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的來臨產品設計中文化的含量越來越大,尤其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知識、文化的價值傳遞。因此,當代產品設計在科學技術認同基礎上,為了喚起消費者文化的認同,從而廣泛汲取地域文化中的符號,進而以意象或形象的方式融入具體的產品設計中,使產品與文化有機結合,從而提高產品的文化含量,實現產品的文化創新。
一、產品設計與文化符號的基本概念
產品設計是按產品定位的既定目標,對產品進行具體設計的過程,其主要任務是產品實用功能設計和產品創意設計(產品精神功能設計)。產品實用功能設計是實現實用功能的技術路線設計,是產品技術的重構和創新,主要屬于工程設計的范疇;產品創意設計是對產品所有創新元素的集成創新,是產品概念可視化的過程,主要屬于工業設計的范疇。工業設計和工程設計是并列的概念,是產品創新設計必不可少的兩個重要的并行過程。
文化符號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是人類在社會的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活動。
二、產品設計中的文化符號與文化認同
文化符號根植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和賴以生存的環境之中,但又因其地域的不同而表現出很大的差異性。文化符號是環境因素的重要方面,在人類生存的大環境中,有形的物理環境和無形的文化環境都對產品設計產生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產品設計作為文化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地域思想文化的傳承,也是通過文化符號的信息傳遞贏得該地域消費者的文化認同進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隨著當代世界的發展趨勢,產品設計的文化符號應用既體現著某地域文化影響下的豐富的物質生活,又意味著對人類未來理想生活方式中文化傳承與文化認知的規劃和預見。
文化認同是指一個成功且不斷更新的產品,因為受到該地區的思想文化背景和市場消費形態模式的影響,加上產品形象的累積和延續,就形成了一種識別體系。久而久之,消費者必然會對該地區的文化特質產生聯想,并進一步成為對該產品認同與識別。同時文化具有民族差異性和地域流行文化的差異性,將來屬于中國的產品文化會以什么品牌為代表?能不能因為品牌的文化讓中華文化在國際市場上立足,得到世界這個大市場的文化認同?
因此,產品設計應符合文化的時代性以及全球信息化的特性,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和異域文化,在產品設計中增加其文化特性的設計理念和價值觀念。
三、牛文化在東風D35型拖拉機造型設計中的應用
(一)拖拉機技術發展趨勢及外觀設計現狀
我國許多地區已逐步成為了農機產品的制造基地,越來越多的農業機械生產商也需要更多符合現代農業的生產與生活需求的農機產品。
D-35拖拉機屬中小型拖拉機,被作為農業生產生活中一種重要的農機產品而銷往新疆、黑龍江等擁有大型農場的地區。
舒適的使用環境和美觀的外觀設計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勞動生產率,還能使制造商在市場同類化的背景下突出自己的特色,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者對使用工具的舒適度和外觀造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1.提高駕駛室的舒適性、安全性和方便性。2.提高整機造型的外觀質量。
(二)東風拖拉機造型設計分析
東風現有拖拉機的機罩殼色彩主要分為藍、紅兩個色系,底盤為統一的黑色噴漆;造型上多是模仿國外品牌的流線型造型趨勢,還沒有形成企業獨特的設計風格,在市場競爭中,東風企業品牌效應不夠突出。例如,現有東風DF-404造型上以流線形為主,整個機殼罩藍/紅黑兩色加以橙黃車燈對比調和,統一中不失變化;但方形車燈在這里顯得過于局促,不夠協調。主體車燈的設計尤為重要,設計時一般與標牌、散熱罩連為一體;標牌置于兩車燈的中間,雖起到了突出品牌文化的作用,但卻使正面的分割略顯呆板;配重的造型過于方整,方形的配重雖然與車燈標牌的造型形成統一的視覺感受,卻使其在整體呈流線型的車身造型設計中略顯突兀。
所以,現有東風DF-404的設計思路已明顯滯后于現代拖拉機工業設計的主流趨勢,在設計中尤其缺乏品牌文化和功能含義等方面的體現。因此,一個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全新外觀造型設計事在必行。
東風D-35拖拉機,為專業農用機械產品廣泛用于從事中小規模農業生活生產。其使用對象為各個農業家庭用戶和從事大規模農業生產的農場用戶。因此,拖拉機對于農民是農業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與古時農耕中的牛功能意義極為相似。牛是農耕社會的標志性符號,是重要的吉祥動物神,也是民間的保護神;與牛有關的神話傳說和民俗如牛神鎮水、老子騎牛、迎春春牛等淵源久遠,留下絢麗多彩的文物藝術。現實生活里牛是農人的好伙伴,與人們情感深厚,它的勞動景況和溫厚性情成為人們創作的主題。因此,在拖拉機造型設計中,將牛文化作為傳統的文化符號,融入到現代設計理念中,既符合使用者的文化認知需求,給使用者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有效傳承了民族文化。
三、總結
我們對于產品設計中的文化符號的應用,并非簡單的照搬符號和圖案。這種形式化的做法對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毫無用處。我們應該看到,在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文化內涵,就像中國的筷子,它的形式簡潔,卻能體現出我們的我們幾千年的文化內涵;明式家具巧妙地運用天然材料,將東方設計傳統的設計思路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我們不能丟掉自己傳統文化中優秀的東西,卻一味的模仿別人的形式,我們只有吸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將文化符號與產品設計充分融合,才能真正的做到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程能林.產品造型材料與工藝[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09)
[2]陳仲琛.工業造型設計基礎[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08)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工業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