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大肆搶掠,許多珍寶從此流失海外。這其中就包括了一件曠世奇珍——西周青銅器——神面卣(yǒu)。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酒具和禮器,盛行于商和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便基本消失。卣的主要作用便是在祭祀時盛酒,因其造型最大的特征是帶有提梁,所以又俗稱“提梁卣”。
在流傳至今的眾多卣中,神面卣就是最不可思議的一件——在這件器物身上,匯集了很多動物和神靈的造型,這讓一貫高貴神秘的青銅器透出了幾分可愛詼諧之氣。首先,在卣的器蓋與器身兩面都塑有天帝“神面”,神面長有雙角,一對小眼圓鼓暴張,直鼻小耳,并呲出兩顆獠牙,威猛中還帶著絲絲詭異的笑意。更令人震驚的是,無論觀者如何變換位置,神面的眼神似乎都在緊緊尾隨著你,給人一種攝人魂魄的感覺。
除了神面,這件器物從上而下還遍布著造型精妙的動物:器蓋頂端站立著一只貓頭鷹;提梁是由兩條龍組成,兩龍共用一尾,龍尾上翹,側面的龍脊紋理細膩復雜;器身兩側的中央部位各伸出一只造型立體的貘(一種食蟻獸)首;在器物的圈足部位也裝飾有龍紋,龍首居中前凸,龍身左右延展,與提梁上的雙身龍形成呼應之勢。據專家介紹,這些有序地分布在卣上的龍、貓頭鷹、貘等圖案,其實是天帝“神面”掌管的各種神怪。另外,在器蓋和底部,還鑄有相同的兩行5字銘文——作厥寶尊彝,因此,神面卣也被稱為“作厥寶尊彝卣”。
神面卣自英法聯軍入侵后便失去蹤跡,直至上世紀90年代初,它才首次在海外現身。剛一露面,神面卣便以前所未有的獨特外形震驚了世界收藏界,成為各國收藏家及博物館爭相購買的對象。一家日本的博物館捷足先登,最先以天價購入。但隨后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開始流傳:神面卣的形貌過于獨特,恐怕是贗品。日本買家因此寢食難安,打算將其拋售——為了確認真偽,日本人不惜損壞神面卣,在其頂部鉆了6個孔眼,取樣化驗。盡管結果確認該卣為西周真品,但面對傳言和人為的損壞,世界各國收藏機構都不敢出手。此時,中國保利集團迅速作出了反應,將這件珍寶迎回了故土。
今天,神面卣已被尊為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將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光輝,永久地端坐在國人及世界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