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將是新版《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的時間。該《辦法》中最大的亮點無疑是第二章第七條中的規定:“報名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當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這條規定被業界解讀為:保險營銷員將從初中生升級為大專生,是保險營銷員的人才計劃。
保險營銷員從初中生上升為大專生將意味著什么呢?對整個保險業來講,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前段時間,有媒體曝出:某環衛局招收環衛工人時出現了多名碩士研究生報名的新聞,在筆者看來,多名碩士研究生報名的背后恐怕是環衛局的事業編制問題導致的。碩士研究生報名參加營銷員考試的新聞,在我國保險營銷員中就沒有發生過。甚至普通高校的本科學歷者到保險公司都是坐辦公室,很少有在基層賣保險的,即使有,也很快另找工作了。導致現在營銷員學歷成分普遍偏低的情況,就要從我國保險營銷員的現狀和地位說起了。
保險業缺乏高學歷人才,特別是作為基礎的保險營銷員這個環節中,高學歷者不少,能留住的并不多。這就是業界所說的:保險營銷員引進難,想留住更難。為什么會出現這個現狀呢?
首先是保險營銷員的名聲不好。在民間,保險營銷員基本上就是“不要臉”的代名詞,正所謂“一人賣保險,全家不要臉”就是營銷員的自嘲寫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難道賣保險就這樣讓人討厭嗎?
保險營銷員的社會地位低下,或許是歷史造成的。2012年4月12日保監廳函[2012]111號,《關于堅定不移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征求意見稿)》(有關意見的函),就對這一原因講述得很清楚。保險營銷員普遍采用招募制度中,通過“介紹加入”的增員機制,根據加入時的關系遠近,建立“血緣”關系,組成“網絡”,按照血緣關系的遠近進行復式計酬。與國家認定傳銷行為的主要特征相似。說白了,保險營銷員需熟人介紹加入保險公司,要想有業績并在保險公司快速立足,就要從自己的親屬身上拉到保單。這是一種沒有技術含量的營銷手段,基本上是“搞傳銷”(郎咸平言),從而在根本上導致了大眾對保險的認識。在很多家長看來,自己的孩子搞保險營銷是很沒面子的,通常是會抵觸的。他們認為家里省吃儉用培養的一個大學生應該從事高尚的職業,不管是哪個職業,都不應該是保險營銷員。
其次,保險營銷員收入難以保證。一個新人要想留在保險公司就要有業績,業績的取得一般從自己身邊的親屬下手。在親屬都被“買”了一遍后,要想再取得業績就變得很困難了。這個時候,沒有業績就無法留在保險公司了。而且一般保險公司都沒有購買留下營銷員的社保。這個時候的因營銷員只是保險代理人,收入只有傭金部分,傭金部分還有上繳個稅和營業稅。沒有業績的營銷員往往個人的利益會受到損害。
前段時間,一位營銷員給記者打了一電話,他說,湖北省很多壽險公司近期都在采取一個針對營銷員的辦法,如果一個營銷員不上班打卡或者點名,將會被保險公司罰款30元錢,600元全月封頂。他比較氣憤的是,保監會再三強調保障營銷員的利益不受侵害,為什么保險公司還要罰款。他認為自己和保險公司之間是代理關系,保險公司沒有給自己發工資,也不提供餐補和車貼,保險公司就不能罰自己的款,而且罰款部分是從傭金中扣除。這部分罰款成為了保險公司的小金庫。現在他比較糾結,去不去上班都是問題。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侵害營銷員的做法,也是營銷員自身地位不高的典型,在保險公司的眼中,營銷員是他們的“奴才”,想怎么處罰都可以。
這就是保險營銷員的現狀,也是保險營銷員引進難,留住更難的現狀。特別是保險專業的畢業生,如果讓他去賣保險,沒幾天后,該畢業生就轉行了,現在的保險畢業生基本上都從事的諸如內勤這類的工作,很少有人能在基層呆上三個月的。
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營銷員的這些切身利益,恐怕保險營銷員的大專學歷就會成為一張白紙,即便保監會的規定再嚴格,保險公司也會有辦法應付的,只有切實讓保險營銷員的利益和他們的社會地位得到解決,保險營銷員隊伍中就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專學歷,甚至有研究生以上的學歷者進入。
在我國保險業增員難的今天,在新渠道難以支撐起壽險業的今天,要想實行保險的再次發展,保險人才計劃是一個很不錯的策略,但是這個策略恐怕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專門檻正是這個計劃的第一步,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講,盡管是比較晚了,但是有比沒有的好,好飯不怕晚,希望有關部門和保險公司把這份計劃進行下去。切實提高保險營銷員的切身利益,努力為保險營銷員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也衷心希望保險營銷員的人才計劃順利并堅定的實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