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王亞偉曾是國內最牛公募基金經理,而2012年則是“公募一哥”名符其實的轉型年。從5月卸任華夏基金副總經理,到9月成立千合資本轉做私募,再到年底與招行強強合作發行首只私募信托產品,基金牛人王亞偉的一舉一動,都能在中國基金業刮起一陣旋風。
招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在業內也是大名鼎鼎,眾人所羨。近年來,招行私人銀行業務正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統計顯示,繼2010年率先在國內同業中實現盈利后,2011年實現稅前利潤8.4億元,2012年預計可實現稅前利潤15億元以上。目前,招行已經在全國22個核心城市開立了27家私人銀行理財業務服務中心,客戶數量達2萬多人,管理總資產超過4100億元。
招行私人銀行部權威人士向本刊記者透露,招商銀行私人銀行與王亞偉的談判已基本敲定,“目前雙方僅剩最終的代銷協議尚未簽署,但意向上已經取得一致。”但不愿意透露擬發行私募產品的相關細節。
有業內人士事前預測,一旦招行和王亞偉聯手合作,招行私人銀行一天募集十幾億規模陽光私募的記錄或將被王亞偉打破,2013年王亞偉產品的認購或將以更小時間單位計算。
合作風聲起
2012年11月下旬,有媒體報道稱,原“公募一哥”王亞偉將借道招行理財產品復出,其掌舵的千合資本將參與管理招行正在發售的“招商銀行鉆石財富系列之睿遠三期理財計劃”(簡稱“睿遠三期”)中的證券類資產,掌管資金最高可達3.2億元。當時招行的回應是王亞偉沒有參與招行“睿遠三期”管理。
而據接近千合資本的人士透露,王亞偉的首只產品年底面市的可能性大。當時接受記者采訪的招行總行相關人士表示,為了替招行睿遠三期理財產品找最好的投資顧問,之前曾主動聯系過王亞偉及其他私募基金經理,但目前均未正式簽約。
“睿遠三期預計發行規模約10億元,投資方向是固定收益類資產60%-100%,證券類資產不高于40%。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投資,由招行總行自己來管理。而證券類資產的投資,則由王亞偉的私募基金來管理。”一名理財客戶經理透露。
利益觸神經
轉做私募之后,王亞偉有意借道招行重返市場,而且選定信托產品作為自己的首只私募。最初,招行還有些擔心,因為王亞偉是公募轉私募的代表性人物,大力支持會觸動公募基金和監管部門敏感的神經。但巨大的利益吸引著雙方,經過一個多月的接觸,目前,雙方已經形成了產品說明、關于利潤分成的合同等多項協議。王亞偉復出的第一個信托產品正在緊鑼密鼓之中。
對于這次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的合作,招商銀行卻顯得甚是低調謹慎,該行私人銀行部常務副總經理王菁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合作是雙向選擇的結果,目前沒有可供披露的詳細信息。而有接近該行的人士表示,招行如此行事,主要是不希望影響太大引來監管部門的關注。“即便簽了協議,監管部門臨時叫停也是可以的。”
雖然招行私人銀行部和王亞偉的合作還存在有一些不成熟和不確定因素,但合作已從首推信托產品開始,并且已經選定了一批目標客戶。另外,私人銀行業務私密性比較高,雙方都不希望合作事項被過度關注,招行目前沒有可向外披露的詳細信息。
“王亞偉在資本市場的品牌非常好,散戶都信他,產品銷售肯定沒問題,對招行也是一個品牌,我相信會有不少客戶為了王亞偉慕名而來,來體驗招行私人銀行的服務。”一位招行人士透露。
門檻五千萬
據悉,在市場傳聞王亞偉借道招行復出之際,就有不少非招行的高凈值客戶致電招行私人銀行詢問和王亞偉合作是否屬實。原“公募一哥”的市場號召力,或是招行聯手王亞偉的一個重要原因。
據消息人士透露,王亞偉和招行合作的這一信托產品的目標客戶為高凈值人群,門檻在千萬級別,且資金量不得超過個人資產的5%。
“王亞偉的產品具有高度私密性,主要面對招行私人銀行客戶中的少數頂級客戶。”招行私人銀行部有關人士透露,“以往發行的私募產品門檻大都是在300萬至500萬,而王亞偉這次是1000萬元起步,按照招行私人銀行單一項目最大投資金額不得超過個人總資產20%的規定,王亞偉的客戶個人身價起碼要在5000萬元以上。”
據了解,招行和王亞偉合作的信托產品將采用分配制、配給制銷售,各個分行是有配額的。專門銷售給第三方存管的客戶,不給其他風險偏好低的客戶。只針對有炒股需求的客戶,銷售對象是招行經過精準研究的,通過一些數據測算出來的目標客戶。
一渠道人士表示,王亞偉的市場號召力很強,首只產品募集幾十億規模不是問題。但據招行私人銀行部有關人士透露,首只產品的募集資金可能控制在10億元以內,待第一期有了業績支持,以后再擴大募資規模。據悉,王亞偉的首只私募產品將只限于投資國內市場。
能否再風光
重組股曾是王亞偉叱咤A股市場的“殺手锏”,市場人士對王亞偉首只產品將采取何種策略充滿好奇。不過,據了解,王亞偉近日在香港設立的Top Ace資產管理公司,定位為“嶄新的大中華對沖基金,專注于亞洲,采用長短倉策略”。據悉,長短倉是選擇具有相關性標的進行對沖以鎖定風險。
有人說,華夏基金強大的投研平臺是王亞偉堅強后盾,離開了這個平臺,王亞偉或許什么都不是。因為從以前“私奔”的一些公募基金經理業績來看,不少人業績糟糕得一塌糊涂,甚至已經清盤了。此次王亞偉復出,能否再風光?
目前,僅“王亞偉”這三個字就是難以估量的金字招牌,他成立深圳千合資本后就傳出有多家銀行上門謀求合作,客戶把銀行電話都打爆了要求購買王亞偉的產品。
王亞偉過去的業績是很好,但資本市場瞬息萬變,脫離了公募基金的支持,王亞偉能否風光依然是一個懸念。招行某負責人表示,“我們也不希望一開始就做那么大,先做好第一期,有了業績支持,以后再擴大募資規模也更有說服力。”
王亞偉說:“我的投資風格是尊重市場、挖掘市場中被低估的投資機會”。如果他不像“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那樣被無良公司欺騙,能夠挖掘出被市場錯誤定價的投資機會,倒也不排除“一哥”能在私募領地再創輝煌。復出后的王亞偉是否能延續他在公募基金領域曾經創造的業績神話,投資者不妨拭目以待。
能夠挖掘出被市場錯誤定價的投資機會,倒也不排除“一哥”能在私募領地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