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素描教學是美術素描教學兩大類別之一,它是設計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是為設計教學服務的,因此有必要先重新認識其教學特點,進一步掌握設計素描教學的關鍵點,以便更好地加強設計素描教學,服務于設計教學。
設計素描(也稱結構素描)是表達設計意圖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主要適用于立體設計專業(如建筑園林設計、室內設計、雕塑等),畫面以表達透視和結構剖析為主要目的,以準確性為標準。設計素描的出現絕非偶然,當代設計的發展與進步,給教育方法帶來新的刺激與改革。目前,關于傳統素描教育體系是否符合現代設計教育要求,內容是否適合設計的發展,引起了業內人士的熱論,新的教學問題不斷出現,使得設計教育必須重新審視設計素描教學。
一、設計素描教學特點的重新認識
我們先來談談設計素描教學的幾點要義:首先素描教學的實質內容應該是通過以寫生、默寫等形式,對將繪制的對象以形態結構和機能為出發點,以畫面平面態勢為最終目的。借此訓練對形態的直覺體悟力和對造型要素的把握力、理解力及表現力。另外,從素描教學基礎狀態與后期多方位教學銜接來看,我們也應該看到傳統素描教學也注重了在單純訓練中實現更高層面的審美價值的傳遞,這也是至今傳統素描仍然以希臘、羅馬、米開朗基羅雕塑的石膏制品為主的原因,但是否應該千人一面,不分民族,不分傳統文化背景都去單一地學習此類審美情態,尚有待論證。再者,在后期銜接上還觸及到一個具體的專業設計能力的問題,現代設計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在高等教育中各設計專業的展開也說明了這一點,它幾乎包羅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現代哲學思想告訴我們:只有人類是詩意的存在,這就意味著人類在自覺地開拓、創建著自己存在的狀態,這狀態是物質的,亦是精神的,我們應當具體地體現在素描基礎教學的運作之中。
設計素描和繪畫素描作為美術素描科目中的兩大類,都是從素描這個母體派生出來的,因而它們又像弟兄關系。我個人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設計素描都是弟,繪畫素描是兄。設計素描和繪畫素描像弟兄,它們不是父子.它們沒有從屬關系,沒有直接上下級關系,它們基本上是種平行關系、并列關系。具體到設計素描教學而言,當我們明確了這層關系后,在設計素描教學中要盡可能快地擺脫過去那種對繪畫素描教學過于服從、過于依賴、過于雷同的教學方式,盡快找到一條適合自已的健康的發展道路。
二、設計素描教學的幾個關鍵點
(一)培養創造性思維——設計素描的靈魂
藝術設計重在創意,它比之傳統藝術更強調新奇和獨特,而設計素描是表述設計理念、傳達設計精神的載體,是設計者創造性思維成果的體現。因此,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設計素描的靈魂所在。創造性思維是在一般思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僅能探尋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而且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思維成果,它是產生新思想,創造新事物的源泉。心理學認為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思維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而藝術設計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所以在設計素描教學中,必須打破傳統思維定勢,摒棄單一狹隘的經驗傳授和技巧訓練,引導學生科學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拋開具象化、概念化的理解,重點培養逆向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靈感思維、收斂思維等多種思維形式,激發出學生主觀構想的創造力。
教師的職責在于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發現及發揮自己尚不自知的創造潛能,在確定學生們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的情況下,把學生的注意力從真實表現對象吸引到畫面的本身。也就是說,可以任意地把自然物質形象有序、有意識地組織到畫面中去,必要時可以根據需要改變對象的形體和色彩。其次,更多地關注如何表現對象,包括采用什么樣的表現手段和表現工具。讓學生牢固地樹立起這樣一種觀念:怎么畫比畫什么更重要。這樣,學生即便在背離對象的情況下,也能自如、自信地根據記憶與一定數量的視覺資料創作出具有個性與感染力的作品。
(二)夯實造型能力——設計素描的基礎
素描是造型藝術中研究物象造型本質的學科,造型能力是設計素描的基礎。設計素描的造型雖然也是以點、線、面為基礎,但它與傳統的繪畫性素描有所不同。繪畫性素描通常以藝術家的感受為基礎,用明暗層次來表現客觀對象的體積感、空間感、質感及色感,強調虛實變化,造型方式上較為隨意。而設計素描講求科學性,要求將推理和測量結合起來,準確運用透視原理,通過多方位、多視點的立體視角觀察和分析對象,用簡練準確的線條表現設計對象的形體結構和細節特征。所以在培養設計素描的造型能力時,要特別強調思維的嚴謹和理性,不光要強化傳統的透視解剖,形體結構和光影效果,更要注意用科學的觀察和思維方式指導學生的造型訓練,培養學生眼、手、腦的協調能力,探討設計造型的基本規律。
(三)提高審美素養——設計素描的關鍵
設計素描雖然是以實用和功用為基礎,但是設計仍然是藝術表現的一種,要表現創作者的思想精神,必須符合美的規律,具有審美價值。所以設計素描不但要注重對學生素描基本功的訓練,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潛質,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在設計素描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對經典設計作品的分析和研究,讓學生揣摩和體會設計杰作的審美價值,培養學生個體的藝術潛質;另一方面在實踐中還要擺脫單一機械的訓練模式。要盡量減少被動地描繪物象,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分析所描繪的物象,強化其藝術審美的感受能力和視覺形象的處理能力。
三、設計素描教學總結
設計素描教學包含了準確描繪能力的訓練、結構分析能力的訓練、明暗表現能力的訓練、抽象構成訓練、意象的表現及美學范疇的拓展,它旨在培養視覺的敏銳反應及感受能力,對形成事物特征的理性分析和認識能力,培養其想像力和創造意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動手表達能力。它是一個循序漸進內在鏈接的過程。
準確描繪對象的訓練:目的在感性的基礎上,利用透視學的方法理性地進行分析,從而準確掌握物體的比例、角度,不僅要描繪看得見的部分,還要分析和畫出看不見的部分,立體全方位地理解所寫生的對象。寫生對象以幾何形為主,幾何形態規則便于分析和理解。表現手法以線形為主,其目的在于清晰形體結構、比例和透視關系。這里的結構現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輪廓線,而是對形體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剛開始進入設計素描訓練時,僅靠感覺為主的慣性往往難以進入理性的思維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盡快把這種習慣轉過來,嚴謹、理性地分析概念,強化共性上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畫面結構分析能力的訓練:前面單元一般只作單個物體訓練,而此單元是多個物體組合進行練習的。形與形的結合形成畫面的結構,所描繪的形稱之為正空間,形與形之間為負空間,它們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關系。多注重負空間的作用易于改變只注意實體空間的認識,樹立這個概念,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強化負空間的作用有益于整體意識的提高。在設置寫生對象上一般先安排幾周幾個物體形狀規則的器物,而后可安排較為復雜的不規則的異形物體,前者在有序中找變化,后者在變化中求有序。在描繪過程中切不可做對象的奴隸,要注重自身感受,根據畫面的需要,有取舍。線條的長短、粗細、運筆速度的快慢節奏與心智的結合都是此單元要注重的方面,同時,在關注形勢規律的認識中提倡個性的表達。此外隨著教學的深入,教師應多介紹和分析優秀的視覺作品,多從抽象的角度來欣賞,其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在課堂上單靠老師的講解不能解決問題,教師必須親自動手操作,給學生以啟示。只講大道理的教學,很難達到學生和教師互相配合的教學要求。
明暗表現能力的訓練:明暗的出現是光影在物象上的反應。根據物體的質地、空間的距離、光線強弱的不同,所呈現的視覺反應也是不同的,我們要敏銳地捕捉明暗黑白的各級變化,在復雜的變化中找到其規律(即三大面五大調),而物體的固有色、質地、光線的強弱在中間調中體現得最為充分。明暗表現的過程也是比較分析的過程,觀察分析越仔細進入得越充分。在這里明暗訓練與傳統意義上的明暗素描的出發點是有區別的,它的關注點在明暗的微妙變化上。此課程需要學生以極大的耐心去觀照明暗的豐富變化,在捕捉這種感受中找到一份自足和快樂,不然就會進入枯燥、乏味的境地。
構成對比要素的訓練:對比要素包括視覺要素和心理要素。視覺對比要素包括:大與小,寬與窄,黑與白,厚與薄,水平與垂直,長與短等。心理對比要素包括:輕與重,強與弱,堅固與脆弱,旋律與節奏等。在訓練中盡量運用抽象形態,語意力求簡練達意,盡量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統一符號構置各種對比圖形,使之形成個人的整體面貌。
意象的表現:意象即想象,它不是客觀世界的再現,它是客觀自然被觀照、感受、發現和想像的過程,是融合設計創造的新型形態,是超越自然實體的視覺追求。意象的表現也是前面單元課程的綜合反映,畫面的結構把握,正負空間的有機統一,線條的粗細節奏,黑白的分布關系,抽象構成的力動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工具和材料的應用選擇,同時還包括各種肌理的運用。此單元重在發現學生的意象動機,教師重在引導,不可輕易修改,否則易切斷學生最真切的心理感受和表達,因為意象表現是很個人化的東西。
設計素描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將設計理念、設計定位的思想與前面所談到的素描相結合,創意出有設計思想的、具有相當深度的設計素描。設計是一種創造性的行為,它需要一種從無到有的構想能力,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能力。一個理想的設計方案的形成,或者是一個設計問題的解決,往往是設計師進行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這也是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
四、結束語
設計素描是為設計服務的基礎課,目的是培養設計師形態空間的想象能力及表現能力,養成觀察、認識、理解及表現形態的好習慣。設計素描是通向設計的橋梁,這也是設計素描教學的重要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宮六朝.設計素描[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2]張羽白.設計素描教學觀[J],藝術研究,2007(04)
[3]李智偉.設計素描探微[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4(03)
[4]陳曉蕙.設計素描[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5]韓建萍.設計素描的認識及教學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青年工作論壇,2003(06)
[6]陳均.素描教學中的意象造型初探[J],懷化學院學報,2005(01)
[7]張治源.藝術設計專業素描基礎教學淺議[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6(03)
【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