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險是開端
海上保險是一種最古老的保險,近代保險首先是從海上保險發展起來的。
共同海損的分攤原則是海上保險的萌芽。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一帶就有了廣泛的海上貿易活動。為使航海船舶免遭傾覆,最有效的解救方法就是拋棄船上貨物,以減輕船舶的載重量,而為使被拋棄的貨物能從其他收益方獲得補償,當時的航海商就提出一條共同遵循的分攤海上不測事故所致損失的原則:“一人為眾,眾人為一。”公元前916年在《羅地安海商法》中正式規定:“為了全體利益,減輕船只載重而拋棄船上貨物,其損失由全體受益方來分攤。”在羅馬法典中也提到共同海損必須在船舶獲救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損失分攤。由于該原則最早體現了海上保險的分攤損失、互助共濟的要求,因而被視為海上保險的萌芽。
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險的低級形式。船舶抵押借款方式最初起源于船舶航行在外急需用款時,船長以船舶和船上的貨物向當地商人抵押借款。借款的辦法就是:如果船舶安全到達目的地,本利均償還;如果船舶中途沉沒,“債權即告消滅”,意味著借款人所借款項無須償還,該借款實際上等于海上保險中預先支付的損失賠款;船舶抵押借款利息高于一般借款利息,其高出部分實際上等于海上保險的保險費;此項借款中的借款人、貸款人以及用做抵押的船舶,實質上與海上保險中的被保險人、保險人以及保險標的物相同。可見,船舶抵押借款是海上保險的初級形式。
現代海上保險是由古代的船貨抵押借款思想逐漸演化而來的。1384年,在佛羅倫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單。這張保單承保一批貨物從法國南部阿爾茲安全運抵意大利的比薩。在這張保單中有明確的保險標的,明確的保險責任,如“海難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損、擱淺、火災或沉沒造成的損失或傷害事故”。在其他責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盜、拋棄、捕捉、報復、突襲”等所帶來的船舶及貨物的損失。15世紀以后,新航線的開辟使大部分西歐商品不再經過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16世紀時,英國商人從外國商人手里奪回了海外貿易權,積極發展貿易及保險業務。到16世紀下半葉,經英國女王特許在倫敦皇家交易所內建立了保險商會,專門辦理保險單的登記事宜。1720年經女王批準,英國的“皇家交易”和“倫敦”兩家保險公司正式成為經營海上保險的專業公司。
1871年在英國成立的勞合社,是1688年愛德華·勞埃德先生在倫敦塔街附近開設的咖啡館演變發展而成的;1691年勞埃德咖啡館從倫敦塔街遷至倫巴第街,不久成為船舶、貨物和海上保險交易中心。勞埃德咖啡館在1696年出版了每周三次的《勞埃德新聞》,著重報道海事航運消息,并登載了咖啡館內進行拍賣船舶的廣告。隨海上保險不斷發展,勞埃德承保人的隊伍日益壯大,影響不斷擴大。1774年,勞合社遷至皇家交易所,但仍沿用勞合社的名稱,專門經營海上保險,成為英國海上保險交易中心。19世紀初,勞合社海上保險承保額已占倫敦海上保險市場的90%。1871年,英國國會批準了“勞埃德法案”,使勞合社成了一個正式的團體,從而打破了倫敦保險公司和皇家交易所專營海上保險的格局。1906年,英國國會通過的《海上保險法》規定了一個標準的保單格式和條款,它又被稱為勞合社船舶和貨物標準保單,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公用和沿用。1911年的法令取消了勞合社成員只能經營海上保險的限制,允許其成員經營一切保險業務。
火災保險的起源和發展
繼海上保險制度之后形成的是火災保險制度。火災保險起源于德國。1959年德國漢堡市的造酒業者成立了火災合作社,至1676年,由46個相互保險組織合并成立了火災合作社,其后,合并成第一家公營保險公司——漢堡火災保險局。但真正意義上的火災保險是在倫敦大火之后發展起來的。1666年9月2日,倫敦城被大火整整燒了五天,市內448畝的地域中373畝成為瓦礫,占倫敦面積的83.26%,13 200戶住宅被毀,財產損失1 200多萬英鎊,20多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次年牙醫巴蓬獨資設立營業處,辦理住宅火險,并于1680年開辦了一家4萬英鎊資本金的火災保險公司;巴蓬的火災保險公司根據房屋租金和結構計算保險費,并且規定木結構的房屋的費率為5%,磚瓦結構房屋保費的費率為2.5%。這種差別費率被沿用至今,因而巴蓬被稱為“現代火災保險之父”。
1710年,查爾斯·波凡創立了倫敦保險人公司,后改稱太陽保險公司,開始承保不動產以外的動產保險,營業范圍遍及全國。它是英國現存最古老的保險公司之一。
人身保險的起源和發展
人身保險起源于海上保險。15世紀后期歐洲的奴隸販子把運往美洲的非洲奴隸當做貨物進行投保,后來船上的船員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傷害,由保險人給予經濟補償,這些應該是人身保險的早期形式。
17世紀中葉,意大利銀行家洛倫佐· 佟蒂設計了“聯合養老保險法”(簡稱“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實行。佟蒂法規定每人繳納法郎,籌集起總額140萬法郎的資金,保險期滿后,規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齡把認購人分成若干群體,對年齡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點就是把利息付給該群體的生存者,如該群體成員全部死亡,則停止給付。
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埃蒙德·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亞的布雷斯勞市的市民死亡統計為基礎,編制了第一張生命表——哈雷生命表,精確表示了每個年齡的死亡率,提供了壽險計算的依據。18世紀40—50年代,辛普森根據哈雷的生命表,做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遞增的費率表。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齡差等計算保費,并提出了“均衡保險費”的理論,從而促進了人身保險的發展。1762年成立的倫敦公平保險社才是真正根據保險技術基礎而設立的人身保險組織。
責任保險的起源與發展
責任保險是對無辜受害人的一種經濟保障。盡管現代保險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但責任保險的興起卻只是近100年的事。1855年,英國鐵路乘客保險公司首次向鐵路部門提供鐵路承運人責任保障,開了責任保險的先河。1870年,建筑工程公眾責任保險問世;1875年,馬車第三者責任保險開始出現;1880年,出現雇主責任保險;1885年,世界上第一張職業責任保單——藥劑師過失責任保險單由英國北方意外保險公司簽發;1895年,汽車第三者責任險問世;1900年責任保險擴大到產品責任,承保的是酒商因啤酒含砷而引起的民事賠償責任。進入20世紀,責任保險迅速興起和發展,大部分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把很多的公眾責任以法律規定形式強制投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責任保險的種類越來越多,如產品責任保險以及各種職業過失責任保險層出不窮,這些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成為制造商和自由職業者不可缺少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