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大概沒有什么是不能被解析和相互聯系的。既然血型會左右性格,那么不同血型的人也會熱衷不同的休閑方式。這個春天,走吧,周末小假帶上狂歡的心情,摘鮮果,騎單車,行遠路,爬野山,不亦樂乎!
A型血
血型解讀:
【A型血】
A型血的人性情溫和,作風優雅,喜歡接觸大自然。他們在工作中細心謹慎,崇尚完美主義,是愛擔心的類型。因此舒適自然的環境更容易讓他們放松心情。
【推薦休閑方式:采摘】
驅車行駛至城郊農莊,草莓翠綠的枝葉和一顆顆圓潤飽滿的果實,在陽光下顯露出成熟誘人的姿態,讓人忍不住想要摘下來嘗嘗鮮。直至站在農莊前,午后微風吹過,陽光調皮地穿過樹葉間隙,在地面上舞動游戲。一路奔波的疲憊感迅速消減,拿上提籃,迫不及待地跑進田里采摘最新鮮的草莓。
采摘最讓人精神的莫過于將剛親手摘下的果子,滿足地咬上一口。酸甜鮮美的果肉,清新淺淡的果香,想起來都惹人食指大動。
旁邊供游人休息的田園小徑上,撐著遮陽傘回頭招手淺笑的女人,提著滿滿一籃子草莓的男人,以及唇角還淌著粉紅色草莓汁嬉笑的孩子,親手采摘的樂趣無需對話,只要一個眼神淺笑就已經知曉。
不遠處一湖碧水蕩漾,樹蔭下有垂釣的老人,暗紅色木質的農莊小筑掩隱在綠樹叢中,一切給人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A型血的你可以在這樣的地方盡情接觸植物,親近自然。
采摘小貼士:
在采摘園各種瓜果蔬菜洗凈了可以免費品嘗一下,走的時候將自己采摘的果子稱重付錢即可。沒有受過農藥、化肥污染的瓜果蔬菜,不僅吃起來放心而且更加健康,不要錯過哦。
B型血
血型解讀:
【B型血】
B型血的人帶著游牧民族氣質,天生好動是充滿感情的行動家。生活中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行我素,自作主張,有些缺乏團隊精神。
【推薦休閑方式:騎行】
從《轉山》里那個在川藏線上飛馳的張書豪,到四月份北京剛剛結束的“復古騎行”活動,以及穿行在各大路線上看風景的“騎行俠”們,越來越多的人把騎行當做自己休閑旅行的方式。
騎行途中大腦攝入更充足的氧氣,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不僅可以強化心臟功能,還可以防止高血壓。除此之外,騎行單車金屬的質感、簡潔的線條、令人著迷的色彩搭配,以及那些在路上的時刻,輪胎壓過石子顛簸的節奏、手剎收緊時驟然興奮的神經,這些都是許多人執著于騎行的理由。
與其他休閑方式相比,騎行會很累,但他們卻說值得,因為路上的每一處風景看過去都是深刻的。他們頭戴防護頭盔,穿著緊身透汗的衣衫,騎著折疊單車極速掠過街頭巷尾的市井長軸,路人剛探頭仔細看過去些,微微弓起的脊背留給身后的人們無限想象。
騎行并不是逃離社會喧囂的途徑,而是一種親近風景感受生命的方式。飛馳在路上的感覺更像是身體傳達給思維的一種訊息,生活需要這樣自由、獨立并且堅持不懈的精神。
推薦路線
更適合騎行的川藏線是南線,相對北線而言,南線路況較好,風光也更為秀美,經過的地方也多為人口稠密的地方,路上補給方便,因此南線也就成了“騎行俠”寄情山水的黃金路線。
AB型血
血型解讀:
【AB型血】
AB型血的人最容易產生自我優越感,浪漫氣質濃郁,因此他們更加喜歡不同于普通休閑方式的活動。天性超脫的他們也信奉獨特,是充滿矛盾的自信家。
【推薦休閑方式:暴走】
所謂暴走,指的是選定一條路線,沿著路線徒步或駕車行走,時間由一日到數日不等。源于美國,現風靡多國。暴走其實也是極限運動的一種,但暴走又不像登山野外探險等極限運動那樣,需要投入較大的經濟代價去購買設施,它的最低限度只需要一雙好鞋和一瓶水,外加幾塊面包就可以成行了。
在暴走前會做好準備,如戶外用品、遇險用品等,暴走地點多在人少景美的野外,因此相當考驗人的意志、體能和知識儲備。
AB血型的人信奉團隊出行的形式和獨特的視角來完成每一次旅行,不僅最大限度的欣賞和認知沿途風景,同時更深度的挖掘當地的民俗傳統與美食,與當地人成為朋友。
暴走與競走不同,雖然同是在路上行走,競走更多的是一種體育比賽項目,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但暴走對于一個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周圍的人來說是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正如古人所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暴走種類大搜索:
1 大步走:后腿用力蹬,前腿往前抬,兩腿肌肉用力就大了許多,步幅自然地加大了。
2 數著數走:在走的時候心里數著四個數,1、2、3、4慢吸,快呼,這樣可使氧和肺泡之間的紅血球及二氧化碳交換的幾率加大,使全身充氧。
3 彈著走:每走一步,十個腳趾頭都要用力,特別是大腳趾,把人要“彈起來”。對平日穿高跟鞋易引起的腳部疾病,如腳趾痛、踝關節問題有改善作用。
4 倒著走:可以強化腰腿肌肉,增強平衡,比正走耗氧名。
O型血
血型解讀:
【O型血】
O型血的人體貼而富有正義感,固執而好勝,最有同伴意識,也最容易揪住同伴缺點。作為現實主義浪漫者,他們更加追求一種精神上的自由,因此喜歡拋開城市的喧囂,融入靜謐荒涼的野山,攀登和行走的過程使他們思考和成長。
【推薦休閑方式:登野山】
有人曾說,登上山頂不是為了讓世界看見你,而是讓你看見世界。我想這也是出走社,選擇以爬野山為外在形式修煉人格的原因吧。
走在崎嶇的山路上,你會將自己推置到自然與集體當中。四周空間陡然擴大,眼前綿延無盡的荒山將被水泥森林包圍的世界替代,因對自然的敬畏腳步漸漸堅實。身旁鼓勵自己和提醒前路還有荊棘的隊友,讓人感受到淡淡的暖意。
早上集合出發,從地鐵出來,沿計劃好的山路走。微風拂面,空氣里飄來混合著野花和雜草的自然氣息。午餐會在山上解決,或在農家院里吃一頓熱氣騰騰的農家飯,或是大家圍坐一圈,分享彼此在家準備好的食物。
在準備出走課題時,他們選擇出行的地點會避開擁擠的景點景區,以野山、野長城等為開題重心,在實地出行前進行詳細的計劃,如線路、所需裝備、食物以及大致所需時間;并主張綠色出行,多利用地鐵、公交等交通工具;親歷自然,通過與山互動,與隊友互動,建立與自然之間、與他人之間君子之交淡如水式的質樸、和諧、純凈的關系。
出走社小貼士:
他們提倡反時尚非競爭低消費,實行“準實名制”,注冊之后會獲得的社區嘉賓身份,但他的權利非常有限,如登錄有時間限制,發言須經過審核。只有分擔出走課題,積累出走履歷,獲得系統認證,升級為社區公民,才能獲得作為“實名網友”的充分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