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視節目作為老百姓茶余飯后的一種精神文化消遣內容,本不應該承擔太多的導向性,但是日漸低趣味的節目內容,讓觀眾不得不對節目制作者以收視為全部利益的動機報以鄙視的態度。縱觀當下形式眾多的各類電視節目,對于觀眾來說都像是快餐式的“文娛食品”,無法帶動觀眾投入其中共同互動是硬傷。如何讓一道“快餐”更加有營養,讓觀眾在觀看時心隨眼動,將是國內電視節目的發展方向。
斗智與斗勇 舞臺就是戰場
首檔全民情智游戲節目——《王牌諜中諜》,徹底打破現有電視節目形式。這是一檔對IQ、EQ雙重考驗的全民游戲節目。游戲通過答題獲取獎品,但是能贏的方法并非一定取決于你答對題目的多少,只要你能迷惑敵人,讓對手相信你是他們中最棒的,即使你不是,你也有可能贏走大獎。每周一晚上,節目都會迎來6位不同的挑戰者,游戲環節共分5輪,第一輪8個問題,其他四輪各5個問題,每一輪淘汰一位挑戰者。在每6位挑戰者中,堅持到最后的那位將成為本周“諜中諜”,他除了能得到自己答題所得的雪佛蘭雪拼季積分外,還能額外獲得七人座都市力量SUV雪佛蘭科帕奇一年使用權。更刺激的是,每周的“諜中諜”還將重聚在終極對決的舞臺上,最后將有一個人成為“王牌諜中諜”,他的獎勵除了他當場獲得的雪佛蘭雪拼季積分外,還能前往雪佛蘭任一中國展廳挑選任一心儀車型,獲得五年使用權!
《王牌諜中諜》的節目形式,最早的原型是英國益智類競賽節目《poker face》。就像是去年最火爆的《中國好聲音》一樣,《poker face》也是一檔在全球14個國家播出,大受歡迎的節目,雖然舞臺上展示的是選手的智商而并非歌喉。而通過革新且更加貼近國人“口味”的《王牌諜中諜》更像是一部在現場舞臺上展示的“諜戰劇”,是每位選手的戰場,同樣也是觀眾的戰場。
現場競爭火爆 拼知識 斗心理
《王牌諜中諜》的節目形式讓不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都主觀認為其是一檔普通的智力競猜節目,而當首期節目播出過后,選手直呼過癮,觀眾大喊給力。
雖然說比拼的是智力,但卻不是文化高材生那種所謂的書本知識。酒瓶的瓶蓋上有幾個齒輪?人的身高在什么時候最高?西湖醋魚傳統做法用的是什么魚?等等這些生活中常見但卻很少有人刻意觀眾的問題在節目中層出不窮。第一期的諜中諜是一名老外Tim,本來能夠在中國式智力問答中勝出就已經出人意料,誰曾想他竟然能夠熟練的答出西湖糖醋魚的傳統做法。面對觀眾的質疑,Tim承認自己有一個中國廚師師傅,這讓大家無言以對。
從帥氣飛行員、美女主播、年輕編劇,到自由職業者,參與節目的挑戰者包含各階層人群,在節目錄制前挑戰者幾乎無一例外都表示自己不會在意積分多少,追求走到最后的爽快感。但真正開始以后,卻出現了戲劇化的場面,挑戰者兩度互相爭論后離場,讓這讓主持人哭笑不得。通過結束后對眾多挑戰者采訪了解到,“開始的時候真的不在意積分,但到了第三輪之后,仿佛被刺激到不受控制,眼里只有積分,再加上隊友的施壓,感覺已經hold不住了。”“開始就想來玩玩游戲,根本沒有在意積分多少,但是通過節目的進行,就會不自覺的陷入到相互算計的心理戰中,死不休。”
制作人兼主持 “雙男”將成主流
2012年紅到發紫的《中國好聲音》讓觀眾看轉椅、聽聲音的同時也記住了那個“改行”賣涼茶的華少。繼好聲音之后,華少不但主持上風生水起更是挑大梁開始參與節目制作。《王牌諜中諜》是華少首個擔綱制作人的節目,并不是“主而優則制”,作為節目的主要執行者,華少覺得:“主持人介入節目較晚,再度創新的空間比較小,而制作人不同,從策劃初期就要盯,所有環節更是事無巨細都需管,簡單來說,制作人是節目的魂兒。”既然有了“魂兒”,我們期望華少能夠主持的更加游刃有余。
在觀眾的傳統印象中,一男一女的主持風格是電視節的常態。而這次《王牌諜中諜》卻是大膽啟用男男搭配的非常規路線。一哥華少搭配王牌主持沈濤,兩大浙江衛視人氣男主持同臺成為節目一大看點。作為主打情智的《王牌諜中諜》,男性主持慣有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考更加適合節目斗智斗勇的路線,不但能夠合理把控臺上選手的“斗志”也能很好的與觀眾互動。華少本人表示十分期待與沈濤的合作,笑稱“我們倆男人的節目,氣場怎樣也會大很多啊”。
從節目形式到參與者再到主持人,《王牌諜中諜》都在嘗試打破常規,挑戰選手的智商同樣挑戰觀眾的智商,一場真人舞臺“諜戰劇”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