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數小幅上漲或者下跌的背景下,跑贏往往不成問題,但是猛烈上漲的年份卻很難。這也很能代表問題,那就是巴菲特表示其更擅長逆勢投資。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投資準則體現在他每年所寫的致股東信中。這些準則為投資指南、他的效仿者、甚至兒童圖書提供了靈感。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前往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Omaha),聆聽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年會上詳細闡述自己的投資理念。
2013年3月2日,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再次出現在伯克希爾·哈撤韋公司的網頁上。由于伯克希爾一哈撒韋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在2012年僅僅增加了14.4%,甚至沒有超過標準普爾500指數16%的年度漲幅,2012年被巴菲特視為“表現欠佳”的一年。這一年,伯克希爾為股東創造了241億美元的總收益。
數據顯示,如果以5年為周期,過去的48年里有13個周期,到目前為止,13個5年周期里,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公司幾乎每一次都能領先于標普指數,不過巴菲特自己也表示,如果2013年標普繼續上漲,可能這個記錄將可能被打破。
記者翻閱數據后發現,在過去四年中伯克希爾已經有三年跑輸標普了。當然巴菲特早年說過,在指數小幅上漲或者下跌的背景下,跑贏往往不成問題,但是猛烈上漲的年份卻很難。這也很能代表問題,那就是巴菲特表示其更擅長逆勢投資。
旗下9家公司貢獻130億美元利潤
“我們使用了13億美元來購買我們的股票,因此我們去年凈增值228億美元。我們每A類和B類股的賬面價值增長14.4%。”巴菲特在信中向股東們如此說道。在過去48年中(即目前管理層上任以來),公司每股賬面價值已從19美元增至114214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9.7%。
2012年伯克希爾提供利潤最多的是五個非保險類企業:BNSF(伯靈頓北方圣達菲鐵路)、Iscar(伊斯卡切削工具)、lubrizol(路博潤特種化學)、Marmon(美聯集團)和中美能源,巴菲特在信中把這五家企業稱為公司的五大金剛,數據顯示,這五家企業在2012年度所取得的利潤比2011年度增長了6億美金,合計達到101億美元。
這五家企業中,伯克希爾在八年前就控股的只有當年稅前利潤為3.93億美元的中美能源,隨后公司用全現金交易購買了除BNSF外的另外三家。
而伯克希爾常年來一直持有的四大天王:運通、可口可樂、IBM和富國銀行在2012年也給公司帶來了不菲的利潤。伯克希爾甚至還增加對富國和IBM的股票持有量(富國從2011年基礎上的7.6%增加到現在的8.7%,IBM從5.5%上升到6%,當然可口可樂和運通也不會毫無變化,回購股票使得伯克希爾持有權被動上漲。公司在可口可樂的持有量上升0.1%到8.9%,在運通的所有者權益從13%上升到13.7%。
“這四家企業擁有了不起的好生意,而且他們還被天才的并且還考慮股東利益的領導層管理,從我們企業自身角度來看我們寧可要優秀企業的一部分也不要平庸企業的全部。”巴菲特在信中如此總結4家公司。截至去年底,2012年伯克希爾在四大企業上賺了39億美元。
國內投資界集中投資的思想主要是源于巴菲特,巴菲特一直強調集中投資。在其1984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形容過度分散投資的麻煩:“若你擁有40位妻妾,你一定沒有辦法對每一個女人認識透徹,長期下來,我們集中持股的政策終會顯現出他的優勢。”
“分散投資是無知者的自我保護法,但對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干什么的人來說,分散投資是沒什么意義的”,巴菲特的這句話被國內一些集中投資者反復引用。
值得注意的是,巴菲特強調的集中投資,是指集中投資于5~10家股票,而并非集中投資于一、兩家股票。198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出版50周年的慶祝活動中,巴菲特發表了一篇著名演講,在演講中巴菲特說:“事實上,如果你能夠買進好幾只價值嚴重低估的股票,那么以8000萬元買人價值4億美元的資產,特別是分別以800萬美元的價格買進10種價值4000萬美元的資產,基本上毫無風險。”
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說:“如果你是學有專長的投資人,能夠了解產業經濟的話,應該就能夠找出5至10家股價合理并享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我實在不了解那些投資人為什么要把錢擺在他排名第20的股票上,而不是把錢集中在排名最前面、最熟悉了解同時風險最小、獲利可能最大的投資之上。”
從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爾公司歷年的投資組合來看,除1987年持有3只股票外,其他歷年投資組合持股數都在5只(含)以上,其中,1980年持股數為18只,2010年持股數為14只。
有人曾做過統計,巴菲特對每一只股票的投資沒有少過8年的。巴菲特曾說:“短期股市的預測是毒藥,應該把它擺在最安全的地方,遠離兒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資人。”我們所看到的是許多人追漲殺跌,到頭來只是為券商貢獻了手續費,自己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不妨算一個賬,按巴菲特的底限,某只股票持股8年,買進賣出手續費是1.5‰如果在這8年中,每個月換股一次,支出1.5%的費用,一年12個月則支出費用18%,8年不算復利,靜態支出也達到144%!
大手收購報業,押注地方紙媒
除了上述多家企業在2012年為伯克希爾貢獻了不俗的利潤外,巴菲特在信中還特別提到了其2012年所做的另外一件大事:收購了28家報紙。
在過去15個月里,伯克希爾以3.44億美元收購了28家日報。當然,這也正是投資者所意外的。巴菲特在致股東信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一份可以滿足某個地區特殊信息需求的報紙,對這個社區的居民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菲特如此寫道。而曾經,巴菲特對傳統紙質媒體向來“不屑一顧”。
在以往的致股東信和年報中,巴菲特不止一次告訴過投資者,報紙行業的發行量、廣告和利潤將一定會下降,這個預測至今仍然不變。而且其在此次致股東信中還表示,買入的這些資產也遠達不到其所要求的規模標準。
早在2008年伯克希爾年度會議上,巴菲特曾公開嘲笑紙媒的運營模式;2009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一封信”中寫道,讀者都轉向了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出版商的利潤在快速流失,而報紙是一種過時的模式,將持續虧損且不復生機;2010年,他仍堅持認為報紙的業績“令人沮喪”,對這一行業再潑冷水。
而如今,巴菲特在為紙媒辯護。“我們買了很多報紙……沒錯,是報紙。”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寫道,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股價等消息在被印刷出來時早已是“舊聞”了。盡管如此,在提供本地新聞方面,報紙仍繼續占據統治地位,如果你想了解你所在的城市發生了什么無論是關于市長的行蹤,或是稅收問題,或是高中足球比賽話題地方報紙所扮演的角色是無法替代的。
巴菲特指出,只要一家報紙是所在社區唯一的報紙,它的利潤注定會非常好,無論管理的好還是不好都區別不大。
但是不可否認,如今的紙媒在不停地發展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弊端。首當其沖的就是時效性,股票市場行情和國家賽事信息在新聞出版前就變成了舊聞。互聯網提供了廣泛的關于工作和家庭信息。電視給觀眾轟炸各種政治的、地區的和國際的新聞。在一個接一個的領域,報紙已經失去了龍頭地位。當他們的受眾減少后,他們的廣告也跟著減少了。
資料顯示,巴菲特年幼時有過一段充當報童的經歷,那些年月,他將報紙扔到訂戶的家門口。在去年5月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和好友比爾·蓋茨甚至玩起了扔報紙的游戲。
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談到,報紙這個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說服讀者為其在線新聞內容付費。“我從未耳聞這樣的商業計劃,即它以紙質收費的形式提供內容,卻以免費的網絡形式為讀者提供相同的內容。”
然而,我們看到,紙媒的商業模式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出版商們都已經在互聯網上免費提供報紙。這些怎么會導致印刷報紙的銷量銳減呢?下降的發行量導致報紙對廣告客戶來說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在這種情況下,過去的“良性循環”反轉了。
巴菲特相信,報紙給緊密的社區傳遞了綜合的和可信賴的信息,加上明智的互聯網策略,報紙將會在長時間內保持競爭力。其不認為減少新聞內容或改變出版頻率會成功。其實,稀少的新聞報道將會一定導致稀少的讀者。目前有些城鎮報紙采用非每日出版的方式,在短期內可能會提高利潤,長期看注定會減少報紙的實用性。巴菲特的目標是保持報紙刊載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并讓認為有價值的讀者適當付費,無論是實物報紙還是網上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