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觀2012年銀行理財市場,傳統理財產品雖然收益率有所走低,但創新不斷,另類理財受青睞,黃金理財量價齊增,超短期理財沒了蹤影,專屬理財成為新寵。
規模巨大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12月20日在北京發布《中國金融發展報告(2013)》(金融藍皮書)指出,2012年前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已累計發售23858款產品,遠超2011年發行量總和,報告估計,2012年全年的發售量將不低于3萬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于20萬億元。
據了解,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起步于2004年,當年12家商業銀行發售了133款產品,募集資金規模不足500億元人民幣;2011年,共有94家商業銀行發售銀行理財產品20270款,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于16萬億元。
報告稱,作為中國新興的財富管理工具,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募資規模已遠遠超過中國同業如證券投資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募資規模的總和。
產品創新
2012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就逐漸趨緩,預期年化收益率也全面下降,市場上多數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均在5%以內,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財產品開始變少。下半年,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進一步降溫,數量和收益均出現大幅下降,尤其10月份以后,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已降至4%左右,甚至有不少3個月期以內產品的收益率下滑至3%以內,低于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雖然收益水平直線下滑,但2012年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上則出現不少創新,信托類、結構性、類基金產品等不斷增加,投資組合保險策略也逐步引入銀行理財產品,優先劣后分級產品更加豐富,動態管理類產品也逐步增多,掛鉤的品種也更加豐富。特別是最近發行的一些跨年理財品,年收益率又重新站上“5”時代。
發力黃金
隨著2012年黃金價格的一路飆升,銀行也看中了其間的“商機”,紛紛推出與黃金相掛鉤的理財產品。有數據顯示,上半年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有111款,這一數字已經遠遠超過了2011年全年的黃金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工行、中行、招行等中資銀行成為今年以來掛鉤黃金類理財產品的發行主力。
黃金類理財產品又分為看漲型和看跌型理財產品,并大多嵌入了對金價走勢的保守預期,多數產品在投資收益中也設定了最低投資收益等。盡管黃金類產品在發行量上是突飛猛進,但由于國際金價飄忽不定的震蕩行情,讓這些理財產品很難適應,到期的理財產品中有半數以上的理財產品踏空,并沒有實現最高收益。
鎖定中長
隨著銀監會叫停銀行1個月以內的銀行理財產品以來,超短期理財產品逐漸沒了蹤影。進而被各銀行發行的各種期限的開放式滾動理財產品所代替,此類產品也因靈活的投資期限以及不錯的投資收益受到投資者的喜愛,超短期理財產品也逐漸淡出了投資者的眼線。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上半年,1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產品發行量為663款,遠遠低于2011年3250款的發行量,這其中也多為銀行發行的開放式滾動理財產品。隨著產品收益率的一路走低,短期理財產品的位置也逐漸被中長期理財產品取代,甚至有銀行逐步停售了部分期限較短的開放式理財產品。與此相對應的,中長期理財產品也加快了發行節奏。
專屬新龐
專屬理財產品成為業內外新寵。2011年網銀理財產品就已經受到了銀行的重視,此類產品最大的優勢在于時間比較自由,對多數沒時間跑銀行的上班族來講更加便捷,可以不受銀行營業時間的限制,也省去了排隊的煩惱,在產品的收益上也較普通產品較高,此類產品一經推出往往就被搶購一空。
基于此,上半年各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網銀理財產品的發行節奏。網銀理財產品也漸漸成為各銀行爭奪的主要戰場之一,無論是大型商業銀行還是地方性城商行,都紛紛推出了網銀專屬理財產品,大銀行如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都將網銀專屬產品形成了固定的發行時間,基本在每周都有一系列的網銀專屬理財產品發行。
此外,2011年只有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兩家推出了夜市理財產品,在2012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深發展銀行以及華夏銀行也先后推出了夜市理財產品,收益高、起息快再加上更合理更人性化的時間安排,使該產品一經推出便掀起搶購熱潮。
另類投資
另類理財產品投資逐步增加。近年來,各家銀行的“另類理財產品”品種越來越豐富,以高檔酒、茶葉、藝術品等為投資對象的另類投資銀行理財產品自2007年面世以來,5年間日漸升溫,投資范圍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藝術品、紅酒、白酒,擴展到普洱茶、手表、古董陶瓷、鉆石,甚至掛鉤二氧化碳排放權、全球水資源指數等新興概念和火腿、門票等投資標的種類日益繁多。
另類理財產品一般是為高端、小眾人群所設計,其投資金額門檻相對較高,基本都是銀行的財富管理中心為高端客戶打造的。這類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雖然普遍較高,但與其掛鉤的產品的價格走勢比較獨特,價格波動非常大,比如藝術品和酒類投資市場都出現過暴漲暴跌,因此投資風險也會被放大。另類投資產品投資標的價值波動在所難免,投資者收益極有可能受損,對于另類投資產品的合同要仔細閱讀,了解可能會出現的風險,謹慎投資。
銀行理財十大另類投資品
一、12月4日,華僑城A推出了“歡樂谷主體公園入園憑證專項資產管理計劃”。
二、11月底,工商銀行推出首只投資發酵火腿的銀行理財產品“巴瑪典藏發酵火腿理財產品”,再一次燃起另類投資的興趣。
三、食品行業進入銀行理財產品的視野始于酒類。目前食品類理財產品數量最多的亦屬投資酒類的理財產品,包括白酒、紅酒。
四、普洱茶投資熱潮又催生了投資普洱茶理財產品的誕生。
五、最初的另類理財產品,是從藝術品投資開始的。早在2007年,民生銀行就將不同時期的中國書畫作品作為掛鉤標的,推出“非凡資產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
六、古董陶瓷也成為了銀行另類理財產品的座上客。
七、千奇百怪的理財產品還有深圳發展銀行于2007年8月曾推出國內首款與二氧化碳排放權掛鉤的理財產品——“聚財寶”飛越計劃2007年6號人民幣理財產品與“聚匯寶”超越計劃2007年6號美元理財產品。
八、2011年,招商銀行首推私人銀行“全球搜鉆平臺”。
九、今年4月份,山東青島一家銀行五一期間向他們的私人銀行客戶推出了一款專屬理財產品,用于影視投資,這在國內尚屬首款。
十、今年4月份,農行聯合天津海鷗表業集團在上海宣布,在全國14個省市限量發售農行“天工””系列海鷗陀飛輪手表理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