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西城區(qū)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網(wǎng)近日正式開通,西城區(qū)政府公開了68個職能部門的6636項權力清單,全面理清了區(qū)政府本級、區(qū)政府各部門、各街道辦事處的各類行政權力和辦事流程。隨后,四川省93個省級部門的行政權力也已在網(wǎng)上完成公示,接下來,這些權力將被錄入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預計3月底,四川省將生成“行政權力數(shù)據(jù)庫”,并通過省政府門戶網(wǎng)站向社會公布。每一次“曬”權力都毫無例外能引來大家關注的目光。人們關注的不是不僅是政府、官員有多少權力,更多的是想明晰自己能從政府工作中獲得什么樣的服務,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權力試點公開之路
權力清單旨在明晰每個單位、每個職位的權責,給權力劃定邊界。要公開行政權力,先得知道一個單位、一個崗位到底有多少權力。廳長、市長到底有多少權力?處長、科長到底有多少權力?每項權力的運作程序是什么?
而實際上很多時候,權力的運行都傾向于在一個較為封閉的環(huán)境內(nèi)完成,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換句話說,保守秘密是掌握權力的各個政府機關的天性——常識告訴我們,秘密就是資源,就是利益,秘密越多,能夠帶給權力的現(xiàn)實利益和心理滿足感也隨之增加。
正因為如此,盡管此前江蘇、廣東、湖南、陜西、貴州等多地都已繪制權力運行圖,北京西城區(qū)此次主動將“權力清單”公示,依然不失為梳理政府權力的又一積極行為,值得肯定和贊許。
長順縣委自揭神秘面紗
貴州長順縣自2010年11月被列為省里首批“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縣”。 退休老干部陳洪熙說:“以前,干部群眾都說縣委書記的權力大,但有哪些權力、能管什么事、事情怎么管,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清楚。”
2011年始,長順縣召開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動員部署會,縣委常委班子帶頭集體公開廉政承諾,承諾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等七個方面發(fā)揮表率作用,帶頭規(guī)范用權,主動接受監(jiān)督。
接下來,長順縣嚴格按照相關法規(guī)文件,對縣委職權進行梳理。共厘清縣委黨代會職權8項,縣委全委會職權7項,縣委常委會職權4項、縣委班子成員職權70項,縣委組成部門職權58項,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制度。“通過梳理,縣委權力事項有了目錄,權力的‘神秘感’也被打破。我的權力事項有多少,現(xiàn)在自己清楚了,黨員干部群眾也清楚了。”縣委書記張惠明說。“這實際上是為縣委和每一位常委制定了一份權力清單和行使權力的流程圖,真正向全縣干部群眾‘曬’出了權力賬單,確保了權力運行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實現(xiàn)了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田應森說。領導干部普遍坦言,這是對縣委權力的束縛,而這種束縛恰恰是對領導干部最大的愛護。
市長的93項權力清單
河北省邯鄲市也是較早推行“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之一。而市長的權限又是試點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焦點。在此之前,邯鄲市政府已經(jīng)把所屬57個行政部門初步清理出的2084項權力,連同每一項權力的使用流程圖公之于眾,以接受全社會的監(jiān)督。邯鄲成為全國第一個公開政府行政權力的城市。在這次權力梳理中,許多百姓眼里要“掌管全邯鄲所有事務”的一市之長,經(jīng)過市政府法制辦公室的逐項清理,最后卻只保留了93項法定權力。另外,還有10項涉及國家機密、商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公開行政權力。邯鄲市政府已經(jīng)把這93項權力匯總編成了目錄,對全社會公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市長權力清單。
公開“權力清單”的法治價值:依法行政的前提就是權力公開
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公民對政府權力及其運作“洞若觀火”應是一種常態(tài)。依法行政的前提就是權力運行的公開,如果權力不透明反而要隱秘起來,依法行政自然無從談起。在法治框架下,公權力和私權利的行使都要以法律為依據(jù)。由于政府權力具有強制性,且大多直接涉及公民的實際利益,如果不加以嚴格規(guī)范和約束,政府權力行使的結果,很容易造成公民權利的受損、流失。
法治的一個內(nèi)在要求是權責對等,法治首先要約束政府權力,也意味著合理減輕了政府的責任。我們說政府應當是有限政府,是說政府行使權力的范圍是有限的,不能對社會經(jīng)濟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嚴加“看管”,同時政府履行的保障責任也是有限的,不必對老百姓吃喝拉撒睡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全盤“包攬”。這樣既可最大限度避免政府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害,也有利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公民社會的發(fā)育,最終也有利于政府自身的改革和進步。
標本作用:推動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已成趨勢
2010年,縣委權力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在各地鋪開,共有69個縣(市、區(qū)、旗)成為試點單位。權力清單的公開公布,是一種政府責任意識的主動擔當,同樣值得效仿。政務信息公開,既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公民社會的呼喚。在此背景之下,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和時代感知,無疑是進步的和符合民意民心的。可以信手拈來的例子很多,譬如河北邯鄲市設立政民互動大廳,實行“通透式辦公”,市民可以直接敲門進入政府主要領導的辦公室;陜西咸陽市拆除機關大院圍墻,允許市民自由出入市政府大樓辦事。上述地方的做法其實與成都市主動公開權力“清單”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時下公民社會滿足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著力之舉,對于廣大尚未推進或尚有顧慮的城市而言,還是激勵和鞭策。
現(xiàn)實意義:讓百姓的權利“落地”
通過曬“清單”可以讓百姓清楚的知道政府部門需要給公眾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這對于百姓辦事零障礙來說會有更大的好處。不僅有效壓縮了政府工作人員的腐敗空間,而且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群眾,同時也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公布“權力清單”,既有利于人大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等外在形式依照“清單”監(jiān)督官員的權力,也有利于官員依照“清單”內(nèi)在地約束自己的權力,使官員首先弄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權力,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的應當通過什么樣的程序去做,從而避免權力缺位、權力越位和胡亂作為現(xiàn)象。
需要公開的不僅僅是“權力”
有權必有責,權力和責任義務是對等的。一個人只有承擔權力所賦予的責任時,才能確保正確行使權力。摸清“權力家底”,更意味著明晰職責所在,“權力清單”要成為“責任清單”,應強調(diào)權力與責任對等,完善權力運行問責機制,通過加強廣大人民群眾對權力行使的監(jiān)督和問責,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還需建立與權力相統(tǒng)一的“責任清單”,針對不同崗位明確各自責任,分級細化責任歸屬、確定具體責任承擔者,做到責罰措施具體化,責罰時嚴格化。只有這樣形成全方位、經(jīng)常化、立體式的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機制,將責任義務跟手中的權力有機結合起來,“權力清單”才能真正體現(xiàn)公開的價值,取得公開的效果,真正做到還權于眾、還權于民。
權力清單可謂規(guī)范用權的標準版本,需要強調(diào)的是,恪守權力清單的必要前提是敬畏公民權利。公開了權力清單,還應向社會公布公民的權利清單,詳細、清楚地告訴公民自身有哪些權利,怎么行使權利,當權利受到侵害時該怎樣依法維權。如果僅有權力清單而缺少權利清單,少數(shù)領導干部可能滋生權力的自傲與自恃,把行政權力凌駕于公民權利之上。一張權利清單無異于一針“清醒劑”,時刻提醒領導干部,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權力應當敬畏權利,權力應當為權利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