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當制片并非什么新鮮事件,當初《失戀33天》文章偶得制片人一職,只是因為開機前投資不夠,制片方與文章協商等影片上映后票房分成。最終本片以黑馬之勢奪得3.6億元的票房,制片人文章名利雙收。2012年這個現象在國內影視圈越來越明顯。電影上,“五一檔”上映的電影《匹夫》,明星演員黃曉明的頭銜除了“主演”之外還有“投資人”。即將在2013年上映的管虎的《虎烈拉》劉燁、張涵予、黃渤三位金馬影帝宣布共同“零片酬”參與,并集體“改行”擔任出品人。電視上,從之前范冰冰工作室的獨立制作,到現在的林心如、關悅相繼擔任電視劇的制片人并兼任女一號。制片人吳奇隆也會繼續他的下一部以制片人身份參與的電視劇《向著勝利前進》。可見2012年的《新白發魔女傳》讓他嘗到了甜頭。由馬伊琍做制片人,文章導演的《小爸爸》也已經投入了拍攝。從“不得已而為之”到如今的主動選擇,明星出演影片不拿片酬,轉而以“入股”方式當起制片人的案例多了起來。2013年,明星當制片人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而且明星轉型做職業化的制片人也會越來越成為一種潮流。演員做制片人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投資模式。不能忽視的明星生產力影視公司力邀明星當制作人是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也是一種有力的營銷手段。
在演員片酬瘋漲愈演愈烈之時,投資成本與演員片酬的矛盾越來越厲害。降低成本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就是明星零片酬,票房分紅。明星做制作人的制作模式可大大降低影片成本和風險。省下的錢可以直接投入到創作中,為影片的制作奠定良好的資金支持。
另外一方面,演員做制片人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作品和收益。與制作上的捆綁,演員等于能夠直接地參與自己所投資的片子。各個環節都可以把控到位,影片也能有更好的品質。
明星制片人的模式也給收視率加了一層保險,購片方買片都看演員,演員的親身參與制作也給購片方吃了一顆定心丸。投資商覺得有他們在就是保證,保證收視的同時也降低了購片成本,明星擔當制片人兼主演的電視劇肯定會保證固定收視群體。所以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明星做制作人的優勢還在于其廣泛的人脈,當初何潤東擔任《泡沫之夏》制片人,團隊得知他和大S比較熟,直接派他出馬洽談,省下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甚至對搞定難搞的拍攝場地、節省場租費等,他都能一一敲定。其廣泛的人脈和明星光環為影片的制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這點上,明星制作人和普通制作人的優劣勢馬上就出來了。
為自己鋪路也是明星轉作制作人的一個緣由。演戲能演一輩子畢竟少數,隨著青春逝去,能有一個積累沉淀的工作經驗對他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將來不演戲了,轉行做制作人也游刃有余。當然,豐厚的利潤回報也是越來越多的明星做制作人的一個原因。
明星做制作人的優勢得益于他們的特殊身份,可以有更有利的方式融資,賣片也有保障,緩和了投資方與演員片酬的矛盾,讓明星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雖然明星做制片人也有很多不專業的地方,但是只要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此種模式必將成為將來影視制作的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