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解高校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的服務需求,進一步明確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的工作重點,提高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廣西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主動性需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程度需要進一步提高。具體情況如下:
一、問卷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93份,回收75份,回收有效問卷75份,收回率約80%,有效率100%。調查問卷覆蓋到全區12個市的高校。調查對象為開展全日制教育高等院校的就業指導機構相關人員,參與調查的75人中,本科院校29人,高職高專院校36人,獨立院校10人。調查對象的就業工作年限結構、職業結構情況分別見圖1、圖2。
二、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問卷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圍繞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行,內容包括了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了解和態度以及高校畢業生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內容的需求等。
(一)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認識
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認識上,認為就業形勢較好的7人,約占9.3%;認為就業形勢正常的26人,約占34.7%;認為就業形勢嚴峻的42人,約占56%。
(二)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所提供服務的認識和態度
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表示非常了解的13人,約占17.3%;表示部分了解的56人,約占74.7%;表示不了解的6人,約占8%。
所有調查對象均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持支持態度,其中表示非常支持的46人,約占61.3%;表示積極配合的29人,約占38.7%。
(三)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交流溝通情況
認為自己所在高校與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溝通頻繁的僅有1人,約占1.3%;認為溝通較多的36人,約占48%;認為偶爾溝通的36人,約占48%;認為沒有溝通的2人,約占2.7%。
在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主動上門服務情況調查中,認為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會經常主動上門服務的7人,約占9.3%;認為主動上門較多的21人,約占28%;認為偶爾上門的42人,約占56%;認為沒有的5人,約占6.7%。
(四)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需求情況
在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進校園服務類型方面,問卷針對就業形勢分析、就業政策解讀、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求職技巧培訓等需求方式進行了調研,具體情況見圖3。對就業指導師資的選擇情況見圖4。
(五)對高校畢業生雙選會的傾向意見
在雙選會的傾向意見調查中,問卷針對雙選會規模、企業類型、現場配套服務、企業規模等內容進行了調研。具體情況分別見圖5、圖6、圖7、圖8。
三、廣西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現狀分析
通過對本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能大體了解到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穩中有降
受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大、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增加、城鎮就業容量有限、就業結構化矛盾加劇等因素影響,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局勢保持穩定,但仍然面臨較嚴峻的形勢。高校就業指導機構人員普遍認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
(二)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角度,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普遍較支持。但高校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缺乏緊密的溝通和協作,高校就業指導機構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活動的了解不夠深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的主動性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高校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有多樣化需求
本次列入調查表的共有就業形勢分析、就業政策解讀、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求職技巧5項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內容選項。所有調查對象都作出選擇,其中:選擇2項以上的69人,占92%。所列5個選項的選擇均超過60%,其中選擇就業政策解讀和創業培訓的均超過80%。同時還有調查對象提出:如何辦理創業手續、加強校企對接、加強公招公考指導、人事代理及畢業生檔案手續辦理、勞動關系政策和法規解讀等個性化需求。從就業指導師資選擇看,高校就業指導機構人員也有多樣化需求。選擇2類以上師資的72人,占96%,選擇企業HR經理作為培訓師資的超過80%。
(四)高校對雙選會的質量需求較高
約70%的調查對象選擇匹配程度高的中小型雙選會,或針對性強的分學歷專業雙選會。所有調查對象均希望在雙選會現場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職業規劃及測評、人事代理服務咨詢辦理等配套服務,其中希望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咨詢配套服務的超過74%,還有部分調查對象提出設立提高服務的意見受理平臺和就業權益咨詢的配套服務需求。大型國有控股或獨資企業依然被認為是進入高校畢業生雙選會的最佳選擇,民營企業、外企也普遍被看好。調查中,超過70%的受調查對象認為國有控股或獨資企業進入高校畢業生雙選會招聘效果好,而認為民營企業、外企招聘效果較好的也均超過了40%。在企業規模方面,大中型企業受到青睞,而選擇小微企業的不足4%。
四、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工作的認識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廣西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復雜,周期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并存,以高校畢業生為主體的青年群體就業是當前就業矛盾的焦點。做好就業服務工作,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環節。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作為落實積極就業政策的有效載體,承擔著實現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和體面就業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 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11〕16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桂政發〔2011〕79號)均提出“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 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發揮職能優勢,承擔相應工作任務,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將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底數摸清、政策落實、服務做細,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在實現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同時推動高質量就業,切實將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的科學決策體現到政策落實、服務質量和工作實效上來。
(二)廣泛開展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
離校前是高校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也是最需要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關鍵期。加強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能有效幫助高校畢業生了解就業形勢,掌握就業創業政策,提升就業技能,提高初次就業率,也有利于緩解人社部門承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壓力。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打破傳統服務模式,加強服務離校前高校畢業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公共就業服務工作從畢業后提早到畢業前,從校外延伸至校內,積極開展“送崗位、送培訓、送政策”為主要內容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要結合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進校園活動,加強針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的創辦微型企業、就業創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等政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實名登記、就業見習、基層就業項目等措施,以及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登記、就業創業幫扶政策的宣傳和落實,引導高校畢業生主動接受人社部門的就業支持和服務。
(三)不斷提高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質量
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要主動加強與當地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反饋機制,了解他們對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需求,探索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新模式,提高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一是結合當地高校特點,提供針對性服務。深入了解當地高校的教育層次、培養模式、專業類型、服務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方案,提供有效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二是結合高校畢業生的素質和需求差異,提供分層次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對于就業能力較強的人員,主要依托公共招聘網絡,加強信息引導,促進其自主擇業;對于就業能力一般的人員,重點發揮職業指導的積極作用,幫助其轉變就業觀念、規劃職業生涯,參加職業培訓,提升職業技能,實現市場就業;對于就業能力較弱的人員,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開展就業援助,實施就業見習、基層就業項目、公益性崗位等托底安置措施。三是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特點,提供定制式服務。廣泛收集當地開發區和工業園區、企業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提高市場信息的充分性和透明度,幫助企業和勞動者在市場中準確定位。加強企業招聘用工指導,幫助企業做好需求分析,形成信息對稱、服務對接、供需平衡的服務機制,提高企業招聘行為的有效性。
(四)努力做好實名登記為基礎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公共就業人才服務和政策落實工作
幫助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難點。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登記工作,是準確掌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和管理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各級人社部門理順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部門的職責,充分發揮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作用,將實名登記嵌入各項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流程,建立健全以實名制為基礎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制度,做好實名登記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登記、跟蹤回訪、就業幫扶工作,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后的信息銜接和服務接續,促進其盡快實現就業。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