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期間,談到官員的腐敗,發現許多人并不認為受賄是件了不得的事,他們討厭的是收錢不辦事的官員,收錢辦事,那這人的聲譽就不錯。這對政府機構及官員的要求,已相當于商號,允許其盈利。
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公務員熱才永不退燒。作為賬面工資,公務員并無明顯優勢,人們對公務員趨之若鶩,就是看中其中各類隱性福利及腐敗的可能。人人痛恨腐敗,人人想腐敗。這是中國人精神分裂嗎?不是。這是正常的人性在起作用。人必然對某種激勵起反應,在一個地方能夠安全地腐敗時,人們就會趨向于腐敗。
如果政府及其雇員開始有創收的念頭,那就是腐敗的開始。不勞而獲是人人皆有的惡念,這意味著政府雇員是潛在的腐敗者。有嚴格監督的制度在,不害怕個人的腐敗,就像美國出了尼克松,韓國人審判了幾個前總統,并不會動搖國本,民眾也不會造反。
既不能發財,又被媒體、反對黨和檢察官盯著,在這種情形下,為什么還有人從政?這就是社會分工,有人對政治特別感興趣,也更在行,他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也享受治理國家的樂趣。美國總統天天被媒體挖苦,也不可能有什么隱私,但總的來說,當總統實現了個人價值,是件榮耀的事情。
政府雇員當大官的是少數。多數雇員只能達到社會平均收入水準,了不起略高,過高納稅人要“艸”了。升職的天花板也不高,重要的政府官員,由于其平臺開放,多由學界、商界的精英空降。所以一流人才只會投身于經濟,在這領域財富及榮耀才是無限的,只有中下人之資才愿意當公務員。
前幾天,收到一位讀者的郵件,他在一個小縣城當電視記者,工作主要就是扛著攝影機拍幾個縣領導,受不了后改做社教類專題。他讀羅素和王小波,認知沒有任何問題,甚至自嘲這種電視臺的工作,什么都不做最好,因為多做一點就是多忽悠一點。不過,有個進入機關工作的機會擺在了他面前,他不喜歡。內心掙扎的結果是,他動用關系確保了這個機會。我很能理解這種認知背離,并向現實投降的人。在中國的小縣城,你能進黨政機關當公務員而不去,那路人都會扭送你去精神醫院。
這不是一個小縣城青年的苦悶,是中國從一線城市到鄉鎮的普遍現象。多數大學生們知行悖離,畢業后擠破腦袋去爭取一份寄生的公務員工作。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寓言:人人知道問題在哪里,人人都加劇問題;人人贊美文明,人人都反文明。因為制度性的腐敗力量太過強大,組織替你搶錢,幾乎無人可以抵擋這種利益誘惑。
一個國家的政府成為盈利機器,隨意收稅、倒賣土地(據任志強統計,房價的70%是由政府收走的)、預算決算一片模糊,這黑洞里的天量金錢用來養肥越來越龐大的公務員人口。公務員成為這樣一種特權階層,他甚至不需要個人腐敗,他只要混進去,制度性的腐敗就把奶頭塞進他的嘴里,民眾將源源不斷產生乳汁:醫療、住房、福利與養老比其他國人好上一大截。
靠知識增長、個人覺醒以及所謂的微博反腐,是無法阻擋制度性腐敗的,也無法勸說一流人才不去當公務員,趨利避害永遠是多數人的選擇。若無制度性的變革,市場的機會越來越少,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那么公務員只會越來越熱,熱到這個國家破產,再也供養不起寄生蟲為止。
而制度變革的主動權在誰手上?中國的反對聲音弱小,也無真正的力量,還是在執政者那邊,政府一廉潔,公務員熱馬上降溫。這需要執政者有斷臂求生的勇氣,有沒有這勇氣呢?天知道,天知道。
讓人開心的是,就算沒有勇氣,一點不改,當人人成為寄生蟲時,固然是個很惡心的社會,但它也到了無法繼續的邊緣,無血可吸,寄生蟲也要死。規律總是會起作用的,人不改,天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