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朗·格教授,第一位獲得在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席位的女性教授。朗格認為人類的潛能很大程度上被一種“無意識狀態”(Mindfulness)抑制子,人類應該對人和環境重新敏感起來,向新的可能性敞開,形成新的視角,這也是朗格教授的“注意力”。有了注意了,才能有創新,才能突破舊認識、舊事物,探索和創造有價值的新知識、新事物,這就要求學校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注意能力和創新能力。英語教學也是如此。
一、圍繞話題提問拓展思維,喚醒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是為了使學生開動腦筋、掌握知識,教師如何用精巧的提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學習的思路,讓他們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這是我們教學取得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因此,教師要注意以提問來促進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參與語言實踐。
1.圍繞貼近學生生活話題提問
我們牛津英語教材中有八個版塊,其實每個版塊都有很多的語言素材與生活很貼近,但怎樣把這些知識巧妙地與學生生活聯系起來,這也靠老師的課上創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如果不能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作為一名教師每講一句話若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大腦就會深入思考,潛在的創新思維就會被激發出來。在教學中應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思考題,培養創新思維。如教牛津英語教材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自然災害)Reading部分: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這個故事是通過主人公Timmy的親身經歷,再現the Taiwan earthquake臺灣1999年大地震的悲慘場面,以及Timmy被困于一座倒塌的建筑物下,盡一切可能,勝利脫險的驚險故事。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拓展學生的思維,首先設計了兩個讓學生有話可說的問題,這樣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促進他有意識的自我思考。
問題一:what will you do If the earthquake comes?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yourself if you are trapped?(活動形式討論)針對這兩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見解、和創新的方法不僅如此他必須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去運用、實踐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新授知識繼續采用多種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課文內容,采用表格提問
活動一:同伴合作完成表格,了解Timmy在地震時的所見所聞。
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語句,在文章的一、二、三段都有說明。如:The walls began to come down. Pieces of bricks fell down. People ran wildly in all directions.
當Timmy清楚地知道:He was trapped.(他被困住了。It was dark. There was nobody around him. He was very frightened. A moment of fear went through his mind, but several minutes later, he told himself to calm down.)這樣能有目的地把學生帶進一個富有語言運用、創新的語言環境里。
再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想盡辦法,利用一切可能,勝利逃生了。
活動二:小組討論Timmy被困后是如何自救的。
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反應熱烈。答案提煉如下:
(1)He told himself to calm down.(他告訴自己要冷靜下來。)
(2)He shouted for help.(他大聲求救,只有發出救援信號,才有可能獲救。)
(3)He ate some of his chocolate.(為了存活下來,他必須要補充能量,而且何時才能脫險是未知的,即使饑渴難耐,也只能吃那么一小部分。)
(4)He tried to find his way out.(在危難之際,積極自救也是非常重要的。)
(5)He screamed when he heard some noise above him.(當他隱約聽到地面上有人聲躁動的時候,急忙大聲求救,終于是自己成功獲救。)
學生的很多問題都是老師事先意料不到的,由于學生有效的注意,在不知不覺中對本篇文章有了深刻理解。
2.圍繞想象展開詞匯教學提問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材料,是語言的三要素之一。學生掌握的詞匯愈多,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愈強。因此,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教改的重要一環,教師在詞匯教學的同時必須使學生獲得學習和記憶詞匯的方法。如學習單詞crime、criminal、kidnapping、kidnapper、murder、murderer等單詞時,可通過提問比較法增加想象,深化記憶。如crime、criminal、可根據video或圖片等多種形式想象這幾個詞的場景甚至還可通過場景把詞帶到語境中配音。在做生詞復習時還可通過提問啟發學生們找出與其有聯系的詞。如復習banana與monkey的關系,學生解釋為猴子經常摘香蕉吃;跟香蕉樹有關,這說明學生對這些詞的含義是明確的,這些訓練不僅使學生提高了辨別、記憶詞義的能力,還可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引起了有效注意。
二、給學生提供提問的機會,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教育研究與評論的游建華主編在喚醒你的“注意力”中闡述到:“注意力”是一種批判性思維方式,它并不意味著否定,而是存疑和追問。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好動、愛說、善于模仿等特點,通過說、游戲,使學生主動、大膽、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敢于追問,敢于責疑。教師應不斷地引導學生產生疑惑 ——想弄清疑惑——解決疑惑,同時要注意提醒學生一要先思后問,二要不恥下問,三要敢于提問。在初中牛津英語8A Unit 4中,講到保護野生動物:What can we do for the wild animals?(為野生動物我們能夠干什么?)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tter?(你比較喜歡那一種動物?)What is your favorite pet?(你最喜歡的寵物師什么?)Why do we protect the wild animals?(我們為什么要保護野生動物?)等等。我采取了讓學生自我追問,分小組一個接一個問。一邊問的同時還可以加動作讓回答的人從中領悟問話的含義并確切回答。另外還請問話人讓一部分學生看卡片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動作,再請另外一部分學生看動作,分析、判斷并搶答。老師不斷地給以學生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分析以及分析判斷能力都得到了綜合的培養和發揮。
三、以小組合作提問,增強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行動起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小組合作提問增強學生的高度注意。學以致用是學習的目的所在,英語學習尤其如此,我們要學生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能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課一開始的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我都讓學生到講臺發表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演講”然后開展小組合作討論并根據報告內容提問。這樣做,不僅所有的學生都能高度注意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情趣,提高了口頭表達也復習了舊課——而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這種方法能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也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更訓練了口語能力。
總之,提問藝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將教師的“教”轉移為學生的“學”,使學生的學由被動變為主動,對啟發全體學生迅速進入思維過程,積極主動思考,發展創新能力至關重要,更是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人才的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江蘇省姜堰市第二中學附設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