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優秀的題畫詩,不僅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寶貴遺產,同時也是文學史上的值得繼承與發揚的藝術珍品。而眾多優秀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屬唐寅。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藝術中所追求推崇的真、善、美。他的題畫詩,更是集富麗美、意趣美、新奇美、悲劇美于一體,堪稱一絕。唐寅繪畫作品中的題詩和情感,緊扣著作品的主題和意境,形象地傳達出詩意,這種詩與畫的完美結合,也是唐寅畫的一大特點。
唐寅是一位全能的畫家,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尤以山水、仕女著稱。其山水早年師法沈周,傳世之作很少。早年中年主要宗法隨周臣,后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主,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以仕女及歷史故事居多,工筆人物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格調秀逸,灑脫隨意,意境風趣。傳世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鴝鵒圖》等。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俊秀奇峭。
現藏于安徽省博物館的《匡廬圖軸》真跡,正是唐寅融情于畫,借畫隱晦曲折地抒發自己的壓抑情緒的真實寫照。據唐寅此次游覽廬山,與以往游覽名山大川的心情有所不同,是在正德九年(1514年)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的一場驚嚇之后,帶著心有余悸的心情登上這座千古名山的。盡管如此,他還是敞開心扉,盡情地游覽了廬山的險峰峻嶺,飛瀑流泉,精心繪制了這幅《匡廬圖軸》。圖為全景山水,表現的是廬山三峽橋(又稱觀音橋)一帶的景觀。圖軸為絹本,淺絳色,墨畫淡彩。縱長148.5、橫長72.2厘米。款署:“唐寅子畏”,鈐(印章)“南京解元”、“六如居士”二印。《匡廬圖軸》所描繪的,是巖石嵯峨,幾棵枝丫交錯的古樹落葉紛飛,枝丫交錯的前景;橫亙山腰的白云中隱現出的瀑布順著山勢,化為碧水,蕩漾于山腳下的中景;險峭的山峰直刺蒼穹的遠景相結合,并于右下端畫了橫跨山澗的山橋,是一位老者騎驢過橋,一名童子尾隨其后的情景,呈現出的是蕭索、壓抑、沉重的情感色彩。這種自然物象的色彩,正是詩人心理情緒色彩的隱現。唐寅在《匡廬圖軸》上題了詩一首。詩曰:
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跳。
羸驂強策不肯度,古木慘淡風蕭蕭。
此詩的前兩句描寫了三峽橋的地理方位和山水美景,第四句渲染了此時朔風陣陣、落木蕭蕭的氣氛,第三句“贏驂強策不肯度”訴說了作者內心難以排解的隱痛和有志難伸的悲憤。此篇題畫詩,正是對畫境的補充和發展,展現了作者感懷自然又感慨自身的真實的性情。
唐寅的花鳥畫,傳世作品不多,現存作品有《墨梅圖》、《雨竹圖》和《鴝鵒鳴春圖》以及《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而《枯槎鴝鵒圖》應該說是唐寅花鳥畫的代表。畫中用枯筆濃墨來描繪由下方彎曲多姿地向上伸展的枯木,蒼勁有力。枝頭的八哥積墨而成。細藤與野竹同老葉畫在一起,烘托著空山新雨后幽曠恬靜的氣氛,展現著自然的魅力。較之沈周則更為活潑灑脫,較之林良、呂紀又沒有他們那樣的粗獷豪放,而自有一番清新活潑,淡然之趣。唐寅在右上角題詩,曰:
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馀。
畫面所構成的意境是那樣的和諧,形象韻味十足,墨色濃淡相宜,詩更是從文學的角度彰顯著藝術的魅力。詩與畫的相互配合非常協調,將詩畫的結合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中國畫強調“六法”。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形敷彩、經營位置、傳移換寫。氣韻是畫中整體的精神之表現,因氣韻而感動,因氣韻而產生美感。氣韻生動是畫家最高目的,人們之所以會為唐寅的《秋風紈扇圖》所打動,正是因為這氣韻的緣故。唐寅的代表作《秋風紈扇圖》是飄逸淡雅的仕女畫,現藏于上海市博物館。屬南宋風格的白描人物,但更流利瀟灑,筆法略近杜堇。筆墨流動順暢,轉折有力方勁,線條起伏頓挫,用筆富韻律感。全畫雖純用水墨繪成,卻能在粗細濃淡的變化中,顯示出豐富的色調。印文為“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里醉千場。”畫面中,一位少女手持紈扇,娥眉淡雅,不施粉黛;側身凝望,眉宇間微露淡淡的幽怨悵惘。香肩削瘦,豐姿嫣然。她的裙帶在蕭瑟的秋風中飄動,體現著女性幽雅哀怨之美。
唐寅于畫面左上部題詩,詩曰:
秋來紈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
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
畫面背景,是雙勾的細竹,稀稀落落,留有大面積的空白,給人以蕭條的感覺。而詩中又借漢成帝妃子班婕好色衰恩弛,好比紈扇在秋風起后被擱棄的命運,抨擊著世態的炎涼。結合畫中女子一臉的衰怨,烘托著整個畫面。但,無論是工整精細,還是豪放流利,唐寅筆下的仕女形象,都是如此的婉轉清秀,神態傳神到位,而通過畫面傳達的故事情節及那淡淡的哀傷,又為美麗增添了幾分凄涼。
唐寅是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在他的繪畫作品中,洋溢著濃厚的文人畫家的氣息,并將藝術的真、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在詩、文、書、畫方面的成就,影響著后人對國畫的繼承和發揚。他的遭遇是坎坷的,個性是灑脫的,才情是不凡的,這所有的一切,都集中體現在他璀璨的藝術生涯及作品中。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體現著文人畫家的情趣。詩情畫意的結合,真情實感的流露,意境韻味的相伴,最終使唐寅成為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家!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福順.中國美術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單國強.明代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3]徐建融.元明清繪畫研究十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P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