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修改《勞動合同法》決定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12年12月28日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勞動合同法》的決定。
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規定,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具備的條件包括注冊資本不得少于人民幣200萬元、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固定的經營場所和設施等。同時還規定,經營勞務派遣業務,應當向勞動行政部門依法申請行政許可。
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享有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同工同酬的權利。用工單位應當按照同工同酬原則,對被派遣勞動者與本單位同類崗位的勞動者實行相同的勞動報酬分配辦法。
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還規定,勞動合同用工是中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同時規定,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修改后的《勞動合同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3年1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
會議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10%確定。在普遍調整的基礎上,對企業退休高工、高齡人員等群體適當再提高調整水平,對基本養老金偏低的企業退休軍轉干部按有關規定予以傾斜。
為保障企業退休人員生活,2005年至2012年,國家已連續8年較大幅度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2012年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1721元,與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8年累計月人均增加1021元。會議要求研究建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確保企業退休人員生活水平保持穩定并逐步提高。
人社部、全國工商聯下發通知
要求著力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處理工作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共同發布了《關于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的意見》,著力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處理工作。
《意見》要求,按照 “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的工作方針,在大中型企業普遍依法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在小型微型民營企業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員,在商會(協會)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勞動爭議協商解決機制,形成企業、商會(協會)、鄉鎮街道調解組織與仲裁機構協調配合的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網絡,逐步實現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全覆蓋,努力將勞動爭議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
《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調解員促進勞資雙方溝通協商的作用,采取召開勞資懇談會、勞資協商會,以及設立意見箱、開展問卷調查等方式,就勞動條件、勞動報酬、職工福利等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問題聽取職工意見,及時了解掌握并認真研究解決職工的合理訴求。重點推進制造、餐飲、建筑、商貿服務和民營高科技等行業商會(協會)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各地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要大力開展調解協議的仲裁審查確認、委托調解等工作,提高企業、商會(協會)調解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和調解協議的執行力。
《意見》強調,各級人社部門和工商聯組織要切實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建立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情況通報制度和集體性勞動爭議預防預警制度,合力推動工作深入開展。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統計數量首次下降
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出現了相當長時期以來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舉行的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2012年中國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絕對數量減少了345萬人,建議關注這個數據。
“人口和勞動力的供給波動變化是非常長期的,中國勞動人口變化的深層原因還是與中國人口出生的變化有關系。”馬建堂預計,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至少在2030年以前,會穩步、逐步有所減少。
馬建堂指出,這一變化是不是意味著多少年來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消失,應該說有爭論。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中國勞動人口總量2012年是9.37億人,盡管減少了345萬人,但總量依然很大,仍然是中國最大的資源優勢。
“順應這一變化很重要的辦法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者技能、適當靈活調整就業方式等辦法,延長中國的‘人口紅利’。”馬建堂說。
馬建堂認為,中國人口和勞動力供應格局出現了一些變化。要在堅持計劃生育政策國策的同時,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研究適當的、科學的人口政策也是很必要的。
廣西10名外國專家喜獲2012年度“金繡球獎”
本刊訊 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聘請的波蘭專家雅若斯洛等10名外國專家榮獲2012年度廣西“金繡球獎”。此次獲得“金繡球獎”的10名專家來自羅馬尼亞、美國、波蘭、瑞士、阿根廷、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緬甸和瑞典等10個國家,分別在廣西的農業、工業、教育、醫療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廣西“金繡球獎”,是自治區政府為專門獎勵年度內在廣西經濟、科教文衛等領域貢獻突出的國(境)外專家所設立的獎項。自1994年設立該獎項以來,已有181名來桂工作并作出突出貢獻的國(境)外專家榮獲廣西“金繡球獎”,其中有17名國(境)外專家榮獲國家“友誼獎”。
(廣西壯族自治區外國專家局供稿)
廣西開展以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
控制為基礎的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
本刊訊(通訊員 馬國宇)2012年12月27日,全區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經辦座談會在南寧召開。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兼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忠平出席會議并講話。他指出,開展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工作是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和保障參保人健康權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促進醫療機構轉變運行機制的有效手段,是提升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的良好機遇。
據悉,隨著醫療保險覆蓋面的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各項便民利民措施不斷推出,參保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但隨著就醫人次大幅上升,醫療費用快速增長,對醫療保險管理服務和基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開展以基本醫療保險付費總額控制為基礎的醫療保險付費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部門聯動開展社會保險反欺詐工作
本刊訊(通訊員 馬國宇)2012年12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與自治區公安廳經偵總隊簽訂了《社會保險反欺詐工作備忘錄》并舉行反欺詐工作聯絡處揭牌儀式,聯合打擊社會保險騙保等欺詐行為。
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局長兼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王忠平指出,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局聯合自治區公安廳經偵總隊開展社會保險反欺詐工作,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將在情報共享、群防群治、聯手打擊社會保險欺詐犯罪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堅決打擊社會保險基金欺詐犯罪行為,切實維護社會保險基金完整安全。
2013年廣西大中專技校畢業生雙選會舉行
本刊訊(通訊員 羅 曉)1月12日,2013年廣西大中專技校畢業生雙選會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行,600家用人單位為入場的畢業生提供了約2.3萬個工作崗位。雙選會呈現出信息產業和民營企業繼續挑起招用畢業生的大梁,商貿物流業的崗位需求量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對學歷不作硬性要求等新特點。
全區14個地級市的人社部門分別“組團”參加招聘會,在12號展廳,各地組織的127家用人單位為畢業生提供5千多個工作崗位。其中,來自百色、崇左、河池等地的20多個基層事業單位拿出300多個崗位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賢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