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風瑟瑟的刮著,辦公室內細碎的鍵盤敲擊聲不絕于耳,回想起去年國培學習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收獲,不禁感嘆時光的流逝。新一輪國培學習又開始了,同仁們認真的輕擊鍵盤,一時間室內輕擊鍵盤的聲音此起彼伏,清脆悅耳,而我的思緒又一次動了起來。
在上次將近一個月的“國培”學習中,我有幸再次聆聽了語文專家的講座,深受啟發。反思我的語文教學,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師,語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是我最為關注的。在上次學習中,對此感受尤其頗多,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情,針對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談一些自己的感悟,與諸位同仁交流。
一、立足課標,切實制定學習目標
初中學生,正處于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段,活潑好動,富于思考,在整個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立足學生的心里特點和學情特點,切實制定學習目標,實現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有效提高是語文教師首要的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因學定教,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如在執教《背影》一文時,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習本文樸實自然的語言;能力目標: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選擇最佳角度組織材料的寫作方法;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們的學生,基礎較薄弱,特別是初二的學生,思想和心理正逐漸走向成熟,對自己的父母越來越不滿意,和父母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希望通過這樣的目標,在教學中讓學生學習本文后抓住某一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提高其寫作能力,讓學生感受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喚起他們內心深處的感恩意識,學會理解自己的父母。在后面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如果緊扣教學目標,教學的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
二、深究教材,合理設置課堂問題
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能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能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認為要想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首先應該在設計問題之前,教師需要對文本本身進行認真細致地閱讀思考,認真地體會把握。只有自己真正的理解了教材內容,才有可能設計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應避免提一些過于簡單的問題,甚至是無效問題。如“是什么”,“對不對,是不是”等,可以多問“為什么”“怎么樣”,使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針對性和開放性。如在講解《愚公移山》前兩段,“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這段文字里有表示方位的名詞“陽”、“陰”,課本提供了這兩個字的注釋,我卻沒有簡單解釋這兩個字,而是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根據課文的語言環境,請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具體方位。”這很需要學生動一番腦筋回答,學生首先必須弄懂“冀州”和“豫南”的地理位置,還要聯系“河”、“漢水”的具體方位,然后才能推算出太行、王屋二山的方位。當學生思考出答案的時候,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這個時候,他們也較好地掌握了“陽”與“陰”在與山相關聯表示方位時的講法。我們要能通過提問這種手段,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想象力,有效增強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圍繞學情,有效布置課后練習
一堂課下來,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些練習,目的就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培養語文能力。因此練習要緊緊圍繞課文而設計,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性,課后練習我都是設計兩類題:“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所有學生都能做的,而“選做題”則是專門為那些語文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的。如在執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必做題: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任選一個情節,為《我的叔叔于勒》續寫一個片段,力求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方法展示人物內心世界。①于勒沒有窮困潦倒,而是衣錦還鄉,我們在棧橋邊等到了他……②在船上,我們全家沒能避開于勒……選做題:①運用對比手法寫人。請以“他(她)變了”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②在文中選一個情節表演課本劇。③課外閱讀莫泊桑的其他小說。如果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水平,這樣的練習一定是有效的,既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又給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保證學生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積極反思,深刻剖析教學不足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后我們都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問題,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要積極的進行反思,既要看到教學中的成功之處,更應總結不足之處,深刻剖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且要及時將反思的內容和認識形成文字。
1.語文學科有自己的學科特色,切不可把語文上成科普課、政治課。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是什么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服務。
2.課堂上多給學生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時間。我在執教詩詞時,對于我們的初中學生,只要求對詩詞能初步的進行鑒賞就行了,在教學中,我沒有過多的糾纏于對句子的理解。只是給學生時間去朗讀,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他們自然就能慢慢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份子。”面對語文教學,面對學生,我們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追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內在素養,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呈現生機勃勃的局面,才能使“國培”在教學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