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若干年的探索實踐,高校雙語教學已步入正軌。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國際經貿專業雙語教學,地位日趨重要。雖然經過若干年的發展,國際經貿專業雙語教學在師資力量、學生英語水平、教材完備等多方面仍存在著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的出現及成因進行分析,并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國際經貿;雙語教學;問題;解決方案
前言
中國加入WTO后,國際經濟貿易往來頻繁,對外貿易占據貿易總額的比重越來越大,國際經貿專業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也日趨明顯。中國教育部在2001年要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要率先實行雙語教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行雙語教學是此專業的特點所決定的,這也是此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試想若國際經貿專業的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再好,可是針對相關的貿易術語、貿易流程等卻不會用英文進行表述,那么,此類學生學的專業不應叫國際經貿專業,而應叫國內經貿專業。教師采用全中文進行課堂講授已顯然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國際經貿專業的特點就在“國際”二字,那么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必須能有既懂專業知識又精通英文的人才作為橋梁,這正是各高校培養此專業學生的重點所在。
1 國際經貿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1 師資力量薄弱
五年前,民辦高校的教師普遍是本科生,在教學中資歷很淺,學識有待提高。隨著民辦高校的發展,近3年招聘的教師普遍是碩士生。雖然學歷有所提高,但是相對缺乏授課經驗。基于民辦高校資金短缺,待遇較低等條件,很多博士生甚至副教授、教授很難接受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招聘到高職稱高學歷高資歷的教師是民辦高校一大難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民辦高校通常在校內培養雙語教師。如把用漢語講授國際經貿的教師輸送到其他大學進行學習深造或直接把教授英語的教師轉行變成教國際經貿的雙語教師。這種現學現賣的教書方式顯然很難將國貿相關知識用英語系統、完整、全面的滲透到教學中去,并且很多雙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仍偏重漢語講解,英語講課比重只占到40%甚至更少;很多教師還存在英語發音不準確的問題。
1.2 學生英語水平較低
民辦院校招收的都是三本的學生。這些學生高考分數普遍偏低,300分左右的不下少數。他們高考的英語分數可想而知。通常民辦高校會在大二開始陸續開展雙語課程。而據統計,大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能拿到大學英語四級證的寥寥無幾。給他們開設雙語課程無疑面臨很大的難度。教師往往面臨著用英文講了半天下面卻鴉雀無聲,毫無反應的困境。這樣使雙語教學很難順利進行下去。這種情況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應——學生由于聽不懂而放棄學習。這顯然不是民辦高校追求的雙語教學的效果。
1.3 教材難度太大
很多民辦高校為了追求雙語教學更好的成效,而盲目的選擇國外原版英文教材作為國際經貿專業學生的指定教材。雖然原版教材內容充實,英語原汁原味,但相對“缺陷”也不少,如專業知識太多,理論講述太深,案例脫離中國實際等。這些“缺陷”會給中國學生,尤其是民辦高校的學生帶來很大的困擾:英語水平不夠,讀不懂書;案例離自己生活太遠,引不起閱讀興趣等。這些困擾嚴重打壓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4 教學條件匱乏
目前高校雙語教學缺乏相應的教學配套機制。大多數民辦高校的雙語教師授課積極性不高,因為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激勵機制、雙語教師的培養機制等,這嚴重影響了雙語教學的推進。雙語教師是當今高校的緊缺型人才,他們在雙語課程的準備過程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比普通教師要多。但是得到學校的精神和物質上的肯定卻往往體現不出和普通教師的差別來。此外,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所需的硬件條件也多有不足,如圖書館資料少,多媒體教室不夠用,沒有網絡資源平臺的建設等,這些都阻礙了雙語教學的順利實施。
1.5 學生考核形式單一
從我校來看,國際經貿專業的雙語教學考核形式一半是考查課,教師多選擇學期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這樣的考核形式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專業課學習的懈怠情緒。因為論文是針對某一國際經貿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它包含的考核面相對較窄,不能夠全面衡量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接受程度。而且相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說,用英文闡述出一篇1000詞左右的論文也是難度很大,因此抄襲現象就屢見不鮮了。
2 解決國際經貿專業雙語教學問題的方案
針對以上所出現的問題,民辦高校應相應采取對策。
首先,學校應鼓勵年輕教師之間互相學習,互相聽課,取其所長為其所用。并定額選派教師定期到其他雙語教學發展比較成熟的學校進行學習和訪問,深入到課堂中來學習他校教師的授課方法和經驗。并且學校應舍得投入資本來引進高水平高職稱高學歷的雙語教師,并花大力氣把本校教師送到國外去進行學習和學術交流。充分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發展戰略。
其次,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大一時可設置一些大學英語和商務英語等基礎性的、簡單的課程,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并培養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大二可適當開設一些雙語課程,如工商導論,跨文化交際等。但是教師要注重英語教學所占的比重,應以40%左右為宜,目的是使剛接觸到雙語教學的學生能逐步適應這種教學模式。大三應加大專業課程的難度和英語教學的比重,以60%左右為宜。大四英語教學應達到80%甚至更多。此外,教師應注重授課方式,案例教學、討論法和自主學習法等能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并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英語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再次,針對外國原版教材,我們要有選擇的講授。最好是學校能組織教師編寫適合本校自己的教材,針對學生的程度來適當的保留原版教材中的一部分,并添加本土化的知識,課后應添加大量的練習和學生熟悉的案例,這對學生上課所學的知識能起到很好地鞏固作用。
而且,學校應組織教師集體做教案,做PPT課件,并制作相關的教學資源平臺,加大圖書館藏書量,開發更多多媒體教室,這些資源都是對課上傳授知識的有力補充。除此之外,建立合理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尤為重要。這不僅能激發教師的授課熱情,也能提高教師的自身教學水平。如龍外對國際經貿專業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課時費1.5倍支付,這種激勵機制使得教師很愿意克服語言上的困難下大力度來研究并教授雙語課程。
最后,高校還要調整國際經貿專業雙語課程的考核制度。我校現在對考查課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比重調整為6:4,而考試課為5:5。平時成績分值比重的加大使得學生學習上的過程化管理放在了重要地位,教師更注重學生在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學生通過平時成績的積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習能力和對課上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種過程化管理效果很顯著。
3 結語
總之,民辦高校國際經貿專業的雙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這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的配合,才能把雙語教學做到完善。
參考文獻
[1]陳紅蕾.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探索.2003(3).59.
[2]郝曉燕.關于提高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外貿實踐能力的教學研究與探討[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1).
[3]張紅霞.李平.論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應用[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作者簡介:龍鳳(1982-)女,黑龍江省哈爾濱人,黑龍江外國語學院教師,多年從事商務英語,金融英語等相關課程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