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英語教學中,應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演講、話劇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思考、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并帶領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從而創(chuàng)造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想說、能說、會說。
關鍵詞:高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
英語學習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就是聽和說。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很好,卻不具備很好的聽說能力。由于聽和說會直接影響到日常交流,所以聽和說是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成為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點。
1 高職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的現(xiàn)狀
在我國的教育觀念中,一直以來都倡導因材施教,即根據(jù)教學現(xiàn)狀和學生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實現(xiàn)教學目的。聽說能力較差,是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交流更是無從談起,而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1.1 個人因素
中學時期,英語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讀與寫,往往忽視了聽與說的培養(yǎng),從而缺乏良好的聽說環(huán)境,而未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進入高職學校后,由于大部分學生不能掌握提高聽力的技巧,詞義的語境判斷差、猜字的技能不高、不能準確抓住重點內容。在做聽力練習時,會養(yǎng)成先將聽到的內容譯成漢語進行思維理解這種不好的習慣,不能做到邊聽邊理解邊記憶。聽不懂,自然就說不出,從而打擊表達的積極性,影響學習興趣,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這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不利。
1.2 教學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聽力所涵蓋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主要包括人物、歷史、科技、景觀等方方面面。而目前高職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內容陳舊、枯燥,沒有與英國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異進行很好的聯(lián)系,學生只能根據(jù)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往往會出現(xiàn)偏差,或者完全背道而馳,時間一長會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也沒有做出充分的了解,聽力教學與口語教學聯(lián)系不夠緊密,影響教學效果,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聽不懂英語,口語表達也不順暢。
1.3 環(huán)境因素
我國的中學英語教育都是應試教育,更看重書面英語,在重要的考試當中,從聽說能力測試所占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其不被重視,導致教師和學生將其忽視。這種情況也會使得學生將聽力當做難以攻克的堡壘,將難度無限擴大,認為自己一定聽不懂,而產(chǎn)生排斥心理,甚至有些學生會直接放棄考試的聽力部分。除此之外,沒有濃厚的英語氛圍做為學習環(huán)境,學生沒有養(yǎng)成收聽英語錄音、電臺等習慣,再加上中國學生害羞的天性,不敢說、怕出錯,都是造成今天的“啞巴英語”的主要原因。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找到一個針對聽說學習現(xiàn)狀的有效對策是當務之急。
2 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建議
2.1 改變教學方法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當中,通常是以課堂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并輔以教材,而真正的主角-學生一般只作為被動接受者,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與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同學之間也很少較交流,這樣更加不利于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為了適應新時期,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應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參與到英語教學當中,在輕松、生動的學習氛圍當中實現(xiàn)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目的。
2.1.1 課前三分鐘英語演講
在正式授課之前,安排5-10分鐘的時間,請3-4名學生上臺演講,在初期可采用命題式演講,之后可采用即興演講的模式,針對當前的時事新聞或者課上所要講授的內容每人進行2-3分鐘的演講,并將演講成績計入學生平時成績。通過這項活動,可以講學生思維導入英語教學當中,提高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將“啞巴英語”變?yōu)橛新曊Z言,從中感受到將語言運用到實際中的快樂。
2.1.2 學生參與“授課”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在新課程正式開始學習之前,可以讓學生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了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和教師共同備課。教學模式也可由教師教授轉變?yōu)閷W生“授課”,鼓勵學生走上講臺講解課文,并盡量多使用英語,然后由其他同學用應用進行評價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這一過程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且通過課前的資料查找,轉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
2.1.3 分組討論學習
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起源于西方,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的過程,體現(xiàn)了平等與民主的教學理念。學生根據(jù)課本內容,并結合課前預習所準備的相關材料,運用英語有理有據(jù)地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并給予指導和幫助。通過這種模式,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在討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平等的語言環(huán)境中,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1.4 營造語言環(huán)境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聽說習慣,具有良好的語感,在教學中可根據(jù)課程的難易程度,分別采取雙語教學或者全英語教學。“強迫”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從不得不聽、不得不說逐漸轉變?yōu)樽匀坏芈?,自然地說,以理解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并主動思考和交流。這樣可以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舊知識,而且加強了學生的交流欲望,從而逐步達到熟練應用英語的目的。
2.1.5 英語劇目表演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從培養(yǎng)興趣出發(f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劇本的創(chuàng)作,然后組織排演,將表演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在此期間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請教師指導。通過大量臺詞的背誦和多次的排練,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很多英語句子爛熟于心,從而可以脫口而出,于此同時,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
2.2 開展好英語課外活動
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練習英語聽說能力的時間和環(huán)境,英語課外活動必不可少。英語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其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但卻不能將其當做是課堂教學的簡單重復,而應當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所以,在安排英語課外活動時,必須考慮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通過切實可行的方法,利用各種趣味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
2.2.1 校園英語角
校園英語角是一種常見的也是讓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課外活動模式。根據(jù)學校教學情況,每周設定固定的英語角活動時間,并確立一個鮮明的主題,由指定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活動,及時糾正語法錯誤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2.2.2 英語故事會
這種方式可以督促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在尋找、挑選故事的過程中,能夠實現(xiàn)大量的閱讀,并在多次的背誦和練習當中,鍛煉了說的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而且有些故事還能給學生一些啟發(fā),從而更加努力的學習英語。
2.2.3 英語辯論演講比賽
英語辯論演講比賽是課外活動中難度比較高的一種方式。比賽前,確定好辯題,指定正、反方辯手,利用足夠的時間準備相關資料。這種方式,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要求學生靈敏的反應速度,隨時回答出對方辯友提出的任何問題。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曉陽,試談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J],時代教育,2008,8
[2]金志娟,淺談高職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2,3
[3]李維維,高職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研究[J],科教文匯,2008,2
[4] 劉洋,高職英語聽說能力現(xiàn)狀與對策[J],科教導刊,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