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野菜品種眾多,但實際上常為人們找到并流行于烹飪的只有十幾種,不同的野菜根據(jù)其生長地域的不同,其營養(yǎng)價值也不一樣。目前我們常見的野菜有:馬齒莧、藜蒿、地米菜、魚腥草、蕨菜、香菜、枸杞芽、蒲公英和車前草等,其中市面上藜蒿和香菜人工栽培的較多。
從營養(yǎng)上來說,大部分野菜的維生素含量都比一般蔬菜高,如歪頭菜等數(shù)十種野菜的胡蘿卜素含量,要遠遠高于我們常吃的胡蘿卜和菠菜。此外,野菜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比普通蔬菜豐富,它對去除體內殘留物、治療便秘和防止結腸癌有很好的效果。

想挖野菜嘗春色,野菜寶典先學學
天氣變暖,萬物生發(fā),正是采摘野菜的最好時節(jié)。春天攜家人踏春出游,順便挖些野菜回來,無論清炒、涼拌、炒肉、煮湯、包餃子、包抄手都別有一番滋味。趁踏青時摘點野菜的確很有意思,但如果目不識菜,胡亂摘采則可能因誤食而中毒。挖野菜,我們?yōu)槟嘎贰?/p>
蕨菜
在榮縣金花桫欏谷內,滿山遍野都生長著四季常青植物蕨磯草。每到春夏秋之季,蕨磯草便吐出翠綠嫩芽,采摘下來的嫩芽經加工制作后,便成為都市人十分喜愛的一道天然綠色食品——蕨菜。
蕨菜口感鮮嫩滑爽,經常食用可治療高血壓、頭暈失眠,對流感也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將采摘后的嫩芽放入沸水中焯,七八成熟時撈起,放入清水漂洗,多次換水,使其口感清脆。然后將蕨菜直接切成小段,加入精鹽、海椒油、味精、雞精、蒜蓉、姜末、蔥花、香油等拌勻,一碟脆生生的涼拌蕨菜就呈現(xiàn)在你家餐桌上了。

TIPS
采摘地點:
榮縣金花桫欏谷、尖山-飛龍峽景區(qū)內。采摘工具:
手摘。乘車線路:
自貢到尖山-飛龍峽景區(qū),在自貢客運總站乘車前往飛龍峽景區(qū)大門或尖山風景區(qū)大門;自貢到榮縣金花桫欏谷需到客運總站乘坐自貢到榮縣的汽車,再從榮縣乘車至金花桫欏谷。

折耳根
又稱魚腥草,野生的折耳根葉子多是偏紫紅色的,香味較種植的濃,多生長在陰濕的田間地頭,早在兩千多年前就作為野菜佐食。折耳根有很多藥用功效,中醫(yī)認為其味辛、性寒涼,能清熱解毒、排痛消腫療瘡、利尿除濕、健胃消食,國內外把魚腥草素已用于貧血、便秘、胃腸炎、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多種炎癥、癌癥等方面疾病的預防、治療與輔助治療。
折耳根涼拌佐餐能讓人胃口大開,其香氣獨特、口感別具、風味適口可人,能增進食欲、改善消化功能,也有炒食、煎湯、煮粥、燉肉的不同食療方法。將老根、須掐去,留下嫩白根及葉片,用清水多洗幾遍,洗凈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鐘,撈出控干水分待用。放到盆里,放入海椒油、鹽、生抽、白糖、醋、雞精、紅油、炸好的辣椒油拌勻,即可食用。
TIPS
采摘地點:
野生折耳根在四川很普遍,田埂上、池塘邊、溝渠邊到處都是。采摘工具:
尖銳的小刀、小鋤頭,實在沒有工具用鑰匙也可以。

清明草
學名為鼠鞠草,又名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香芹娘。全株有白色綿毛,葉如菊葉而小,開絮狀小黃花,一年生草木,清明時節(jié),萌生綿綿白毛細葉,有化痰、止咳、降壓、去風等功效。該草遍布我國各地,先人歷來有摘其嫩苗食用或加入米粉做糕團的記錄。特別在四川都江堰等地,對這種糕團叫緬懷草(棉花草)饃饃,以紀念李冰父子為川西平原所做的貢獻。
清明草粑粑是四川人在清明前后制作的一種食物,把草尖采摘回來洗干凈,也可以弄碎,然后和上湯圓粉,也就是糯米粉,就可以做成粑粑了,粑粑很清香、很糯、很好吃。清明前后是采摘清明草的好季節(jié),綿軟的淡粉團在手里捏揉,隱隱有股清香氣,那是春天的甜腥氣。

TIPS
采摘地點:
城郊田埂、山坡、荒地、江河灘地等。采摘工具:
手摘。美食推薦:
清明果:分甜、咸兩種。用清明草和適量糯米粉、大米粉加入白糖水和好,捏成糕點或加工成皮子,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餡,壓成圓模蒸熟則為甜清明果;也可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餡等,做成餃子形的為咸清明果。
椿芽

椿芽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香椿樹的嫩芽,營養(yǎng)豐富,有特殊的芳香氣味,食之鮮美可口,耐人品嘗。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發(fā)的嫩芽可做成各種菜肴。它不僅營養(yǎng)豐富,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香椿葉厚芽嫩,綠葉紅邊,猶如瑪瑙、翡翠,香味濃郁,營養(yǎng)之豐富遠高于其他蔬菜,為宴賓之名貴佳肴。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涼拌、可炒、可煎,還能腌著吃。在做菜前,將洗凈的香椿用開水略焯一下,香椿就會濃香四溢,又脆又嫩,再用來拌豆腐、抄雞蛋就會更具特色。椿菜還可入藥,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椿菜煎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都有明顯的抑制和殺菌作用。民間有椿菜治病的驗方:椿菜燙后用醬油拌食,能開胃、去氣滯;與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腸炎、痢疾、痔腫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椿芽不宜多吃,每餐30~50克即可。香椿芽以谷雨前為佳,應吃早、吃鮮,谷雨后,其膳食纖維老化,口感乏味,營養(yǎng)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TIPS
采摘地點:
農村里有香椿樹的地方。采摘工具:
手摘。美食推薦:
椿芽煎蛋:椿芽入熱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控去水分,切碎末;將雞蛋打入碗內攪勻,倒入淀粉,再加入燙過的椿芽和適量精鹽繼續(xù)攪勻;將炒鍋入油,中火燒熱后改至小火;鍋內倒入蛋液,把豬油淋在蛋液中間,加蓋后以小火烤約6分鐘,翻面再供烤3分鐘,盛入盤內即成。
拌嫩香椿芽:椿芽摘去老蔸根,大個一切兩半洗凈,用盆裝上;食用時,將椿芽倒入開水內燙熟(燙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走掉香味),撈出后擠干水分,放入上列調料和姜米拌勻,裝盤即成,口感香嫩,味鮮爽口。
苦菜
又名苦苣菜,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花鮮黃色。苦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能清熱、消腫、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都有抑制作用。
苦菜可食部分只有嫩葉部分。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后蘸面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

TIPS
采摘地點:
多在山地和荒野,在田間容易與雜草混淆。采摘工具:
手摘。美食推薦:
蒜茸拌苦菜:大蒜去皮洗凈搗成蒜茸,將苦菜嫩莖葉去雜洗凈,入沸水鍋內焯一下,撈出用清水沖洗去苦味,擠干水分,切碎放入盤內;澆上蒜茸和調料,拌勻即可上桌。
苦菜扣肉:將五花肉下鍋煮沸,放姜片、大料、花椒、鹽煮至七成熟撈出,涂上白糖水,入油鍋炸至肉皮呈紅褐色時撈出瀝油,再回沸水鍋中煮約1分鐘撈出,然后裝入碗內(皮朝下),入籠,大火蒸2小時。把蒸好的肉反扣在苦菜盤中,將倒出來的湯汁加入鍋中,加番茄醬、南酒、花椒油,用濕淀粉勾薄芡,最后澆在盤中的肉和苦菜上即成。看上去雙色相間,吃起來豬肉肥而不膩,苦菜素而不炎,咸鮮香苦。
馬齒莧

馬齒莧是一種古籍上很早就有記載的對人類有貢獻的野生佳蔬。民間傳說:上古之時,十日并出,田禾皆枯。二郎神肩挑兩山,直趕太陽,太陽無處躲藏,情急之中,見馬齒莧長得油綠滴翠,郁郁蔥蔥,便藏在它的葉下。以后,太陽為了報答馬齒莧的救命之恩,便始終不曬馬齒莧,當天旱無雨,其他植物蔫乎乎的,唯獨馬齒莧綠油如初,開花吐蕊,結籽繁殖。
馬齒莧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故又稱五行草。它鮮食、干食均可,作草當糧都行,而且有很好的醫(yī)療作用,因此民間又叫它“長壽菜”、“長命菜”。經常食用馬齒莧,不僅可以補充身體營養(yǎng),而且絕無增高膽固醇之憂,實為天然佳蔬良藥。
馬齒莧除可作蔬菜食用外,由于它肥嫩多汁,性寒味酸,具有清熱利濕,止痢消炎,解毒療瘡等功效,因此也具有很高的醫(yī)療價值。經藥理實驗證實,它對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都有較強抑制作用,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
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受涼引起腹瀉、大便泄瀉及孕婦忌食;忌與胡椒、該粉同食;不宜與甲魚同食,否則會導致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癥。
TIPS
采摘地點:
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采摘工具:
手摘。美食推薦:
馬齒莧粥:將馬齒莧去雜洗凈,入沸水中焯片刻,撈出洗去粘液,切碎后放入油鍋,加上蔥花、精鹽炒至入味,與粳米煮至成粥,出鍋即成。口味清淡鮮香,風味獨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
涼拌馬齒莧:將馬齒莧去根、去老莖,洗凈后入沸水中焯片刻,撈出洗去粘液,切段放入盤中;將蒜瓣搗成蒜泥,澆在馬齒莧上,倒入醬油,淋上麻油,食時拌勻即成。此菜碧綠清香,成鮮可口,具有清熱止痢,烏發(fā)美容的功效。
馬齒莧豬肝湯:將馬齒莧洗凈、切碎,金針菜水發(fā)后切成段,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煮15分鐘后,再加入豬肝稍燉,打入雞蛋,待沸后調入精鹽、味精即成。此湯細嫩清香,成鮮味美,具有益肝明目,寬中下氣的功效。
路邊的野菜,你不要采
摘采、食用野菜的時候都要注意,比如生長在空氣污染地區(qū)的野菜要慎食,馬路邊的野菜最好不要采。
此外,野菜性寒味苦,屬于清熱敗火的食物,因此長期脾胃虛弱、虛寒以及患有腸炎胃炎的人不適合吃野菜,容易過敏的人也不適合吃野菜。野菜在食用之前,最好先在清水里浸泡兩個小時以上,然后再用開水燙燙……

采:遠離污染區(qū)仔細分辨
野菜的生命力極強,水溝里、馬路邊、垃圾堆旁,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這些地方的污染也很嚴重,如汽車的尾氣、含鉛的廢氣、各種化學物質,甚至還有病菌。吸收了太多有害物質的野菜,反復清洗都洗不干凈,食用后會對健康產生很大的傷害。有專家表示,挖野菜應注意四點:
第一,挖野菜要到山間野外,要選擇沒有被污染的地方;第二,挖野菜最好不要到農田里挖,以免挖到被打過農藥的野菜;第三,很多野菜都有藥用價值,能夠強身健體,但每頓不要吃太多,以免造成腹瀉;第四,挖野菜一定要挖認識的野菜,以免吃到帶有毒性的野菜。
吃:不宜多吃嘗嘗鮮就好
野菜也不是誰都可以吃,體質敏感的人吃野菜可能引起皮膚過敏。由于野菜大都偏涼性,脾胃虛弱者食用極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發(fā)腹痛、腹瀉等癥狀,即使是正常體質的人,也不宜多食野菜。另外,由于一些野菜的纖維比較粗,腸胃功能較弱或患有慢性腸胃炎的人食用時也要注意。
野菜不宜多吃,有些野菜硝酸鹽、亞硝酸鹽含量很多,而這兩種物質均對人體健康有危害。而馬齒莧野菜中草酸含量很多,草酸可以沉淀食物中的鈣,降低人體對鈣質的吸收,長期食用容易造成骨質疏松,對青少年的成長更是不利。野菜不宜久放,最好現(xiàn)采現(xiàn)吃,食用前應當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左右,炒熟了再吃。如一定要涼拌,食用前必須用開水燙,最大限度地去除潛在毒性,而且最好加點大蒜或醋,這樣可以有效殺菌。當然,食用野菜,嘗嘗鮮就好,不要大量食用,以防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