系到一起,在采買以及后續的定價等工作進行的時候做手腳,通過出入庫的活動,來占有單位的物資等。
1.4 真賬假算。此時核算體現的事項是經濟活動內容,不過并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等認真的開展,此項內容是造假活動最為常見的問題。其通常是將調解盈虧當成是主要意義,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更改資金,如把庫存商品、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其他應付款等作為調節盈虧的蓄水池。
1.5 設置不一樣的賬本。具體的講是根據使用人的不同來確定信息內容。比如一些單位存在兩套賬本,其中一個是企業自身用到的賬本,另外一個是供外部使用的賬本。而像是對外性質的,結合其應用的目的的差別又可以分成很多種類。報告稅務機構的是非常少的利潤,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少負擔一些稅務,而上交給銀行機構的是就是相反的情況,其顯然目的非常的明確,是為了多獲取一些資金。
2 不利現象的形成要素
2.1 相關的財會內容比具體的財會活動要落后。所有的財會規章和體制都無法做到最完美,包括活動中的所有事項,其只是對財會活動作出最基礎的規定,同時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財會活動的歸納,而當很多全新的狀況和活動以及領域內容形成時,通常無法獲取非常精準的財會規章。這就意味著,首先相關的政策通常比具體活動進行的要慢,此時就會使得企業在應對新的活動的時候會結合其自身的實際思想,通過它們的目的來隨便的設置內容,此時必然會導致舞弊等現象出現,除此之外,因為財會體制等都是一些原則性質的內容,在具體的指導活動的時候,應該有專門的會計工作者為其進行分析。如果工作者有不正確的心理狀態的時候,就會通過對制度的不合理的分析,進行一些從外在上看是合理的,但實質上是無效的活動,這種行為有著非常大的欺詐特征。
2.2 法律監督機制不健全,執法不嚴。隨著我國《企業法》等有關法規的頒布實施,國家將許多權力下放給企業,經營者的經營自主權得到落實,如何有效而合理地監督制約經營者的權力和行為,卻一直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常常出現有法不依或執法不嚴的現象。這一現象需要健全《會計法》等相關法規,使財務會計法規盡可能全面、配套、及時,并具有可操作性。
2.3 利益驅動也是舞弊產生的一種原因。有的企業為了通過公司上市、向銀行借貸等手段達到融通資金的目的,就有可能粉飾財務經營業績來達到相關的規定;還有的企業利用虛假的財務信息來抬高股價,通過股票交易使公司的相關利益群體獲利;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惡化,利潤連年下滑,為了避免公司股票暫停交易或停牌的處罰,不得不提供虛假財務報表。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往往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它們的管理者為了追求榮譽與晉升往往迎合政府偏好來編制財務報表。
3 會計舞弊的防范
3.1 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管理部門先后制定并發布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盡管這些法規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認真執行,基本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更不會出現蓄意造假的現象。目前,問題的關鍵是貫徹執行法規和制度的情況很差,很多單位知法犯法,陽奉陰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和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3.2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嚴格執行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對于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反之,企業內控不嚴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收支管理混亂,使國家和單位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會計行業迫切要求各單位必須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良好、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順暢運行的基礎,是企業預防舞弊的主要手段。
3.3 切實提升財會工作者的綜合素養。財會工作者是不良現象產生的最為關鍵的當事人,可能從外在上看,其要切實的按照單位負責任的思想來進行工作,不過對于出現的不利現象來講,其也有非常大的責任,相關的管理機構要切實的對財會工作者進行思想教育活動,切實提升工作者的綜合素養,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應對目前出現的各種不利現象,以此來切實提升信息的功效特點。除此,還要切實的對財會活動進行管控,以此來降低不利現象的出現幾率,比如財會管控機構可以切實的督促單位和相關的機構落實好國家的法規制度。
3.4 認真落實好監管力度,確保外在的以及自身的監督相互協調。做好監督工作,合理體現出監督的功效,是對現在的經濟活動中發生的造價活動的最直接的反映,同時還是防止造假活動出現的強有力的保證。在監督中如果過分的看中自身的活動很顯然形式是有限的,應該對外在的監督工作做好充足的準備,也就是各項審計工作等。社會審計監督是指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以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評價,對依法公開披露的單位會計報告的真實性負法律責任。政府監督主要是指國家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督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進行宏觀調控。此時,在做好內在的財會監督工作的前提下,把專業性質的監督以及群體性質的綜合到一起來分析,確保外在的和自身的保持等同,為工作者營造一種非常積極地活動氛圍,以此來確保監督工作進展順利。
參考文獻
[1]謝朝斌.股份公司會計舞弊及其制度防范[J].會計研究,2000,5.
[2]葉雪芳.基于財務報表審計的會計舞弊揭示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