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陜北民居建筑裝飾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研究陜北民居建筑裝飾藝術,分析“三雕”的藝術特色,有利于挖掘出它的傳統藝術文化內涵,總結出陜北民居建筑裝飾藝術的美學價值。
中國民居建筑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裝飾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思想內涵,體現出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征,表現出獨特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陜北位于陜西北部的黃土高原上,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窯洞作為陜北民居的主要建筑模式,幾乎占陜北民居的80%之多,窯洞的裝飾藝術不僅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時還展現出了當地獨特的藝術形態。自古以來,陜北就是邊陲重鎮,長期的征伐戰亂以及歷史上眾多名將重臣的駐扎間接上造成了陜北文化的多樣性。因此,陜北建筑裝飾不但具有淳樸大方、粗獷奔放的特點,而且透露著熱情豪爽的個性,裝飾作品中也大量保留了本土藝術的基質和古老的傳統藝術紋樣,這些建筑裝飾除了體現出了當地地域文化特色和傳統民俗文化的特征外,還具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
一、“三雕”的特色
陜北三雕歷史悠久,在中國雕刻藝術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主要表現形式有木雕、磚雕、石雕三種。陜北的民居大多是獨門獨院的形式,因此對裝飾的處理也大多集中在人們的視覺落點上,主要是對門樓、窯頂、窯面以及室內的裝飾。窯洞建筑裝飾在本土文化、民族征戰文化、戍邊文化、蒙漢邊商文化的交錯發展下形成了當地獨特的藝術形式,豐富和美化了建筑本身,同時也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陜北民居建筑裝飾中的圖案紋樣不但種類繁多,而且具有粗獷簡樸、大氣豪爽的特點。木雕作為建筑裝飾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民居的額枋、雀替、斗拱和門窗上。陜北人對額枋的雕刻十分細致,大多雕刻鏤空的“萬”字紋、植物花草、琴棋書畫、祥云等圖案;對雀替的雕刻更是費盡心思,大多采用隱雕和通雕的雕刻手法,常用卷草紋、祥云、鳳凰戲牡丹、大海出扶桑等吉祥寓意的圖案紋樣。門窗是窯洞最搶眼的地方,因此正窯的門窗比較復雜繁瑣,也最為講究,門窗紋樣的各種圖案相互縱橫交錯,千變萬化,有“工”字格、“萬”字格、槍頭梅花格、雙龍戲珠、三交嵌石榴、壽字紋等;廂房門窗相對比之下做工簡單規范,多以方格或斜方格為主。
磚雕在陜北裝飾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歷史上也具有一定名氣,其中漢畫像磚更是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陜北民居磚雕主要集中在脊飾、影壁、神龕、墀頭、瓦當、吻獸等建筑部位。其中脊飾大多采用高浮雕和局部透雕的手法來增強美感,紋樣多以連續的牡丹、蔓草、蓮花或幾何圖案為主,隱含生生不息、富貴不斷的美好寓意;影壁除了屏障的作用外,還用來寄予主人的情感思想,因此紋樣內容也都采用具有吉祥和教育意義的圖案;墀頭具有極強的裝飾感,雕刻十分講究細致,紋樣多以象征意義的圖案為主,如富貴在前、喜鵲戲石榴、松鹿竹鶴、獅子戲繡球、蝙蝠捧壽等,有實力的人還在墀頭下部做雕飾,一般雕刻有蓮花、蔓草紋、“富貴不斷頭”等紋樣。
陜北石雕可謂民間一寶,其中的綏德石獅更是享譽海內外,具有剛鍵有力、大氣磅礴的特點。石雕大多用于抱鼓石、柱礎和栓馬柱等,講究一點人家的抱鼓石做工精美、內容豐富,圖案紋樣多以二龍戲珠、麒麟、蝙蝠捧壽等為主,石鼓下方的須彌座一般雕刻花柱、獅子、猴子等圖案,石鼓和須彌座之間的裙袱更是精致唯美,多以龍、鳳、壽字、蝙蝠等紋樣為主,裙邊則是刻卷草紋或“富貴不斷頭”等連續紋樣收邊。
二、陜北裝飾中的美學價值
(一)裝飾中的教育觀
陜北裝飾紋樣題材多樣,除了美化的作用外,有的裝飾紋樣還具有獨特的教育意義。一般體現在匾額、對聯、碑文等文字裝飾中,不但富有哲理性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顯要門第榮耀的,如“大夫第”、“騎尉第”、“進士”、“武魁”等;有警示和鼓勵后人發奮圖強的,如“詩書門第”、“忠孝傳家”等;也有追求吉祥美滿的,如“福祿壽”、“清雅閑居”、“樹德務滋”等。
也有人將這種觀念寄予裝飾紋樣中,比如“喜報三元”是長輩對晚輩的期盼,希望子孫能夠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金猴立頂”寓意人們希望子子孫孫能夠加官進爵、代代封侯;還有旭日東升、五子登科等紋樣都是用來鼓勵和督促子孫發奮圖強的。這種隱藏在美觀之下的教育,對人們的影響是很深遠的,人們在這種無意識的空間氛圍內不知不覺地受到教育,這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美學經驗,也是陜北民居中特有的文化特點。
(二)裝飾中的民俗觀
陜北民居建筑裝飾元素不僅反映出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還體現出陜北人民的民俗觀念。陜北人的民俗觀具有傳統性和原始性,人們借用裝飾紋樣題材,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來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由于古時陜北的生產力低下、人口稀少,人們就期望家族能夠人丁興旺,香火不斷。在窯洞裝飾紋樣中就能夠看出人們這種強烈的生育觀,比如窯洞門窗窗欞上的紋樣“槍頭梅花格”,其中槍頭代表男人,梅花代表女人,寓意人們陰陽調和、子孫繁盛的觀念;“蛇盤兔”原是陜北剪紙中常用的圖案,也有人將其雕刻在建筑中,蛇與兔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人們用來表達多子多孫,多子多福的期盼;陜北墀頭上多有雕刻“鼠食葡萄”的圖案,鼠具有很強繁殖能力,在人們眼里代表子嗣興旺,葡萄具有顆粒多的特點,寄予多產多子的吉祥寓意;還有石榴、蓮生貴子等圖案紋樣來表達人們對家族興旺的期盼。
在窯洞裝飾紋樣中,人們用耄耋遐壽、壽字體、八仙過海、天官賜福、鳳凰戲牡丹、松鹿竹鶴等紋樣來表達多福、多壽、多財的觀念,其中“耄耋遐壽”由蝴蝶、貓、桃花三種元素組成,貓和蝶諧音“耄耋”,桃指壽桃,表示長壽延年的吉祥寓意;“天官賜福”多出現在墀頭雕刻,人們將天官視為福神,表示受天福祿的美好愿望。陜北建筑裝飾紋樣中的“姜太公釣魚”,表達了主人懷才隱居,期盼機會的到來,希望能夠大展抱負的心態。裝飾紋樣中人們借用神話故事和名人故事來寄情意指,不但表達出主人的遠大抱負和決心,還寄予著主人能夠用之所學、精忠為國的美好向往。
(三)裝飾中的宗教文化
陜北建筑裝飾藝術不但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還體現了對神獸的崇拜之情。陜北地區宗教文化深厚,民居建筑裝飾就受到明顯的影響,如“卍”字紋,意為萬事如意;“獅子”象征門第富貴,具有吉祥辟邪、多子多福之意;“大象”有太平盛世之意等。靈獸是人們寄予精神寄托所創造出來的吉祥紋樣,因此人們將這種紋樣應用在建筑裝飾中來表達吉祥和辟邪之意,在陜北建筑裝飾中鳳凰、麒麟、龍、赑屃、螭吻、椒圖等較為常見,其中“麒麟”表示祥瑞、“赑屃”表示長壽、“螭吻”表示辟邪滅火等。
三、總結
陜北民居建筑裝飾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有著獨特的藝術和地域特色。文章從裝飾紋樣的多樣性、教育性、民俗觀等幾個方面對陜北民居裝飾藝術的美學價值進行分析和總結,使我們對陜北民居建筑裝飾建立了一個比較全面的價值評估體系,由此讓我們對陜北民居建筑裝飾以至于對全國的建筑裝飾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張士閃.藝術民俗學.淄博:泰山出版社.2000
[2]樓慶西.中國傳統建筑裝飾.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丁俊清.中國居住文化.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7
[4]班昆.中國傳統圖案大觀(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