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可小視的“標準”》一文中,大家已經感受到了標準的重大意義,接下來,我們就要深入探討一下何為標準,何為標準化。
按照國標GB/T20000.1-2002的定義,標準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規范性文件是“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導則或規定特性的文件。”標準化則是:“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簡而言之,標準是一種規范性文件,而標準化就是制定這一文件并組織實施、監督實施效果、不斷優化、完善的活動。
根據1989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1990年4月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細則》(1990年第53號),按標準的實施范圍標準可以分為: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按照標準的實施力度可以分為: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分工管理本部門、本行業的標準化工作”。所以除了企業標準外,其他標準都需要“公認機構”就是國務院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的批準方可有效,而企業標準也需要在相應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目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領域有國家標準15項、行業標準231項及若干地方標準。標準化組織機構在不斷建立、標準制訂工作在迅速展開。
國家標準有: GB/T 17538-1998全國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結構、GB/T 16180-2006勞動能力鑒定、GB/T 14002-2008勞動定員定額術語、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 6565-2009職業分類與代碼、GB/T 25124-2010高級人才尋訪服務規范、GB/T 27768-2011社會保險服務總則等15項。
行業標準有:LD/T70-1994供電勞動定員標準、[LD/T]74.8-1994民航航空機場旅客服務人員定員標準、[LD/T]65.8-1994有色金屬行業機械加工勞動定額定員標準等231項。
地方標準有:國內首部地方標準《北京人才服務規范》,第1部分:DB11/T 494.1-2007通則、第2部分:DB11/T 494.2-2007人才招聘洽談會、第11部分:DB11/T 494.11-2007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及DB11/T 495-2007人才服務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等。此外,天津市社保中心制定了《服務管理體系規范》、陜西制訂了《養老保險經辦服務標準》、四川制訂了《R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級評定》等。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12年7月轉發了中共江蘇省委辦公廳、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的通知,這是迄今國內首個地方政府頒布的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根據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與國際化標準相銜接的地方標準體系。成立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業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負責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實施與推廣工作。加快公共服務機構設施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置、經費保障、服務規范等標準制定步伐。加速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級、服務產品、服務行為、服務程序等標準的制定、實施與推廣進程。對暫不具備標準化的服務產品,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和服務規范等制度。對列入國家和省服務業標準計劃的人力資源服務業標準化項目,由省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給予一次性補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標準屬于技術、產品(包括與其相關的管理體系)和服務范疇的標準,其研制、頒布有草擬稿、征求意見稿、報批稿等過程,編制也有相應的國家標準,需要通過所在行業和部門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定,根據標準的實施范圍報不同級別的國家標準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或備案。而在實踐中經常提到的單位內部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績效考核標準等屬于單位內部管理標準,形式、體系多種多樣,需要在符合行業和國家法律法規前提下,自主制定。而這些標準如何行之有效地制訂和實施,需要有標準化理論、方法的指導和工具的應用,這些我們會在后續的文章中加以介紹。
(作者系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人力資源開發標準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