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正式聘任首批漓江學者
本刊訊 1月14日,中共桂林市委、市政府隆重舉行聘任儀式,正式聘任王德良等5名專家為桂林市首批漓江學者。
桂林市首批漓江學者的設崗和招聘工作,于2012年3月底正式啟動,6月上旬完成5個崗位設崗,6月下旬啟動招聘工作。經過信息發布、組織報名、專家評審答辯、研究審定和向社會公示等招聘程序,評審產生了首批5位漓江學者擬聘人選。
實施漓江學者制度,是桂林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區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而實施的一項重大人才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以桂林優勢企事業單位為載體,引進、培養20名漓江學者及其創新創業團隊,帶動培養100名以上中青年科研技術骨干。每位漓江學者及其團隊,在5年聘期內,可獲得市財政425萬元資金扶持,以及聘用單位300萬元以上的科研經費扶持。
(中共桂林市委組織部 供稿)
桂林市啟動2013年就業援助月活動
本刊訊(通訊員 戈紅明)1月11日,由桂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桂林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組織舉辦的主題為“就業幫扶、真情相助” 2013年桂林市就業援助月活動正式啟動。此次就業援助月活動援助對象,主要是符合認定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和殘疾登記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中的登記失業人員、家庭困難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其他需要援助的人員。
在啟動儀式當天,共有51家單位進行現場招聘,提供崗位近千個,其中公益性崗位、殘疾人崗位166個,其他崗位805個。189人在求職現場達成了就業意向,78位就業困難人員獲得公益性崗位,另有20位殘疾人獲得相應就業崗位。
賀州市五舉措督促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本刊訊 賀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從源頭解決惡意克扣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不斷加強勞動關系維權執法力度,著力抓好“防范、宣傳、督察、根本、制度”五項工作。2012年,賀州市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接受來電來信來人信訪舉報、投訴咨詢3650件,案外成功調解拖欠農民工工資540件。共立案辦理勞動監察案件163件,結案158件,結案96.93 %。
一是抓防范,工作重心前移、下移;二是抓宣傳,提高用人單位的法律意識;三是抓督察,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四是抓根本,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五是抓制度,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
2003年賀州市首次建立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以來,2008年相繼建立了交通、水利水電行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該市在建筑領域、交通、水利水電這三項保證金制度實施后,堅決依制度貫徹執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效地從源頭上預防惡意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行為發生。
(賀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供稿)
百色市與廣州市聯合舉辦“雙向選擇”洽談會
本刊訊(通訊員 黃華晶)1月12日,百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百色學院與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共青團分市場服務中心、東莞市中心人才市場、深圳市三和人力資源市場、廣西西南人才市場、共青團百色市委聯合舉辦的2013年春季校園“雙向選擇”洽談會在百色學院隆重舉行。廣州市人力資源市場共青團分市場服務中心百色學院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站同日揭牌。
本次的“雙選會”共有130多家的區內外用人單位帶來了5200多個崗位。其中百色市縣(區)中計劃錄聘的中小學教師在內的事業單位人員崗位倍受歡迎。據悉,當天共有1215名學生參加面試,達成或簽訂就業意向423人。
東興市發放2013年首批汽車駕駛員職業技能培訓補貼5.6萬元
本刊訊(通訊員 孫景林 楊 敏)1月9日,東興市給42名汽車駕駛員發放了2013年首批職業技能培訓補貼5.6萬元。
東興市結合就業再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微型企業創業培訓和農村黨員培訓等,與該市兩家汽車駕駛培訓基地定向合作,2012年以來,共分5期12批對509名汽車駕駛員進行了引導性職業技能培訓。截至1月8日,該市已有200人考取了汽車駕駛證,在1月9日該市組織的職業技能理論考試中,經當場批閱試卷,有117人取得了理論考試合格證書,按取得駕駛證時間先后順序,當場給2013年首批符合條件的42名汽車駕駛員發放了1200元至1500元(取得職業資格未上崗的補貼1200元,已就業者補貼1500元)不等的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累計發放金額5.6萬元,剩余人員將在1月份內發放。
靖西技能培訓促就業效果顯著
本刊訊(通訊員 黃恩飄 鐘騰轉)靖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切實貫徹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要舉措,全力推動全社會充分就業、全民創業。通過技能培訓,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12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7680人。
2012年,該縣引進百色職業技術學校等7所學校作為職業技能定點培訓機構,不斷拓展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空間。年內共舉辦45期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培訓的種類有挖掘機駕駛員、汽車駕駛員、電工、中式烹調等15個工種,受訓人數達5250人,占全市職業技能培訓人數的31%。年內共審核小額擔保貸款543人,落實貸款金額1800萬元,促進了全縣各類個體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壯大。年內新登記私營企業393戶,帶動富余勞動力就業1612人。
上思縣微企老板喜獲創業補助金
本刊訊(通訊員 陳禹存)元旦前夕,上思縣首批15家微型企業每家均從縣財政獲得了3萬元的創業補助資金。
上思縣圍繞“以創業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緊扣民生工作主題,千方百計抓好微型企業發展,努力做到“認識、責任、宣傳、服務、培訓、培育”六到位,因勢利導,積極幫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殘疾人以及大中專畢業生等城鄉勞動者的創業積極性,2012年全縣新創辦微型企業100家,帶動城鄉勞動力就業近千人,實現了歷史新突破。同時,為落實國家扶持政策,幫助微型企業解決生產(經營)資金困難,促進微企正常運營和健康發展,該縣財政、工商、人社和縣紀檢等部門及時成立了微企驗收工作小組,抽調精干人員深入微企逐一進行檢查評估驗收。該縣于2012年12月底已支付給第一批15家微企創業補助金,平均每家3萬元,共支付補助金45萬元。
蒙山縣四措施確保農民工工資及時發放
本刊訊(通訊員 蔣慶龍) 年關將至,為依法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蒙山縣采取四項有力措施,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截至2012年底,全縣清欠農民工工資314.65萬元,清欠率100%。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電視、短信。流動宣傳車等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最低工資規定》、《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營造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農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督促各用工單位及時足額發放農民工工資。二是聯合執法檢查。由人社部門牽頭,會同住建、公安、財政、工商、工會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檢查組,集中力量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及時進行清欠處理。三是暢通討薪渠道。通過公布舉報投訴電話、投訴信箱等方式,完善勞動糾紛投訴平臺。發揮工會等社會組織和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解決農民工合理訴求,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四是加強司法聯動。對個別惡意拖欠、克扣等行為造成農民工討薪難難的,涉及法律層面的,及時與司法部門聯系,為農民工提供申請免費的法律援助,從而打擊非法行為,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天等縣發放新農保養老金4641萬元
本刊訊(通訊員 麻秀月)天等縣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實現了平穩運行。2012年,全縣續保繳費105303人,發放待遇領取人數55348人,發放養老金4641萬元。
自啟動新農保工作以來,該縣成立了縣、鄉、村三級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細則,通過設立專欄、懸掛橫幅、張貼標語、開設咨詢電話、出動宣傳車輛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該縣財政在保證3112萬元縣級配套資金及時到位的基礎上,投入80多萬元用于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運行和宣傳工作。該縣注重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分析并解決問題,特別是針對部分年輕人對政策是否有變化存在顧慮導致參保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組織業務人員走村入戶,對群眾進行耐心解釋,保證了參保工作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