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雖已實施了多年,但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在應試教育畸形的競爭中,有些語文教師的教學偏離了教育的內涵,只為傳授知識而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忽視了課外閱讀,壓抑了學生的靈氣和活力。《語文課程新標準》針對課外閱讀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現在的語文教育越來越重視課堂之外的學習,即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延伸到了課堂外的生活中,課堂之外、生活之中成了學習語文的又一個重要舞臺。其實,葉圣陶先生在很早就提出了“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的看法,實際是和現在的觀念相一致的。單靠課堂上、課本上來提高整體語文水平那是不全面、不牢固的,也是不現實的,只有通過課堂之外廣闊的生活廣泛地閱讀,才能更好地提高語文的整體水平。下面就談談課外閱讀的問題。
具體地說,課外閱讀對學生的意義是很大的。首先,要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其次,是學生在對問題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過程中,鍛煉了自我學習的能力。再次,課外閱讀的個體化,強化了自我的感受與體驗,對形成學生個體的人格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最后,學生在閱讀中有創意的理解也可大大促進他們的認識能力與閱讀能力。除此之外,課外閱讀也是對學生進行的一次德育、智育與美育教育,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我認為,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育學生正確看待課外閱讀
羅曼·羅蘭說過:“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因此,我們首先要教育學生要認識到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語文素質和提高能力的一種途徑,學生們思想上應對課外閱讀有足夠的重視。另外,借助家長會,向學生家長闡明課外閱讀的益處,取得學生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2.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閱讀內容
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選擇恰當的閱讀內容是課外閱讀的關鍵,否則既浪費了時間,又可能使學生的思想受到侵蝕。應告誡學生不要看消遣類的文章,更不能看有害于身心健康的書,應選擇健康向上,不僅能給人以知識,而且還能給人的情感熏陶的好文章。
今年九月開學之初,我教初一年級,于是我向學生發出了三年讀五十本書的號召。首先我讓語文課代表列出中學生必讀的名著的名稱,列完讓我過目,我再添刪一些名著的名稱。然后我讓課代表分工,每人買一本不同的名著。最后將每人買的名著名稱公布在墻頭上,各人的書自己保管。自己的書看完想看什么書根據墻上的目錄用自己的書去與同學交換。堅持初一年級,初二年級每兩周一本,初三比較緊張,每月一本。這樣三年剛好完成讀書計劃。
3.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科學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效果的保證,學生有了科學的閱讀方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是通過如下方法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的。(1)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我常常講述某一作品的故事梗概或介紹某一作家的奇聞軼事,或只說一篇文章的開頭,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沉浸在讀書的快樂里。(2)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一些新的書目,指導學生正確選擇課外讀物。(3)教會學生學會品味鑒賞文學作品。對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可利用早讀課或者自習課品味作品的語言,揣摩作品的構思,領悟作者的匠心,從而獲得知識而受到情感的熏陶。(4)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要求他們認真做讀書筆記,筆記上必須注明閱讀時間和頁碼。可以摘錄內容提要,優美語句,或寫心得體會,然后定期互相交流,向大家推薦自己讀過的最佳作品。
4.做好讀書筆記
在課外閱讀中做好讀書筆記也是至關重要、不容忽視的,做好讀書筆記無論是對內容的記憶還是對日后的查找資料都有好處。讀書筆記的方式多種多樣,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就行。有些是只摘錄其中的語句,生動優美的,富含哲理的,表達獨特的,這些語句韻味無窮,越讀越妙,永遠有品嘗不盡的余香。還可將文章中的段落抄錄下來,慢慢品嘗其精妙,從中欣賞到日出日落的壯觀雄偉,領悟到祖國山川的如詩如畫,品味到中華文化的深厚蘊涵,感受到榜樣人物的可貴品質……有的文章的精妙都是由一段段優美的文字組成的,所以段落的摘抄會讓學生感覺到各種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不同的表達效果,久而久之,這些都會對學生的理解、欣賞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有時可做提綱式的總結概括,這會讓學生站在比較高的角度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這又是一個更高層面的學習收獲。還可隨文章進行及時批注,記下感受認識,隨時標注在文章的語句旁邊;也可對語言詞語加注,或寫上疑問,待過后思考探究,還可寫讀后感。
5.做最后的交流
可定期組織學生對一個階段中大家讀過的文章進行交流討論,給大家一個總結提高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讀書收獲的同時,滲透讀書方法。經典文章需要精讀,必須細細、反復品味,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理解努力讀懂文字背后的東西,把書本讀“薄”,使大家的思想、認識得以互補,使學生個人得到不同層面的收獲。
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占多少,得之于課外閱讀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會積累、處理信息的主渠道,是語文教學的課外延伸。在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這條教學道路上,我們將不斷探索、改進,爭取能讓學生受益多多!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頭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