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只有保障農業建設的有利發展,才能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動力。在農業發展中,水利灌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保證農業發展的基礎措施。在全球水資源日益缺乏的形勢下,在農業用水方面要合理利用,盡量的節約用水。隨著技術的進步,在農田水利灌溉中有很多的節水措施,本文對節水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業水利;灌溉;節水措施
引言
節水農業技術體系是為了充分利用農水資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農作物達到高產高效而采取的技術措施。它是由水資源、工程、農業、管理等環節的節水技術組成的綜合技術體系:科學的運用這一技術體系,可有效的提高農用水資源的整體利用率、增加單位面積和總體面積農作物的產量,提高綜合效益,促進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1 農業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農業節水技術體系。農業節水技術體系主要包括蓄水保墑耕作技術、適雨種植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栽培技術、秸稈覆蓋或地膜覆蓋保墑技術、化學藥劑抗早保墑與保水劑應用技術、限額灌溉及節水抗早作物品種選育技術等。節水管理技術體系,主要是建立健全各種管水組織,制定工程管理和經營管理制度,作到計劃用水,優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費。
1.1 渠道防滲技術
渠道是我國農田灌溉的主要輸水方式。但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約占水量的50%~60%,因此,渠道防滲一直是我國發展節水灌溉的主要技術措施。按防滲材料可分為土料壓實、三合土護面、磚土襯砌、混凝土襯砌、塑料薄膜防滲和瀝青護面防滲等。渠道防滲技術的節水特點是:減少渠系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滲漏損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渠道輸水安全保證率,提高渠道抗沖能力,增加輸水能力。
1.2 噴灌技術
噴灌是噴灑灌溉的簡稱,它是利用專門的設備(動力機、水泵、管道等)把水加壓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將水送到灌溉地段,通過噴灑器(噴頭)噴射到空中散成細小的水滴,均勻地散布進行灌溉。噴灌系統,一般包括水源工程、動力機、水泵、各種管道、噴頭及控制設備等。噴灌系統分為固定式、半固定式和移動式三種:固定式噴灌系統各組成部分或者固定不動,或者除噴頭外,其它部分固定不動;半固定式噴灌系統除噴和裝有噴頭的支管可在地面移動外,其余部分固定不動,管片與水栓連接;移動式噴灌系統除水源(塘、井、道等)固定外,動力機、水泵、管道、噴頭都可以移動。
2 農業水利灌溉中節水存在的問題
2.1 目前應用到農業灌溉中的新技術和新型設備推廣力度不夠,還是局限在經濟示范區,只是對經濟作物發展快的地方使用,無法形成擴散效應,這是阻礙灌溉節水發展的因素之一。
2.2 我們國家在進行改革之后,對于各個單位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在對水利灌溉單位的改革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在產權方面不夠分明,導致在對灌區管理方面比較混亂,沒有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調度不夠靈活。
2.3 灌區用戶的節水意識較差,在部分灌區中,由于水資源比較充足,在節水方面對于用戶并沒有形成太大的經濟利益,所以無法調動節水積極性。
2.4 對于灌區的日常養護和維修資金比較緊張,很多的建筑和設備得不到及時的維修,致使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出現損壞,并且部分配套設施不能及時到位,功能無法正常發揮,在生產效率和發展規模方面都會受到影響。
2.5 在有些灌區中,為了急切的使用灌溉技術而盲目的開工,并沒有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勘查,更沒有可行性的論證,沒有相關的專家給予指導建議,所以很多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因為技術或者是環境的原因而無法繼續。
2.6 部分灌區為了節省成本,所使用的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并且在養護資金上無法及時的應用的設備上,致使設備無法得到及時的維修,這些現象都影響到了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不僅沒有節省成本,反而因為設備匹配不善,降低了生產效率,影響到工程的發展。
3 加快發展節水灌溉的措施
3.1 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統籌考慮農業節水
對于發展農業節水灌溉,應該站在國家的高度,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將其納入國家的發展規劃,以可持續發展的態度來規劃發展方向。而目前在我國的農業節水灌溉中,雖然是實施了灌溉工程,但是被節省下來的水源又應用到了擴大灌溉面積上,并沒有真正的實現節水,沒有實現資源型節水,和我國的規劃目標不符。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節水,需要我國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實現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并且對農民的經濟效益有保證,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宜的節水方案,才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節水灌溉。
3.2 合理規劃
灌區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區內攔蓄與區外引水系統,通過分析可以獲得多年的可供水資源過程。灌區地下潛水層可視為一個調節水庫,其補給量包括降雨補給,渠道、排水溝滲漏補給,區外地下水側向補給,區內地下水越層補給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發、出流與開采。兩種水源統一調度,可按區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穩定流方法進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開采布局條件下,以確定合理的開采強度,或在一定開采強度下確定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給量及相應的補給區域,或根據補給方式和開采強度確定區域內開采布局。
3.3 建立農業節水補助資金制度,加大農業節水投資力度
在我國現行的農業節水制度中,所投入的資金一般由三部分構成,國家、集體和農民。但是國家在這方面所投入的資金是有限的,對于節水灌溉的發展沒有促進的動力,所以大部分自己還是需要從農民處籌集,而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民在資金上還不夠富裕,并且節水意識差,沒有認識到節水的重要性,所以投入到節水灌溉中的資金更是有限。為了發展水利節水灌溉,就必須加大對農業節水的投資力度,在節水補助方面建立完善的資金制度,納入各級政府的發展日程,將節水灌溉切實落到實處。
3.4 搞好中低產田節水灌溉
我國在農業的方向上正在向改造中低產田方向發展,努力使中地產田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對中低產田實施節水灌溉的過程中,應該進行詳細的勘查,做可行性調查報告,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適宜的灌溉方案。
4 結論
總之,節水農業技術體系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體系,它涉及多學科技術領域,其實質是解決農業用水和農作物需水及單位水量產生的糧食產量和價值。這個體系以農業節水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實現農作物高產高效為目的。
參考文獻
[1]孟小濤,王春生.淺析農業水利灌溉模式與節水技術措施[J].中國西部科技,2009.6.
[2]楊芬,蔚富生,郝志華.山西農業灌溉節水對策探討[J].山西農業科學,2004,3.
[3]金桂國.農業節水灌溉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