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的教學情境中,筆者發現,在教師講完一道例題或者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嘗試做題時,學生的解題的正確率較高,速度較快。但是,筆者也發現,經過一段時間,同樣的習題,學生卻出現了解題思路的困惑,甚至出現不懂解題的突破口。筆者認為,此種情況的出現與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與掌握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而解題反思,作為一種思維的再認識過程,能夠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的癥結,深化學生對題目的知識內容、解題方法、解題思路等的認識,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教學的實踐經驗,認為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而不是單一解題思路的講解與題目的機械訓練。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學生解題反思能力的幾點策略。
一、以課堂為根本,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獲得解決問題思路的主要場所,教師對于學生學法的指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后,進行積極思考和總結,得出本節課堂中解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知識點,找出與其他問題解決中能夠普遍適用的知識內容、方法技巧、基本規律等。才不會有筆者所描述學生解題怪現象的出現。
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組織的進行教學,以學生的反思與總結為主,教師的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在上課時候,沒有讓學生進行自學或者自我探究,就開始講解例題,將配方法、分解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傳授給學生,雖然當時學生能夠在淺層次記住三種方法,但是卻不能將他們的內容、技巧內化成自己的知識。筆者認為,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時,應該將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結合起來。在開始教授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前,先讓學生自己思考與探究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系:一元二次方程與二次函數存在什么聯系?一元二次方程和函數的x軸交點有什么聯系。通過反思與總結,學生此時就很容易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特殊的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求法與二次函數x軸交點密切相關。這樣下來,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今后的解題當中,若存在解題障礙,就可以聯系圖像進行解決。
二、以引申為階梯,注意進行適當的變式訓練
數學中題目千變萬化,求解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只有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引申、推廣與變式訓練,才能不讓學生的學習停留于一知半解的階段,才會使學生真正懂得運用知識。例如在數學題目:當0 三、以題目為依據,不斷進行升華與提高 題目往往是學生提高解題方法的最重要來源,其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對于學生提高解題反思能力和邏輯思維的縝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題目作為教學資源的指導,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指導學生對于一般題目的反思。不管在教育教學還是在考試中,一般題目所占的分值比例較大,但其做題的難度較小,如能把握住簡單的題目,就能在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筆者認為,對于一般題目的反思主要有:對于題目正確與否的反思,檢查做題結果的正確性;對于做題全面性的反思,檢查是否有遺漏要點;對于解題思路多樣性的反思,思考是否能夠用其他方法進行解答;結論的引申與推廣的反思,探討其知識考查的要點,以便以后更好、更快地解答類似的題目。 其次,指導學生對于錯題的反思。錯題能夠更快地促進學生解題反思能力,但是我們也發現,有些學生對于練習過程中錯題,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往往是糾正答案的錯誤,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基于此,教師應該在課上及時對學生的錯題進行及時的反饋,對于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公開講解。再者,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反思以下幾個方面:為什么會做錯題,錯錯題中所隱含的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是什么,歸納這類題目有什么解題方法。 再者,指導學生對于難題的反思。難題是區分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一道坎,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數學難題對他們來說似乎遙不可及,更別提能夠把他們攻克下來。筆者認為,初中數學難題的“難”,主要體現在其思路相對較為隱蔽,隱含條件相對不明顯,所運用知識相對較為廣泛。因此,筆者認為,在平時應該注重學生對于隱含條件挖掘能力的培養,平時做題注意難題的反思訓練,這樣才能在難題面前化難為簡,取得較好成績。 四、小結 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不是在單純講解試題中進行強加灌輸,更不是“題海戰術”的機械訓練,而是應該在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有機滲透,唯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師或者學生來說都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培仁學校)