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場由福建省美術家協會、福建藝術職業學院主辦的“閩風拾掇”周向一油畫作品展在芍園壹號舉行開幕式。本次展覽展出周向一先生油畫作品30余件,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寫照。
畫家周向一多次到崇武、港乾等惠女集聚地體驗生活,歷經內心的感悟、凝練、升華,陸續創作了《舟》、《永遠的歌》、《盼》、《漁歌》、《春潮》、《藍色交響》等一批反映惠女勞作、生活、命運、風尚的藝術精品,這是內心聚集的——表現:畫家以獨特的視角,尋求更為廣闊的視域來把握與呈現惠女精神與歷史走向的關系。
“我到某地去寫生,不僅要對地理環境了解,而且還要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有所熟悉,這樣表現出來的畫面才具有真實可感的意境。”在周向一看來,他的油畫離不開寫生,這不僅是油畫家體驗悟道生活,歷練、提高自身素養的重要手段,也是其醞釀心中意境的一種方式。因為繪畫并不是要畫就我們眼前所看到的景色,而是要表達看不到的、景色之外的東西。因此,周向一對寫生有自己的感悟。
“寫生生活真的是十分愜意,即是游歷又是畫畫。這些年,我走過不少地方。外出寫生,感受其間地域文化的別樣與豐富,感受山形水勢即地緣環境的奇異。其次,就是在寫生中基本確立了自身的藝術語言,這是最大的收獲。”周向一說道。
“周向一教授在美術創作中,長期以來堅持藝術表現力的探索,繪畫語言日益精進。由于他對事物有著敏銳的藝術感覺,使之才情得以在作品中充分表達。他堅持走進生活、大自然,感懷外部世界的多彩和自然生命的價值,尤其對所處福建的優美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有著特殊的藝術情懷。”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范迪安說道。
在藝術史上我們看到,中外風景油畫大家都在不懈的寫生中獲得成就。吳冠中先生一輩子就是在從持續不斷的寫生中獲取和提煉出自己的藝術語言,還有蘇天賜、陳均德、戴士和等等。“但是我感到,藝術家創作的題材與根基還是應回到自己熟悉的并有思考的地方上來。”周向一補充道。
未來,堅持寫生創作仍是周向一創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八閩大地是其長期采風的基地。以福建特有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母體,他那以濃烈的色彩,寫意的筆調,并賦予濃郁情感色彩的作_品仍將持續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