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土地資源的概況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復雜,地區差異很大;人口眾多, 經濟基礎差,科學技術落后,這些都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土地利用的類型的分布來看,地域分布差異極為明顯。我國陸地總面積144億畝,各類土地的分布和自然環境關系密切。我國的耕地90%分布在東部受季風影響的平原、盆地和淺丘區域,其中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區(相當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集中了全國93%的水田;此線以北地區集中了全國85%的旱作耕地。
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東北、西南和華南的山區,人造林主要分布于城鎮及農村居民點附近,沿鐵路、公路及平原區耕地分布著防護林網,灌木林則分布于東部和南部的山丘。天然草場主要分布于西北半壁,包括內蒙古、寧夏、甘肅河西、新疆、青海和西藏。沙漠和戈壁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區。高原荒漠集中在西藏北部。沼澤地主要分布于東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河源區、長江口以北的濱海區。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區各灌區的尾閭以及黃淮海和北方濱海地帶。
我國土地資源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土地資源退化嚴重,主要表現在大面積的土壤侵蝕、土地沙化和鹽堿化不斷發展,還有分布在工業比較集中的城鎮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體廢物和污水的污染。耕地嚴重流失,由于受市場經濟驅動和開發建設需要的影響,各行業都在伸手要地,在這股洪流的沖擊下,各地區的大部分耕地逐漸被轉作他用。耕地的銳減直接削弱了糧食生產能力。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非農業用地增加,耕地逐年減少,與此同時人口則逐年增加,于是人口和耕地供需之間的矛盾加劇。
二、土地工程建設要點
土地工程建設施工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批準的建設計劃和建設標準,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資源條件,實事求是地進行編制工作。在土地工程建設前期要按部就班地部署建設工程的管理工作。要適時參考正規依據進行工程招標、投標、工作監督、合同規劃管理等,并把每一項工作落實到實處。在土地工程建設基礎上,我們要全面考慮到建設設計方面的各種問題,在建設過程中如出現項目與實際情況不統一,我們將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完善的補充。
在土地工程建設施工中,我們要建立項目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一)項目法人責任制度的建立;(二)項目公告制度的建立;(三)項目招投標制度的建立。在項目法人制度的建立過程中,要明確項目法人本身的工作職責,在建設施工的準備階段要對施工的準備工作進行匯總,并形成書面報告上報高層管理人員。在建設實施過程中,項目法人要在工程開工時,負責解決在建設過程中召集施工相關工作人員及預算、監理等問題。在工程建設完工后項目法人對其進行驗收工作,辦理一些建設完工的手續。及時有效地解決在開展土地工程建設的工作中出現的難題,不影響建設的進程。
三、土地工程建設的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工程建筑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它的發展不僅提高了人民居住的生活水平,還使我們的生活快速進入了小康時代。隨著土地工程建設的不斷發展,建筑質量的問題頻頻出現,讓我們國家上到政府人員下到平民百姓,各種階層、各方面的人員,都開始注意到建筑質量問題。因此解決建筑質量短命的問題是我們建筑從業者的重要職責。建設發展的物質保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是產業部門發展物質空間不可缺少的條件。土地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是帶動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前提要素之一。土地工程建設產業發展的規模,其產品的布局、結構的建設都將影響其發展的速度,因此土地工程建設的發展快慢是影響我國建筑業體系的重要因素。
四、結束語
加快土地工程建設發展的步伐,是我國城市建設繁榮發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土地工程建筑質量問題不是一般的小問題,它關乎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關乎到人們是否能夠幸福生活的大事。在此一旦大面積出現問題傷的是民心,受創的是全社會。如何開展土地工程的建筑與發展工作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也是需要我們從業者共同改進和探討的問題。土地工程的建設與發展是我們衡量中國建筑業質量的重要標尺。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使用高科技,強力發展國家建筑經濟事業。
【作者單位:輝南縣國土資源局】
【參考文獻】
[1]劉雋,宋琦,黎海岳.建設工程項目總控管理[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06)
[2]黃有亮,成虎.工程項目管理理論與實踐新進展綜述[J].江蘇建筑.2003(S1)
[3]翟廣星.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的對比分析與研究[D].鄭州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