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市一院JCI辦公室負責人濮勇,對這三位老外的“找茬”行動至今記憶猶新?!八麄円粊恚瑳]有像國內檢查那樣看看臺賬就了事,反而要我們提供手電筒和人字梯。一直跟他們來到病區才知道,原來他們要看看天花板是否安全。我們上次去查看天花板,可能都在一年前了,但他們說,檢查天花板對患者安全十分重要,要經常檢查。
“外國專家在醫院待了一周,讓我們知道,‘金標準’就是不忽略任何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一點瑕疵?!卞в骂H為感慨。
幾天下來,包括天花板里存在的問題在內,外國專家一共給醫院找出大大小小將近300個問題,而其中許多問題,都已經“習以為?!薄1热?,曾被稱贊的醫護人員“手衛生”,也沒能做到“金標準”所要求的“查一個病人就要洗一次手”。
還有一件事,讓濮勇印象深刻。“專家剛來時不愿意在醫院食堂吃飯。倒不是追求高規格接待,而是因為他們在檢查時發現清洗蔬菜時清洗間的門沒關,認為存在衛生隱患。一直到醫院幾天后徹底解決他們對食堂找出的毛病,專家才走進食堂吃飯?!?/p>
“找茬”結束后,市一院隨即逐一整改。對照JCI認證條款中的368個標準、1035個衡量要素中發現的問題,市一院將工作分解到各個項目小組,讓每個工作人員都參與其中。
“現在,絕大部分問題都得到妥善解決,但我們也很清楚,這只是暫時的,今后還會不斷出現新問題,通過這次‘找茬’,我們更加清楚,出現一個解決一個,一切圍繞患者滿意這個標尺,持續改進,就是真正的‘金標準’?!敝旆蛘f。
創設“病區會計”,拓展護理外延為便民
腦外科,突發病人多、危重手術多、看病花錢多,醫護人員特別繁忙。在最忙的護士站里,有一個不穿白大褂的女性顯得格外忙。她叫米靜,是位“病區會計”。在病人眼中,她更像位病區“總理”。
這樣稱呼,是因為從病人入院起,到每天的醫療護理,到病人的出院,每一項手術、每一劑針藥、每一張病床、每一餐飯菜,她都要細微記錄。平時,患者可能并不清楚她這些繁雜工作的作用,只有到了出院結賬時,才發現她的“不可或缺”:住院期間究竟花費多少,有哪些辦手續的注意事項,她都要對患者一一說明,甚至還要幫患者一趟趟跑各個科室,從而省卻了患者的煩惱,減少了家屬的來回奔波。
像米靜這樣的“病區會計”,在腦外科、胸心外科、普外科和老年科四個病區都有一名。這個崗位的設置,源于該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的實踐需要。
作為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重點聯系醫院,市一院在臨床護理模式、護理管理方式、激勵措施和機制創新等關鍵問題上謀求突破,盡全力為病人提供安全、專業、主動和連續的優質護理。包括推行“我的護士”“我的病人”理念在內,依據“白天責任護士8小時在崗包干,晚間輪班護士16小時全面負責”的原則,實施“小組責任制”和“個人責任制”的整體護理,白班夜班相對固定,每日每班均有包干小組成員在崗在位。
“把護士還給病人”,是市一院優質護理服務的最響亮口號。如今,該院住院部的護士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臺賬,而是騰出手來多為患者提供專業護理服務,而醫院也先后試行出臺了“限時服務”“八心服務”“親情服務”“省心服務”“臨在服務”等護理規定,讓護士回歸“專業護理人士”的本源。
對比前后的工作內容,以及她所親見的病區護理工作的改變,米靜深有感觸:“過去我在醫院做財務工作,但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看上去工作任務繁重了些,但結構更傾向于方便患者。不僅如此,護士們的工作要求也發生了改變,比如以前護士把藥送到病房就行了,現在發藥后,護士要親眼看到病人吞下才能走?!?/p>
患者儲歡感慨地說:“掛號不用排長隊,不用為等報告在醫院一待半天,最讓我沒想到的是,晚上帶孩子來看病也能看到專家門診。一院是真心在做改革,讓咱們患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