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經濟高速發展,必然會對道路提出全新的規定和需求。道路尤其是公路,是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的前提保障。不過,在目前的建設過程中,有許多的不利現象發生。文章重點的分析了碎石下封層相關的內容。
關鍵詞:同步碎石;下封層;干線公路;施工工藝;質量控制
具體的講,該項工藝是說使用建設裝置也就是同步碎石封層車,把高溫度的瀝青物質和合乎相關規定的的碎石差不多是一起放置到路表,進而使用壓路設備形成一定的磨耗層。這項工藝的存在降低了粘結劑和相關材料間的聯系,使得顆粒和材料只見到連接更加的密實,非常容易確保其安穩有效,提升了活動功效,減少了建設費用。
1 原材料質量控制
1.1 骨料
同步碎石下封層所用粗集料技術要求與瀝青混合料面層用骨料基本相同,碎石的磨耗和棱角性要求較高,一般路段,碎石的規格為5~8mm的單一級配,大于5%的縱坡路段碎石的規格8~10mm的單一級配。骨料應潔凈、干燥、無石粉、無塵土等雜質,應選用經過反擊(錘式)破碎的碎石,必須符合磨耗的要求,且必須經水洗風干或拌合樓烘干。同時,骨料要求使用堅韌、粗糙、有棱角的優質骨料,并必須嚴格控制粗集料的扁平、細長顆粒含量。
1.2 結合料
同步碎石下封層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瀝青結合料,如純瀝青、聚合物改性瀝青或乳化改性瀝青等。
2 機械設備控制
同步碎石下封層施工機械設備組合為:同步碎石車1臺,ZL50型裝載機1臺,25t以上膠輪壓路機2臺,除塵清掃掃把不少于10把,鋼絲刷若干,高壓吹風機3臺,石料運輸車2~3臺。
3 建設時期要注意的事項
3.1 前期準備活動
3.1.1 針對道路情況開展的分析活動。該項工藝在建設之前的時候,要對其道路情況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要形成道路清理以及不利現象的應對模式,而且認真的記載,根據舊路狀況提出針對性病害處理方案。而且要確保以前的道路之上有充足的區域,以此來降低活動難度。
3.1.2 原路面處理。對原基層頂面浮塵、雜物等進行清掃,松散或其他病害按照有關技術要求進行徹底處理。平整度較差路段及陡坡、急彎路段,應對原路面銑刨拉毛,銑刨深度按照同步碎石厚度控制。基層頂面2mm以下的微小裂縫,可不作專門處理,同步碎石封層作業中噴灑高溫瀝青層,即可將這類裂縫封死,但2mm以上的小裂縫,則應擴逢、清潔、干燥處理后填縫。
3.1.3 認真處理道路表層。當下封層處理完成之后,要對所有的松鋪的物質等進行清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瀝青不會受到影響。
3.1.4 分析建設尺寸合乎規定。分析以前的到來的尺寸和建設裝置的性能等特征,明確好設備的建設寬度。而且,還要分析好標尺等,選好對應物體。此舉不但可確保封層形狀合乎規定,同時還可以確保后續的縫隙順利開展。當明確建設尺寸等的時候,最好是降低。
3.1.5 選好物料。結合項目活動規模和項目的進行速度等來明確選料的時間以及具體的活動量等,而且所有的物料要放置整齊。建設之前的時候要對石塊等挑選,以此來確保不會出現堵塞等現象。
3.1.6 事先分析并且將裝置加溫。要查看設備有沒有出現問題,需要緊固的地方有沒有出現不牢固的現象。查看所有的活動體系運作是否順利。
3.2 試驗路段的鋪筑
3.2.1 選擇適當的路段作為試驗路段,長度一般不大于100m。
3.2.2 根據設計參數和原定的各項技術要求,如:瀝青灑布量、碎石撒布量、噴灑管高度、碎石撒布高度、各個閥門的開度、溫度控制、同步碎石車的行駛速度及配套機具、機械的配合情況等進行試驗段的鋪筑。
3.2.3 通過試驗段的鋪筑與調整,確定上述各項參數、技術要求與各種機械設備的整合效果,進行規范有序的施工,確保施工質量。
3.3 骨料用量
同步碎石以碎石覆蓋率達到70~80%,根據試驗確定最佳石料用量,一般為7~10m3/1000m2。
3.4 要確保結合料的使用數足夠
要確保用到的瀝青材料的粘性合乎規定,而且還要保證爬升距離合理,進而確保覆蓋區域足夠。而且還應該確保和石料有一丁點配合性特征。最少的膠結料使用量應該是可以將骨料固定住,同時膠結料也存在一個最多使用量,若膠結料灑布過多,必然會使得車輛通行的時候,由于擠壓導致物質被擠出,進而使得泛油現象發生。在潮濕的天氣里,問題尤為突出。為達到理想的要求,膠結料的灑布量應根據由不同類型的瀝青選擇,石料層的空隙容量,石料的形狀及尺寸,交通量以及舊路面的狀況來共同決定,一般按0.8~1.2Kg/m2計,在有坡度的情況下,膠結料的使用量應該做適當調節。
3.5 施工工藝
施工氣溫不應低于10℃,風速適度。濃霧或根據天氣預報預計下雨2天前不應施工。
3.5.1 鏟裝石料。裝入料斗的石料應與料斗左右擋板的高度持平,防止因料過多而灑落地上。
3.5.2 抽取瀝青。瀝青泵溫度達到要求時開始抽取瀝青,并注意瀝青罐標尺的變化,防止抽油冒罐,裝入罐內的瀝青最多為6000L。在抽取瀝青時,應檢查油管及其接頭是否密封良好,嚴禁瀝青飛濺。
3.5.3 標定。打開啟動閥門,使其處于管路循環狀態,噴灑桿瀝青溫度與瀝青罐內溫度保持一致。在瀝青結合料穩控器上標定用油量和行駛速度。行車速度一般應定為60~70m/min。
3.5.4 缺陷修復。(1)當發現噴灑瀝青后有空白時,應及時進行人工補灑。(2)當發現有油時,應及時關閉噴油嘴和料門,檢查噴油嘴的壓力是否符合要求。
3.5.5 攤鋪結束。當車內任何一種材料用完時,應立即關閉所有輸送材料的閥門,一般是先關石料開關,后關瀝青開關,要留有50cm的瀝青油膜,以便接縫,然后將封層車按前進方向開出施工作業段。
3.5.6 壓實及成型。用改性瀝青作為膠結材料進行封層時,當封層車前進約10m左右時,用25T以上膠輪壓路機跟進碾壓。相鄰兩幅初壓完成后,即可進行錯輪碾壓,全幅遍數不少于5遍。
3.5.7 施工結束。施工結束要清洗封層車。清洗時一般按以下步驟進行:(1)施工結束,收標桿、噴灑桿、灑布器,放下料斗,駛回指定清洗場地。(2)到達清洗場地停好車位,打開灑布器、噴灑桿。(3)關閉啟動閥門組,打開噴油嘴,讓剩余瀝青噴出管路并逐個清洗噴嘴,清洗時一定要徹底,不能把瀝青留在瀝青罐、噴油嘴內。(4)清洗完畢,回收灑布器、噴灑桿,關閉過濾器上通氣閥,使穩控器處于自動狀態。關閉噴油桿自動循環的啟動閥門,關閉燃燒器、液壓開關、發動機。(5)將封層車駛入無過往車輛、無斜坡等指定安全地點停放。
3.5.8 接縫處理
在施工縫及構造物兩端的連接處操作要仔細,接縫應緊密、平順。(1)橫縫的處理。在施工初始前的新舊路面及前后兩車噴灑時產生的接茬應搭接良好。橫縫隙可采用對接法處理。在每段接茬處,用鐵板或油氈紙橫鋪在本段起點前及終點后,其長度為1~1.5m,以杜絕重復灑油、重復灑料的情況出現。(2)縱縫的處理。瀝青灑布要保證行車直順,接縫瀝青重疊部分不得超過10cm,避免泛油。
3.5.9 初期養護及開放交通。同步碎石下封層結束后即可限速開放交通。在通車2h之內應設專人控制行車,使車速不得超過60Km/h。
4 結語
瀝青同步碎石封層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還具有提高防水層的高溫抗剪強度,改善防水層的低溫抗裂性與延緩反射裂縫的能力,對保護基層免受沖刷破壞和瀝青面層早期損壞具有非?,F實的重要意義。改性瀝青同步碎石封層將高溫改性瀝青與潔凈干燥的均勻石料幾乎同時噴灑在路面上,有效地確保了瀝青以及石料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融匯合理,確保其性能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