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謙新理益集團、國華人壽董事長、龍美術館創辦人。
在投資界擁有著超前的領悟能力,擁有“資本獵豹”、“股市大鱷”、“法人股大王”、“增發大王”多個稱號。
對藝術品投資情有獨鐘,2009年以來,劉益謙幾乎每年在藝術品上投資近10億元。
在2012年5月的新財富500富人榜中,劉益謙以150億元的身家位列中國內地富豪榜第三十位。
在中國資本市場,劉益謙擁有多個響亮的名號,“法人股大王”、“增發大王”、“資本獵豹”、“藝術品收藏家”等,這些名號的背后,是他在投資領域顯露的天賦。
有人說,他每次出牌都不按常理,卻總能出奇制勝。在藝術品市場,這位不算最有錢的滬上新貴,卻最舍得花錢,一幅字畫動輒上億;8年前,他開始“涉險”,牽頭設立天平汽車財險公司,如今被國際保險巨頭法國安盛(AXA)集團相中,2億股權賣出了19億元的天價,市盈率超40倍。
巴菲特獨創“產業+保險+投資”模式,爬上了財富的巔峰,引來無數效仿者。雖然劉益謙聲稱在投資領域不會崇拜誰,但他也被貼上了“效仿者”標簽,并擁有一個正能量的標注——“最成功之一”。
布道天平
劉益謙現年50歲,在卸任天茂集團董事長職位的同時,也沽清了手握的一兩百家公司法人股,如今他僅在新理益集團和國華人壽擔任董事長。
在此之前,他一手握著天平保險,一手掌控國華人壽,在A股市場上,更是自信十足,在民營保險公司排行里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
劉益謙持有新理益集團91.8%的股份,新理益集團又持有天茂集團23.78%的股權。向法國安盛保險集團出售股份之前,天茂集團持有天平車險20%股份。據此,劉益謙僅憑借約4%的股權就掌控了天平保險。這一條控股鏈,足足25倍杠桿。
天茂集團不惜重金押注保險,并刷新了國內保險業最短盈利期的歷史記錄,這一榮耀背后,是天茂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劉益謙在持續發力。
作為上市公司天茂集團旗下兩大保險資產之一,天平車險成立于2004年底,注冊資金6.3億元,是國內第一家專業汽車保險公司。
在有數據可查的6年多時間里,天平車險均實現盈利。2012年,天平車險實現凈利潤1.45億元,2011年盈利2.53億元,2010年盈利1.80億元,2009年盈利1.40億元。公開數據顯示,早在2007年天平車險就已經盈利;當年天平車險保費收入11.73億元,比2006年的4.15億元增加182.7%,實現凈利潤1137萬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劉益謙一直在推動天平車險的運作上市。2009年,天平車險與國泰君安簽署《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協議》,并在上海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手續,這意味著天平已進入上市輔導期。
雖然上市之路并不順暢,但從目前中國A股上市保險公司看,保險公司的市盈率約為30至40倍,市凈率約為4至5.5倍。從中不難發現,劉益謙為何如此熱心運作。
因為一直盈利,屬于財險公司的天平車險顯然比國華人壽更好脫手,于是便在今年5月“出嫁”給了財大氣粗的法國安盛集團。
根據天茂集團發布公告顯示,天平車險7.57%的股份以9.25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法國安盛集團(AXA)的全資子公司,轉讓價款總計為4.4億元。天茂集團預計將實現投資收益約2.94億元。劉益謙無疑把天平賣了個好價錢。
法國安盛集團為收購天平車險50%股份支付了約19億元現金和折合人民幣約20億元的原安盛保險上海分公司的股份。
而在確定牽手安盛之前,巴菲特旗下的GEICO、美國利寶、瑞士蘇黎世等歐美大的保險公司均曾與天平進行了較深入的談判,并開出了報價。
“引進外資和IPO并不沖突,安盛的入股價還遠遠高于IPO的估值。做大做強企業不一定非走IPO獨木橋,需求并購戰略合作也是很好的選擇。”劉益謙道出了選擇法國安盛的緣由。
押寶國華
國華人壽是劉益謙在保險行業親手撫育的“二兒子”,他實際控制著國華人壽,至今仍是國華人壽的法人代表。
作為國內第52家壽險公司,國華人壽2004年獲得批籌許可,2007年底才開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國華人壽注冊資本為10億元。
業內有著“壽險業的盈利期至少要七八年時間”的慣例,劉益謙并不認同這一說法,“從我接手國華人壽董事長的那天起就跟中層以上干部明確講,我今天來,就是要顛覆壽險業這種盈利模式。要把這個公司經營8年才盈利,我可能都要55歲了,這也不是我的個性。國華提出的口號就是,我們8年要上市的。”
數據顯示,成立僅兩年半的國華人壽便實現了盈利。2008年,國華人壽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實現保費收入8億元;2009年實現保費收入38.8億元,增速居中資第一位,市場排名第20位;2010年,國華人壽總資產突破百億元,且連續兩年實現盈利。其中2009年實現盈利0.2億元,2010年為0.65億元。在壽險業處于艱難摸索時期,國華人壽的這一業績頗惹人注目。
但從2010年開始,受新會計準則的影響,萬能險不計入保費收入,公開數據顯示,國華人壽保費收入下滑,而實際上國華人壽在銀保新政后仍然保持了保費的正增長。按舊會計準則,具體數據,2010年保費收入為39.9億元,2011年保費收入為51.5億元,2012年1月至11月保費收入為75.43億元。
成立5年,國華人壽迅猛擴張,目前已在北京、山東、浙江等地成立和籌建了18家省級分公司,在上海、廣州設有電銷中心和客戶聯絡中心。在出現虧損的同時,急劇擴張讓國華人壽的資本金一直處于緊繃狀態。
本已連續兩年實現盈利的國華人壽,其年報顯示,2012年國華人壽虧損達3.43億元,已比2011年度3.96億元的虧損有所收窄。此后出現大股東易主事件,2012年9月,天茂集團減持其7%股權。這對成長中的一家企業來講,是頗為不利的事情。
今年初,國華人壽注冊資本金增至20億元人民幣。上海保險業一人士分析指出,國華人壽之所以進行如此大膽風格的投資操作,身為董事長的劉益謙不惜多次增資,或與其成立多年來始終未能實現盈利有關,而受資本市場底部已經顯現和監管部門鼓勵保險資金進行更多投資渠道的兩大影響,國華人壽憑借定增,一舉實現扭虧為盈。
“我投資在保險公司里,今后收益不會比投資任何一家銀行差。”劉益謙放下豪言,看一個行業的投資價值不能離開大背景,現在銀行是暴利行業,但隨著銀行利率下降,利潤未來肯定會下降。從全世界來看,沒有銀行控股保險,只有保險集團控股銀行。
國華人壽面臨折點,但愿能在劉益謙的手里,會是一副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