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風險導向下存貨業務內部控制研究為落腳點,通過歸納分析的方法,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的理論進行了闡述。其次,對風險導向內部控制在存貨業務中應用方法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國企業建立風險導向內部控制系統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風險;風險管理;存貨
1 內部控制的概念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或者由企業章程規定的經理、廠長辦公會等類似的決策、治理機構,以下簡稱董事會)、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旨在合理保證實現企業戰略;經營效率和效果;財務報告及信息的真實、可靠和安全;資產的安全完整;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監管要求等基本目標的一系列控制活動。
有學者認為,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可靠性、經營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守,由治理層、管理層和其它人員設計和執行的政策和程序。內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過程;信息系統與溝通;控制活動;對控制的監督。
2 存貨內部控制目標設定
存貨是企業在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持有備以出售,或者仍然處在生產過程,或者在生產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將要消耗的材料或物資。存貨具有金額比重大、種類數量繁多、計價方法較多及對凈收益影響較大等特點。因此,存貨的內部控制目標就是要圍繞這幾個特點來設定:
2.1 基本目標
(1)緊密聯系企業戰略,并有助于企業實現企業使命;(2)能幫助企業改善存貨的經營效率;(3)有助于企業與存貨相關的會計信息的質量;4.有助于維護企業存貨經營活動的合法性。
2.2 具體目標
(1)防范存貨業務的差錯和舞弊,保證企業存貨的安全與完整;(2)保證存貨采購的合理與合規,提高存貨運營效率;(3)保證存貨收、發、存各職位互相牽制;(4)保證存貨會計核算的信息質量。
3 存貨內部控制的內容
3.1 存貨預算的內部控制設計
存貨預算的內部控制主要是針對存貨的總量、批量、種類的預算工作進行控制。存貨預算一般由計劃部門開始:計劃部門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確認存貨品種,經由管理部門審核批準后,再由計劃部門確定存貨的采購總量與批量、生產投入的總量與批量。
3.2 存貨采購內部控制設計
存貨采購這一環節內部控制的重點應當集中在:計劃控制、合同訂立、材料驗收、付款、審核、賬實核對等方面。應重點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存貨采購計劃、采購合同、合同審批制度。
(2)制定存貨入庫的標準流程,保證存貨按照采購數量,保質保量入庫。
(3)制定存貨采購付款標準流程。
(4)制定信息記錄制度。
3.3 存貨入庫的內部控制設計
運抵到庫的在途物資,首先應由倉庫管理人員按照采購訂單與到貨單對存貨進行盤點,對存貨的數量、品種、質量等相關指標進行考查,確保入庫的存貨符合企業的使用要求。如果發生了采購的存貨到貨不齊、品種不符、質量有缺陷的情況,應不予接收。如果影響到企業正常生產的,應索取適當的賠償。
3.4 存貨保存的內部控制設計。
3.5 存貨發出的內部控制設計。
3.5.1 生產領用出庫內部控制
生產部門應根據生產情況編制領料單,領料單應由審核部門審核后,才能依照發貨。材料出庫之前要清點無誤,并簽字確認。會計部門應根據出庫單編制會計憑證。
3.5.2 銷售領用出庫內部控制
銷售部門根據銷售情況編制發貨通知單,經審核后,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發貨通知單發貨,產品出庫時,要清點無誤,并簽字確認。會計部門應根據出庫單編制會計憑證。
3.6 存貨處置的內部控制設計
存貨處置內部控制主要是要對存貨定期進行盤點,及時了解存貨的毀損情況。經辦人員編制存貨處置單,說明毀損存貨的數量、品種、規格、金額,并由管理人員審批。處置部門根據存貨處置單對存貨進行處置,財務部門根據存貨處置單進行賬務處理。
3.7 存貨退回的內部控制設計
存貨退回包括銷售退回與生產領用退回兩種情況。其主要控制內容包括退貨驗收、編制退貨驗收報告、調查原因和批準退貨接收報告等。首先應由倉儲部門進行驗收,驗收通過后編制退貨接收報告,由具有相關權限的專門責任人審核;相關部門對退貨報告進行審核通過后才可開始退貨作業處理;財務部門根據退貨接收報告進行賬務處理,并對客戶退回的發票進行沖銷處理。
3.8 存貨盤點的內部控制設計
主要控制內容包括編制盤點計劃、審核盤點計劃、盤點作業、編制盤點報告、審核盤點報告、盤盈盤虧處理和賬務處理等。盤點工作必須由存貨保管、使用、記賬部門共同進行。在盤點之前,應先編制盤點計劃,由相關部門審核后開始盤點。在盤點時,盤點人員需對盤點情況進行如實記錄,并出具盤點報告。財務部根據盤點報告進行賬務處理。
3.9 存貨賬務處理的內部控制設計
存貨的賬務處理業務主要包括存貨的采購入庫業務、產成品入庫業務、存貨的盤點業務、存貨的銷售出庫業務、存貨的減值等業務的處理。存貨賬務處理控制的主要內容包括登記和審核存貨的相關賬簿,審核差錯產生的原因并調整賬項差錯。
4 存貨內部控制的風險管理
2004年10月,COSO委員會發布的《企業風險管理——整合框架》,把內部控制從“過程觀”提升到了“風險觀”,風險導向下的內部控制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4.1 存貨內部控制風險分析
4.1.1 企業內部環境風險
(1)組織機構設置不完善,各職能部門職責不清或是存在職責真空,導致企業運營風險增加。
(2)企業規章制定不完善,大部分企業缺乏健全的規章制度,從而導致企業在員工激勵與約束方面存在極大漏洞。
(3)管理階層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現存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特定條件下形同虛設。
4.1.2 存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風險。
4.1.3 信息溝通不暢。
4.1.4 缺乏檢查和監督。
4.2 存貨內部控制的風險應對
4.2.1 進一步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4.2.2 進一步加強存貨內部控制制度
(1)建立職位相互牽制制度
(2)建立存貨采購控制制度
(3)存貨發出與領用控制制度
4.2.3 建立健全信息溝通機制。
4.2.4 建立存貨內部控制制度自我評價體系。
5 對存貨內部控制系統的進一步思考
我國企業在建設內部控制體系時,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5.1 大力加強企業風險管理文化建設
風險管理企業文化,不但可以降低風險,還能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風險文化準則是指為實施風險管理而制定的,每位員工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企業通過風險管理文化的宣傳,使企業的每位員工都具備風險管理意識,進而加強控制環境的建設。
5.2 建立科學、具體的業務流程控制
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為了控制企業風險、實現經營目標,必須要建立科學、詳細的業務流程控制。而建立科學、詳細的業務流程控制,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業務流程分析與分解。
(2)尋找關鍵控制點,制定控制方案。
(3)將任務落實到人,建立責任追問制度。
5.3 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機制
我國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強化風險管理,在內部控制過程中必須有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要建立良好的信息與溝通系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規范信息管理。
(2)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
(3)建立健全信息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2008年.
[2]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存貨》2008年.
[3]陳漢文,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2008年第3期.
[4]丁友剛,胡興國.內部控制、風險控制與風險管理-基于組織目標的概念解說與思想演進[J].會計研究,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